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宦海洗劍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零七章 舊日 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零七章 舊日 2

“貞兒,你等著朕,等朕將一切都安排妥當了便下去陪你,不會太久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和態度,朱見深又重新開始承擔起了帝王的責任。

所謂的將一切都安排妥當,其核心便是自己那個仍在垂髫之年的孩子,朱見深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朱佑樘(g),“佑”是老祖宗朱元璋在世時定下的輩分,而這個“樘”字在古語中做支柱之解,這孩子便是朱見深此時唯一的支柱,僅此而已。

要將這個孩子培養成才,朱見深下定了決心,而首先要做的第一步便是為他找到合適的老師。

什麼樣的老師是合適的呢?

按制,東宮太子當有六位老師,統稱為“三公三孤”,三公即指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而三孤為三公之副,名曰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這六個位置論實際的職權不值一提,只是每日裡能夠定時定點兒的去東宮為太子講學,但若細品這其中三昧那可真是了不得,未來天子的老師,在這個禮教天下裡便是來自皇室的未來青雲平步的保證一般。

三公三孤的選擇不可不慎,朱見深想了又想,最後在朝堂上念出了六個名字:萬安、李東陽、劉健、謝遷、萬通、王越。

這六個人。。。

萬安為太子太師、李東陽為太子少師、劉健為太子太傅、謝遷為太子少傅、萬通為太子太保、王越為太子少保。

萬安是內閣首輔,他當太子太師沒什麼說的,萬通為錦衣衛指揮使,職位上有些不搭不過沾著萬貴妃的餘蔭也沒人敢說什麼。其實大家也都知道,皇帝給這兩個人放在三公三孤的位置上更多的算是一個保命的承諾,怕他們將來被新君來個秋後算賬。

不得不說,朱見深終究是個念舊之人,沒有由得他二人自生自滅。當然了,也可能是怕他們二人將來魚死網破,犯上作亂也未可知。

王越的職位比不得萬安和萬通,但北征韃靼立下汗馬功勞,是滿朝文武中輸的上號兒的能打的,三軍中威望一時無兩,選他為太子保駕護航也是應有之義,私下裡風傳他還與西廠廠公汪直關係不淺。

說完了萬安、萬通還有王越,剩下這三個人就要好好地說道說道了。

李東陽、劉健、謝遷?

誰啊這是?

還是那句話,別看三公三孤現下沒什麼實權,但這是未來天下一等的資格保證,誰不眼饞?論品級那也是正正經經的二品、從二品,如何就半路殺出來了個程咬金?而且還一次殺出來三個?

皇帝陰沉著臉朝堂上沒人敢出言質疑,私下裡彼此一番打探,最後終於得到了幾條訊息。

李東陽是翰林學士,如今在翰林院裡編撰《英宗實錄》,聽說此人少言寡語,不善交際。

劉健是翰林院編修,李東陽編修《英宗實錄》而劉健現下手頭兒卻沒什麼活兒,說好聽點兒叫賦閒,說難聽點兒就是在吃白飯。

謝遷?

這人倒是有些名堂,上一科的頭名狀元,聽說為人狂放不羈,偶有抱負感慨,在士林中算是有些名聲,如今。。。也是翰林院的一個編修,也是賦閒。

什麼鬼?

皇帝的心思沒人猜的明白,當然了,帝王心術本就不是他們能理解的東西,可這也未免太匪夷所思了一些?

別說他們這些外人,就是他們三個當事人也是一臉的蒙圈,接到聖旨入宮面聖,朱見深對他們其實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場面話的讓他們三個將太子好好教導,便又讓他們退下了。

還好,小宦官領他們往東宮去的路上似有意似無意的說了些有用的。

“三位大人年紀輕輕便做到了三公三孤的位子,莫說國朝,便是往前數上幾百千年的也沒有幾個,小的能為三位大人領路真是三生有幸。”

劉健抿著嘴皺著眉沒說話,謝遷冷哼一聲貌似不屑,只有李東陽拱手溫言回道:“小公公客氣了,話說回來,小公公也知道以我三人的年紀斷無道理擔此重任,國朝亦無此先例,實不知聖上心思,如今要教導太子向學,實在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對於劉健和謝遷的反應小宦官並不在意,讀書人,又是當官的,能搭理自己才是奇怪,瞧不起自己也是正常,他的碎嘴子完全是秉性使然,不過李東陽能和他和善對話就讓他有些受寵若驚了:“李大人不必擔心,也不必多慮,小人聽說聖上本就是想從翰林院中選三人為太子師,一開始本來只是想選侍講侍讀,不過後來不知為何改了主意就變成了三公三孤的位子,至於為何是您三位大人。。。”

李東陽疑惑道:“為何?”一旁邊劉健和謝遷也豎起了耳朵。

小宦官也不賣關子:“小人只聽說是司禮監和東廠為皇上推薦了三位大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司禮監?”

“東廠?”

三人都有些發愣,李東陽又問道:“小公公可知是具體是哪位公公在皇上面前推薦我等?”

“這就不知道了。”小宦官搖搖頭,似乎也有些懊惱幫不上對自己禮賢下士的李大人,面露沮喪,李東陽於是又出言勸慰。

一路說一路行,眼看著東宮便在眼前,幾人停下了腳步,小宦官躬身道:“三位大人,小人便只送三位大人到此了,過了這大門便是東宮,自有人為三位大人引路。”

“有勞小公公了。”

這一次劉健和謝遷好歹給了個笑臉說了一句,而李東陽則是拱手致謝,同時還主動問起了小宦官的名字來。

小宦官更是惶恐:“小人劉瑾,不敢當大人問。”

“劉瑾?”李東陽點頭念了兩次表示自己記下了。

李東陽的這番做派與劉健和謝遷全然不合,劉健不言,謝遷倒是哼了一聲:“李兄未免太過知禮了吧?”

看著劉瑾遠去,李東陽搖搖頭:“一個小宦官,又何必與他為難呢。”

謝遷又哼了一聲,沒再說話。

誰又能想到,就是這一路行,註定了三人未來截然不同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