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興漢室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唯官山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三章 唯官山海

“願罷郡國鹽鐵、酒榷均屬,務本抑末,毋與天下爭利。”【漢書】

水面上吹來的涼風掀起亭榭邊上的竹簾,白茫茫的天光水色從簾下顯露出來,亭子裡安靜異常。

皇帝剛才已經明確提出了,為了增加關中人口,恢復民力,就不得不修改算賦與口賦的起徵年齡與稅額,透過調節人口稅來鼓勵生育,不僅是後世,就算放在以往都是有相應成例的。

所以桓典等人無不接受了皇帝的建議;免除孕婦、老人的算賦,將口賦的起徵年齡提升到十歲至十五歲,算賦每人每年四十錢,口賦每人每年十錢。而且皇帝還獨樹一幟的提出當妻子有孕時,丈夫當年的算賦也予以減半,甚至免除丈夫當年的徭役與更賦,以鼓勵生育。

這些都是皇帝意圖透過稅收來調節生育的措施,等到以後他的權柄擴大,手頭上有足夠多的國有土地,他就可以推行均田制。用土地來刺激百姓多生,生下來的孩子分家之後政府便撥給田地耕種。只有歸朝廷直接掌握的自耕農與戶口越來越多,朝廷才會有足夠的兵源、財源,國家才會越發富強。

當然,現在所做的這一切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功夫是很難見到成效的,皇帝也不怕等,不過未雨綢繆而已。

將人口稅的事情吩咐下去後,皇帝的神情一下子變得神情莊重,眸子裡還帶著一絲堅定:“河東解池,在安邑、解縣之間,黃河之水遇山東流,遂成一大曲,這邊是鹽池。朝廷如今既已安定河東,為修養民力,自然要在這方面下功夫。我有意效孝武皇帝時的成例,重修鹽法、設立鹽官。再於三輔經營設立鐵官,經營官輸,重定鹽鐵之法。”

“陛下。”周忠心裡一慌,趕緊說道:“這可是要施行天下之策,不可不慎,宜先下公卿議論才是。”

在河東搞官鹽跟他沒什麼關係,就連在三輔、關中搞鹽鐵官營也跟出身揚州廬江的周忠毫無利益瓜葛。但天下遲早是要重歸一統,此時若不加以遏制,等到那時政策推行下去,他廬江周氏也會受到損失。

桓典見周忠神色焦急,知道他有難言的苦衷,因而率先說道:“古之天子不言有無,諸侯不言多少,鐘鼎之家不與百姓爭利,這是先賢治民之道。若是鹽鐵歸官,則黎庶窮怨,百姓不安,實在有悖陛下愛民之心。”

“鹽池乃天資地貨,地近京畿,理應由朝廷愛而護之,遣官經營。”向來低調的尚書賈詡,此時突然說話了:“如今四境多事,府庫罄竭,而天下各州,除司隸以外,餘者牧守皆無奉納稅賦之意,就連各地上計之吏,都有三年未見。敢問諸位,陛下欲興大業,安定天下,所需錢糧應從何而來?”

皇帝有意重開鹽鐵官營的經濟制度,增加賦稅,削弱豪強在經濟上的壟斷地位。這件事情沒有人支援他是行不通的,之所以不讓董承出面,是擔心鹽鐵這塊肥肉如果讓董承從豪強口中搶過來了,皇帝勢必要與其利益共享。

然而屯田的前車之鑑已經清楚明白的告訴了皇帝,董承確實是條會咬人的好狗,但他卻管不住手底的人。如果讓董承的手伸進鹽鐵官營裡頭去,過不了多久就會養出一片蠹蟲出來,到那時候不僅無益於朝廷,更是給豪強們樹立了一個攻訐的標靶。

東漢時期不是沒有推行過鹽鐵之政,但僅僅只維持了數十年便不得不在多方壓力下廢除,這其中除了孝和皇帝君權不振以外,更多的是鹽鐵官營中負責的官僚貪腐橫行、所出的鹽鐵質量太差,引起民怨的緣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帝相信自己的權威是與日俱增的,所以就只需要防止奸官猾吏混入新的鹽鐵官營中去,以免遭到他人的攻訐。

他知道在拋開董承之後,在這件事上,自己與士人們再無緩衝,他將面臨整個朝堂對他造成的巨大阻力。所以三輔與弘農不好妄動,而新收服的河東雖是豪強林立,在朝中卻無多少根基,又有產量豐富的鹽池,正好可以給皇帝當官營改革的試點。

桓典不滿的看了賈詡一眼:“如今關中安定,各地推行屯田,假以年月,必然人口滋生,府庫豐盈,又何須另專鹽鐵?”

“桓公。”皇帝對自己的老師還是表現的很客氣與尊重的:“朝廷如今唯仰關中捐輸府庫,實在入不敷出,若是有了鹽鐵之利,一年之中,當有數百萬錢。而況河東近在畿甸,朝廷若置之不理,猶如再失。”

“孝和皇帝時雖罷鹽鐵之政,但朝廷仍在各地郡縣設定鹽官、鐵官,不過是將製鹽、販鹽交付商賈,單隻收納稅賦。”周忠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緒,皺著眉頭,介面道:“此政既免經營之功,不與民爭利,又盡得鹽鐵之稅,充實府庫。陛下若要開源,大可依孝和皇帝故事,專營之事,臣以為殊不可行。”

皇帝聽罷,從座席上緩緩起身,踱步走到竹簾邊。透過竹簾的間隙,他感受著陣陣涼風,看著碧波萬頃的滄池、以及那巍峨的未央宮。

漸漸的,他平復了心緒,轉過身去,看著一干等著他發話的臣子們,再度露出笑容來:“昔孝武皇帝時,海內安靜,府庫充盈,猶創鹽鐵官而加以課稅,這不是與民競利,而是擔心鹽鐵巨利擾亂世俗。孝和皇帝之後,朝廷屢有征伐,財源枯竭,皆為罷鹽鐵之故。”

孝武皇帝開設鹽鐵專營的初衷就是補充國庫,方便他對匈奴開戰,可到了皇帝嘴裡,卻被拔到這樣一個高度。桓典一臉驚詫,而皇帝卻微微仰著臉,絲毫不為自己的言過飾非而臉紅。

張昶思索再三,在心裡反覆掂量著,終於作出決斷:“當年孝和皇帝罷鹽鐵之政,是因為有吏多違上意,盤剝黎庶,引起物價沸騰,百姓怨望。可罷了之後,此事依舊未能杜絕,可見非制度之錯,實乃奸吏之過。”

這無疑是要對當年廢除鹽鐵專營翻案,看似很公允,其實已經是在為皇帝說話了。

少府掌管天下山海池澤之利,私人無論是採礦還是煮鹽,都離開不開少府的首肯。有了少府張昶的表態,周忠心裡越發焦急了起來,但他到底不敢跟皇帝直言抗辯,只得把求助的眼光看向桓典。

桓典當仁不讓,道:“若是如此,朝廷大可派使者監鹽官,一來確保鹽稅,二來也能杜絕胥吏奸猾。”

“那若是使者監守自盜呢?”皇帝反問道:“難道又要另派使者去監使者?”

桓典這時伏在地上,稽首說道:“國有奸猾,是臣子之過。但鹽鐵之政,非得有中臺之詔,諸公議論不可!”

皇帝見他態度堅決,也不好再說什麼,反正今天只是表明一個態度,並沒有想過會一舉成功:“罷了,你們都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