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滄海伏魔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尋龍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章 尋龍衛

一道閃電劃過武英殿的上空,幾乎同時一聲暴雷直上直下劈向皇城,似乎要震攝住這深宮之中隱藏的多少魑魅魍魎。武英殿的窗欞和藻井上的橫樑似乎也在撲簌簌地震動,連帶著殿中坐著的人們,也都覺得似乎渾身也跟著顫抖了幾下。

皇帝輕輕一笑:“火龍飛天,有點兒意思。”

道衍和尚此時也似乎從回憶中醒來,嘆了一聲,“火龍沖天,確屬異象,不過老臣當時已跟陛下作過分解,今日仍然持這個意見。火龍已然賓天,陛下行雨之龍降世,澤被萬民,如今看亦與欽天監的觀測契合。”

皇帝將目光轉向鄭和,“那日的景象你也看了,覺得有什麼關聯?”

鄭和神色微凝,正色說到:“當日臣帶領前鋒營殺入內城,一路倒是沒什麼像樣的阻攔,只是內宮宮門厚重,臣謹遵皇上旨意,並沒有使用強力手段,所以破門費了一些時辰。待宮門開啟之時,內宮已經火起,煙霧繚繞看不清有多少人在奔逃。臣等正準備入宮,就看到了火龍飛天的景象。臣知道大事不好,立刻兵分幾路,分頭入宮尋找,沒想到東西沒找到,人好像也不算找到。”

皇上擺了擺手:“這些朕都知道,說說你的看法。”

鄭和頓了一下,斟酌著說到:“臣私自以為,東西不見了,說明人也不見了。不過這次欽天監的觀測應是件好事,東西和人也許都有下落了。”

鄭和話畢,在座諸人一時又陷入沉默。

許久,皇帝嘆息了一句:“東海遼闊,煙波浩渺,恐怕有下落也即是沒下落。”

道衍和尚接道:“陛下所慮極是。老臣以為,人倒也罷了,那兩樣東西卻是緊要,一關國家大寶,一關龍體安康,都是必須要尋回來的。老臣斗膽請旨,給老臣三年時間,老臣去替陛下把東西拿回來。”

皇帝微笑道:“哪有那麼緊迫,朝內還有一大堆事等著你操持,兩個皇子的功課還得靠你盯著,便是要去,也得派個年輕力壯的去,你這把老骨頭到了海上,還不被顛散了。”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不再堅持。

皇帝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暖茶,繼續說道:“不過此事事關皇家體面,還是要辦。鄭和,你那個胡老六這幾年淨在山溝裡鑽了吧。”

鄭和急忙說道:“皇上聖明,奴才自領錦衣衛指揮使以來,除了護衛皇上安全,便是將此事作為頭等緊要之事。胡老六別的不好說,這追蹤尋跡的功夫在錦衣衛裡卻是頭一號。奴才撥給他半個衛的人手,物資銀兩一應俱全,三年時間抽絲剝繭,蛇行鼠蹤,倒是讓他摸到了一些氣息。”

鄭和看了一眼皇帝,見皇帝面色平靜,繼續說道:“幾年盤查下來,那人似乎也知道錦衣衛在尋他,所以行蹤一直飄忽不定,但範圍倒是越來越小了,據胡老六半個月前的訊息,似是在東南沿海一帶出現。如今想來,恐怕是在為出海做準備了。”

“胡老六追蹤專家,你們錦衣衛又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為何還跟不住一條喪家之犬?”皇帝語氣中帶著一絲輕蔑。

鄭和趕緊欠身說道:“皇上聖明,倒不是胡老六和錦衣衛不戮力,實在是那人並非孤家寡人一個,身邊隱約有一個勢力不小的組織在為其保駕護航,有兩次錦衣衛追得急了,跟對方打了照面,還折了不少人手,最後還是脫手了。此事是奴才督辦不力,請皇上降罪。另請皇上下旨,讓奴才親自帶隊前往追蹤,務必把人和東西都帶回來,戴罪立功。”

皇帝搖了搖頭:“朕又不是怪你,急什麼。此事甚密,需要細細計議。海上不比陸上,三兩個人就可追蹤,高手一個人也能出門。海船小了難以遠行,大了需要眾多人手,動靜也大,難免失密,也容易引起警覺。你們之前提的法子不錯,兩件事可以按一件事去辦,只是需要不同的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鄭和心想,皇帝果然還是要出海,看來為此已經思慮了很久,連細節都想了很多,只是不知人手如何安排。他很湊趣地跟了一句:“還是皇上深謀遠慮,奴才想得簡單了。”

皇帝沒有理他的馬屁,繼續說道:“太祖禁海,也是當時形勢所迫。北疆尚不太平,若東南沿海再起事端,恐對大局不利。現在北邊的邊患已不足慮,水師的力量也日漸壯大,不是當年太祖打天下那時的內湖水師了,也應該拉出去到大海上真正的歷練一下。道衍前些年雲遊西方,瞭解到天朝西方除了西域的那些小國,大洋之外還有很多異域番邦。如果我天朝能派人前去宣撫,交通往來,傳播德治,也是一樁美事。朕近來思考了很久,即使沒有欽天監這檔子事,朕也決議一兩年內要行此事。如今既然冒出來了,一幷辦了便是。鄭和聽旨。”

鄭和一聽此言,趕緊從小凳子上站起來,趨前一步,一撩錦衣下襬跪了下去,心想戲肉終於來了。

皇帝頓了一頓:“朕命你為行海路宣撫正使,督辦下西洋一應事務,並代朕出海宣撫海外番邦,在外可臨機行事,有先斬後奏之權。內官監的差事你仍領著,錦衣衛的事就交給紀綱辦吧。”

鄭和口稱遵旨,站起來坐回小凳,心裡卻在思索皇上的用意,皇上嘴上說不怪自己,內心還是覺得自己差事辦砸了,否則怎會把錦衣衛的差事交給了紀老二那個笑面虎。又一想覺得也不盡然,皇帝素來待自己不薄,差事辦砸了第一個挨罰的也應該是胡老六,既然胡老六沒事,那也輪不到自己受罰。這個行海路宣撫正使的官職看著虛,其實權力極大,到了海外,一應人、財、物全在一人定奪,行的是欽差之權,比錦衣衛可是威風多了。

正在鄭和出神之時,皇帝問到:“不過這第二件事卻是有點兒難辦。朕還沒想好合適人選。此人品性要可靠機警,能臨機行事,又要懂海事、能行船,少不得還得有些功夫。你們若有推薦之人,可不拘所限提出。”

殿內一時又陷入沉寂。

鄭和靈機一動,心中想起一人,剛要說出口,硬生生又咽了回去。他深知此時艱險,遠比自己去做那個宣撫使要困難的多,一旦事有不協,怕是沒有後退之路。

皇帝卻已瞧見了他欲言又止的樣子,似乎早就明白了他在擔心什麼,說道:“鄭和,你們那個北斗星雲派門下能人弟子不少,難道就沒一兩個值得一試的?”

鄭和趕緊答話:“皇上,奴才剛才也想到這兒了。近年來師尊日漸年高,精力已不如往年,收徒已大為減少。奴才剛才粗略盤算了一遍,中年大弟子中特別合適的好像不多,青年師弟們當中倒是聽說有那麼一兩個比較出眾的,只是年青人氣盛,又沒有涉世經驗,這次事情關係甚巨,恐怕會誤了事。所以奴才確實沒想好要不要推薦。”

皇帝略一抬手:“朕剛才說了,推薦人才不拘所限,大膽推薦就是,最後總要朕親自把關才是,如若真選錯了人,朕也不用你們擔責。”

皇帝既然金口一開,鄭和自然不再擔心,於是斟酌著回道:“是奴才多心了。前兩年有師門中人遊歷到京師,曾到奴才那裡略座了一回。席間奴才跟那人聊起師門近況,得知師尊幾年前已關閉山門,不再收徒。不過師尊的關門弟子聽說倒是深得老人家之心,眾人都看出來師尊估計會將衣缽全部傳授於他。如果真是如此,那這個小師弟天資品性肯定差不了,如能學到師尊的三成,在東海走上一圈應該足夠應付了。”

皇帝有點來了興趣:“早聽說你師父空海大師道法莫測,輕易不收弟子,既然是關門弟子,想必大師應該會傾囊相授。”

鄭和正色回道:“皇上所言非虛。北斗星雲派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善借天地間的自然之力,萬物為我,我為萬物。自南宋末年創派以來,高手輩出,師尊更是百年一出的傑出人物。奴才有幸跟著師尊學了幾年,奈何天資魯鈍,沒有學到道法,只是學了些皮毛的拳腳功夫,一直汗顏至今。”

皇帝聽到此處,不禁笑了起來:“堂堂錦衣衛指揮使,靖難之役衝鋒陷陣,屢建奇功,你這身武藝如果都算是皮毛,朕倒是真想像不出空海大師的境界了。”

鄭和正色應道:“奴才不敢妄言,師尊修心為要,道法次之,武藝只是末流,確實非奴才可以仰望的。如果師尊能夠答應派小師弟出山,奴才覺得這事的成算大了許多。只是奴才自打從龍以來,已十年不曾回過山門,對於師尊能否首肯,奴才還真心裡沒底。”

皇帝擺了擺手:“倒是不必強求,反而不美。過幾天你就辛苦替朕跑一趟七星島,給你師父帶個好,順帶替朕看看那個關門弟子資質如何,合適的話就給朕帶回來。”

鄭和拱手:“奴才遵旨。”

皇帝又問道:“知道名字嗎?”

鄭和答道:“好像還沒有法號,只知道俗家名字叫汪長風。”

皇帝聽了之後,輕輕品著:“汪長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名字不錯,倒是應了這次的景兒了。朕還真有點兒像見見此人了。”

話畢,皇帝目光又轉向了另外兩人:“你們兩個也別閒著,這些日子都幫朕留心一下人選,用不上無妨,用上了重賞。”

道衍和尚和欽天監監正齊聲應道:“臣遵旨。”

而鄭和此時的一部分思緒卻飄向了東海之濱的七星島,往事突然漸漸清晰了起來。

皇帝沒有留意鄭和怔怔的眼神,繼續說道:“人選到位之前,要先把準備做好。朕的意思是此事要獨立進行,再放在錦衣衛有些不妥,胡老六可以繼續帶人鑽他的山溝,出海一事要單獨籌劃。在錦衣衛之下增設尋龍衛,但不佔錦衣衛編制,歸內監節制。尋龍衛指揮使有專奏之權,具體的組織運作你們再籌劃一下,鄭和儘快擬個條陳上來。此事要密,挑選人手要可靠,跟胡老六他們一樣,內部的往來一概不要留在紙上。”

凳上三人齊聲應道:“臣遵旨。”

此時殿外已經雨住風停,烏雲散盡,現出了滿天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