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拜見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兩人辯日(求推薦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6章 兩人辯日(求推薦票)

“什麼?羅相因學了君子之法,悟得了讀書養氣之法?”

東坡下,有不少剛剛趕來的讀書人,聽聞有人因學了君子之法,便悟得了讀書養氣之法,不禁目瞪口呆起來。

隨著天色越來越亮,東坡下停著的牛車和馬車越來越多。

除了文童、文生和文才外,還有少數文士、文師,以及一些未開文宮的年輕人,人數達到了兩三百之多。

他們剛剛來到東坡,便聽到有人因學君子法,悟得了讀書養氣之法,心中皆震驚和激動不已。

“這可是真?”

有剛趕來的文師震驚問。

“自然是真,難道還有假不成?悟得讀書養氣之法之人,便是吾武功城的羅相。”從東坡下來的書生自豪道,似乎是自己悟得讀書養氣之法般,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羅相悟得了讀書養氣之法,文公有望了,說不定吾武功城能出一位名滿天下的文公……”

這時不僅僅是東坡,就連整座武功城,都因羅川悟得讀書養氣之法而轟動起來。

訊息如同插翅般傳遍蜀北各城,繼而傳向蜀中蜀南。

“這怎麼可能?”

“荒唐!”

“讀書養氣之法,豈是學他人之法便能悟得?”

不少人聽到訊息時便是不相信,覺得荒唐可笑,讀書養氣之法豈是那麼容易悟得?

當訊息被證實後,不禁有些愕然起來。

這時,有不少文師文相都心動了,考慮著要不要前往武功城一趟,倘若悟得讀書養氣之法,也不枉走一趟……

最終有不少文師和個別文相,抵擋不住讀書養氣之法的誘惑,便匆匆往武功城趕來。

此時的東坡,可謂是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達到上千人之多。

小小的東坡快要站不下了。

又因羅相悟得讀書養氣之法,使得蜀北的讀書人趨之若鶩,原本不準備來的都急急趕來了。

而封青巖的名聲,在蜀國更上一層了。

倘若加上跑來看熱鬧的武功城百姓,怕是有數千人之多,不過他們只能在東坡下遠遠看著。

而來遲的士人,東坡下早已經沒有地方可停車。

“郎君,這處坡下,沒有地方可停車了。”趕車的僕從無奈道,一眼看去,道路的兩邊停著密密麻麻的牛車、馬車,其他地方又不平坦,根本就無法停,“怕是要在這下車了。”

“如此多人?”

車中的年輕人有些驚訝,便掀開簾子,道:“既然沒地方停車,便在此處下吧,記得明日來早些。”

“出售車位嘍,出售車位嘍。”

這時有人高聲大喊,頓時吸引不少目光。

“哦,有車位?去問問多少錢資。”車中的年輕人一喜道,作為一個有身份的讀書人,豈能沒有車位?

僕從聞言就趕著馬車過去,遠遠便問:“這車位多少錢?”

“一兩銀子一日。”

出售車位之人道。

“什麼?”

那僕從聽到便怒道,“一日一兩銀子,不去搶?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停車之位而已,汝分毫不出,便能拿一兩銀子?”

“愛要不要,後面有人等著要呢。”那人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道:“汝倘若不要,便不要擋道了。”

“一兩銀子,誰會要?莫要痴心妄想了。”

那僕從怒道。

“難道與名滿天下的三鼎君子論道,還不值一兩銀子?”那人滿臉詫異道。

“這車位與三鼎君子何關?”僕從怒道。

“怎麼無關了?”那人笑呵呵道,“汝家郎君,難道不是為了三鼎君子而來?”

“吾家郎君……”

“這車位多少錢?我要了。”

這時後面的一輛牛車的車伕打斷道。

“一兩銀子。”

“拿著。”

那車伕丟擲一小塊銀子,便把牛車趕到車位停下。

“這是我先來的。”那僕從扭頭怒道,“不知先來後到?”

“誰先付錢便是誰的。”那人笑呵呵上前,幫忙解下拉車的牛,拴到一根木樁上,並且送上一籮筐青草。

“可還有車位?”

馬車中的年輕人看到如此,便蹙著眉頭問。

“沒了。”

那人搖搖頭道。

這時,車中的年輕人只好下車,讓僕從到東坡外把車停好,雖然遠是遠了些……

……

竹樓上。

封青巖正在用棣棠端來的早膳。

待到了巳時,他就走下竹樓來到草亭中,與諸位讀書人見面。

“封兄,這位是陳兄,寫得一手好字。”杜望一個個介紹道,“這位是豐兄,對《論經》有獨特的見解,這位是季兄……”

“見過君子。”

凡是被杜望介紹的皆行禮。

“諸位客氣了。”

封青巖微微躬身微笑道,接著便跪坐下來。

“敢問君子,是日始時與人近,還是日中時與人近?”

這時有人發問,讓眾人皆愣了愣,這是什麼問題?那人似沒有看到,繼續道:“吾以為,日始時與人近,日中時與人遠。但吾好友卻認為,日始時與人遠,日中時與人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那人旁邊有人站起來道,不過是二十出頭,氣質不凡。

“此言差矣。”

那人卻搖搖頭,道:“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吾等相爭不下,不能決,敢問君子吾與好友,誰對誰錯?”那人又道,笑眯眯看著封青巖。

“敢問君子,誰對誰錯?”那人好友微笑問。

“這兩人是何人?”

“吾認得,乃是道學之人。”有人低聲道。

這時封青巖愣了一下,便抬頭看了看高升的太陽,倘若是前世的太陽,便是日中時與人近。日始時與人遠。

但是他們不知道。

況且,他們所問只是表面上的日近日遠?

封青巖看他們的樣子,很明顯就不是,《易經》上有言:日為君之象。

所以,日是君王的象徵。

此二人辯論時,日完全不是恆定,一會兒大如車蓋,一會兒又小如盤盂,一會兒滄滄涼涼,一會兒又如探湯。

這不正是眼下周天下各諸侯王的狀態?

倘若將日比作君王,儒家便是希望君王應該在自己正確的軌道上執行,不能失常,必須是恆定。

所以他們二人所問,就是問封青巖如何把日還原成恆定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