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新中醫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卷 行醫 333 續命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卷 行醫 333 續命湯

聽到鄭好說出這位急性脊髓炎的中醫診斷為風痱以後,徐院長若有所悟,重新翻看處方後問:“這個病人用的方子由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川芎,杏仁組成。應該是金匱要略所載(古今錄驗)續命湯原方,對嗎?”

鄭好點頭說:“徐院長說的沒有錯,這個處方就是金匱要略所載續命湯。”

徐院長說:“你用這個方子,是辨證論治嗎?”

鄭好說:“不是,我使用本方的依據是方證對應,即張仲景所創立的‘有是證用是方的原則,’只要證候相符就可大膽使用,不受後世創立的各種辨證方法限制。”

林大夫說:“這個案例有點新奇,如不是親身經歷,很難相信。現在病人已康復,我心中的疑團依然很多。為什麼用這幾樣中藥後有這麼好的效果?實在不明白此中奧妙何在?”

黃明福主任點頭說:“是啊,鄭好大夫,你給我們這些西醫說說,這到底是個什麼方子,為什麼有這麼好效果?”

徐院長點頭說:“分析本方中九味藥物,並沒有什麼出奇的藥。這處方,用藥平平,為什麼能迅速治癒截癱,說得坦率些,這樣的高效,是否屬於偶然或幸中?”

所有人目光投向鄭好。鄭好說:“徐院長這問題提得很尖銳。其實從前我也對這個方子保持懷疑。可是當我看過前輩大夫寫的醫案以後,卻又不得不相信這些事實。

我把前人使用本方治療風痱的歷史病案給大家做個介紹,大家來評議一下,看這個藥方治療急性脊髓炎患者是否屬於偶然或幸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30年代,四川名醫江爾遜初學醫時,有病人唐X,男,年5旬,身體肥胖,平素喜歡飲酒。一日,閒坐茶館,忽然四肢痿軟,不能自收持,呈弛緩性癱瘓而僕地,但神志清楚,說話流暢,遍請當地醫生,卻沒有人說出是什麼病。

江老的授業老師蜀中名醫陳鼎三先生接診之後說:此病為風痱,治宜續命湯。結果服原方一劑,次日患者病癒。

那時候,市場銷售食鹽為粗製雪花鹽,含氯化鋇較重,不少人長期食用後,往往突然四肢癱痴,世人不解其故。陳鼎三陳老獨用續命湯藥方治療,效如桴鼓,活人甚多。

1950年有病人喬X,正當壯年,一日,忽然雙下肢動彈不得,不痛不癢,臥床不起,請江爾遜大夫診治。江老投以此方,服兩劑患者即能下床行走。

1965年8日,江老使用本方配合針刺,搶救成功1例風痱證。該患者男性,18歲,患“急性脊髓炎“、“上行性麻痺“。除了上下肢麻木,不完全癱瘓之外,當時最急迫的是呼吸、吞嚥十分困難。

西醫在抗感染、輸液及維生素治療的同時,不斷注射洛貝林等藥物並吸氧進行搶救,前後救治6天,疾病未見減輕,反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呈吞嚥式呼吸,有氣息將停之象,瞳孔反射消失,昏昏預睡,呼之不應,深淺反射均缺失。

西醫認為病人已經難以救治,多次叮嚀病人家屬做好

後事準備。但後來病人家屬邀請江爾遜江老用中醫治療。

江老亦投以續命湯,配合針刺。僅服藥1劑,危急之象頓除;守服5劑,諸症消失,繼以調補氣血收功。

我治療本例風痱,便是師承陳鼎三-江爾遜等前輩中醫治療經驗,結果取得了預期的高效,我不認為存在偶然和幸中的因素。”

林大夫說:“如此說來,續命湯治療的風痱,並不限於急性脊髓炎一種疾病?”

鄭好說:“是的。這個方子治療的風痱,除了上面提到的急性脊髓炎、氯化鋇中毒之外,還有多發性神經炎。後有西醫學習江老經驗,使用本方治療了10餘例多發性神經炎,療效也是很好。”

徐院長說:“這方子的藥物組成奇特,其作用機制很不好理解。不知當年陳鼎三江爾遜老先生是怎樣理解的?他們留下的醫案有沒有詳加解釋。”

鄭好說:“江老當年目睹本方功效,也是十分困惑,為什麼區區幾樣藥就可以治療如此複雜疾病。便向陳老請教方解。

陳老說脾主四肢,四肢癱瘓,病在脾胃。此方石膏、乾薑並用,為調理脾胃陰陽而設。

江老又問,醫家都說此方以麻、桂發散外來的風寒,石膏清風化之熱,乾薑反佐防寒涼之太過。今老師卻獨出心裁,但我仍不明白。

陳老笑曰,此方有不可思議之妙,非閱歷深者不可明也。既然陳老不願意再說,江老遂不便繼續追問了。”

黃明福問:“江老中醫以後悟出了續命湯不可思議之妙處了嗎?”

鄭好點頭說:“江老又多年經行醫實踐,後終於悟出了風痱的基本病,機,他說:《素問.太陰陽明論》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養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 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徐院長說:“但是常識告訴我們,脾胃久虛,四肢才會不得稟水谷之氣而痿廢,病必起於緩:今風痱起病如此急驟,四肢迅速癱瘓,卻也責之脾胃,不是有點牽強附會嗎?”

鄭好說:“江老認為,經言‘脾病而四肢不用’,不言‘脾虛而四肢不用’,‘病’字與‘虛’字,一宇之差,含糊不得。我們大多在‘虛’字義方面大做文章,是囿於李東垣脾胃內傷學說。

江老指出,脾病而四肢不用至少有兩種情形:一是脾胃久虛,四肢漸漸不得稟水谷之氣;二是脾胃並非虛弱,卻是突然升降失調,風痱就是如此。

徐院長說:“既然如此,就應調理脾胃,復其升降之權。但方中並無升脾降胃藥物,換言之,治法與方藥是脫節的。這又當怎樣解釋?”

鄭好說:“您所說的方中並無升脾降胃藥物,大概是指李東垣升脾降胃的常用藥物吧?”

徐院長說:“就是這個意思”。

鄭好說:“那是另一條思路。

但江老認為,治療風痱,應當依順脾胃各自的性情。脾喜剛燥,當以陽藥助之使升;胃喜柔潤,當以陰藥助之使降。乾薑辛溫剛燥,守而能散,大具溫升宣通之力;石膏辛寒柔潤,質重而具沉降之性。本方以此兩味為核心,調理脾胃陰陽,使脾長胃降,還其氣化之常,則四肢可稟水谷之氣矣,此治痱之本也。

由此看來,若能透析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以及乾薑與石膏寒熱並用的機制,則本方的神妙,便不是不可思議的了。

方中的人參、甘草、川芎、當歸,乃取八珍湯之半,川芎、當歸組成佛手散,活血力大於補血力。因風痱雖非臟腑久虛所致,但既已廢,便不能稟水谷之氣。氣不足,血難運,故補氣活血,勢在必行。

方中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就是麻黃湯。風痱之因於風寒者,麻黃湯可驅之出表;其不因於風寒者,亦可宣暢肺氣。‘肺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肺氣通暢,不僅使經脈執行滑利,而且有助於脾胃的升降。

況且中醫‘還魂湯’就是由麻黃、杏仁、甘草組成,可以用來治療猝死。要理解本方,必須整體分析,若拘泥單味藥功效,則很難解釋本方的精義。”

林大夫聽後笑了,表揚說:“這段時間你沒有白用功啊,引經據典,一口氣說出這麼多東西。我也受教匪淺,是不是以後我們只要遇到這樣的病,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鄭好說:“當然,只要是以突然癱瘓為特徵(偏癱或截癱),身無痛,多無意識障礙(或僅有輕微意識障礙)。就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

神經內一位進修醫生問:“用這個方子治療這些疾病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鄭好說:“要遵循中醫的基本用藥特點,比如冬天要少用石膏,夏天要少用乾薑。體質虛,經常出汗的人麻黃用量就要斟酌用之。”

進修大夫說:“這就太不科學了,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量與標準,可不如西醫科學好掌握。”

鄭好說:“你錯了,不確定性這恰恰是中醫科學所在?”

田萍說:“不確定怎麼就科學呢?”

鄭好解釋說:“試想,人高矮胖瘦不同,體質千差萬別,用藥當然就要隨之發生變化。比如有的人喝酒二斤沒有事,有的人喝上半兩就暈的走不動。你給他們喝同樣劑量的酒可以嗎?”

徐院長點頭說:“有道理,治病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靈活用藥,活學活用,絕不能刻舟求劍。”

鄭好說:“這個方子雖然可以治療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但必須符合中醫風痱特徵,用藥劑量也必須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因時加減。”

徐院長看了看錶,說:“好,今天病歷討論會就到這裡,感謝鄭好大夫今天下午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中醫課。”說罷起身鼓掌。

眾人紛紛跟著鼓掌,辦公室內想起雷鳴般掌聲。田萍拍的尤其起勁,邊拍手邊衝著鄭好點頭微笑,意思是說:“鄭好,你真了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