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104 孫亮的全皇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4 孫亮的全皇后

孫權的老小孫亮,是孫吳的第二任皇帝。9歲上位,接孫權的班。

孫權在老兒子孫亮的前邊,立了兩位太子。第一個,是他婚前在河南誕生的兒子孫登;孫登去世後孫和被立為太子。但不久在南魯黨爭事件接連被魯王孫霸和全公主誣陷後失勢,赤烏十三年(250年),孫和的太子之位被廢黜,後改封南陽王。建興二年(253)年,因有傳言諸葛恪要迎立孫和為帝,權臣孫峻收繳王璽綬並賜死。

…… ……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公元252-258年在位。他是吳大帝孫權與潘皇后的第七個兒子,252年孫權去世後即位,258年被權臣孫綝(chēn)廢為會稽王。260年,孫亮因被誣告而自殺(一說被毒害)。

孫權年事已高,而孫亮是最小的兒子,故此對他特別疼愛。孫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經誣陷太子孫和及其母親,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賴孫權愛孫亮的心意,多次稱讚全尚的女兒,勸孫權給孫亮納娶此女。

公元250年(赤烏十三年)太子孫和被廢,孫權於是立孫亮為太子,以全尚的女兒為太子妃。

公元251年(太元元年)夏,孫亮的母親潘氏被冊立為孫權的皇后。這回,孫權走程式了:先立太子,然後立皇后,順序不對,可也將就。

當年冬天,孫權重病臥床,徵召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一道受詔輔佐太子。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建興元年)四月,孫權去世,太子孫亮繼位登基,大赦全國,更改年號。

…… ……

公元252(建興元年)閏月,孫亮任命諸葛恪為太傅,滕胤為衛將軍兼職尚書事,上大將軍呂岱為大司馬,各在位的文武官員都晉爵加賞,閒散官員加升一級。

同年冬十月,太傅諸葛恪率軍堵攔巢湖湖水,修築東興城,派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

十二月初,大風雷電,魏國派遣將軍諸葛誕、胡遵等率領步、騎兵七萬人圍攻東興城,將軍王昶(chǎng)攻打南郡,毋(Guàn)丘儉進軍武昌。十日,諸葛恪派大軍迎擊敵兵。

十四日,大軍抵達東興,與魏軍交戰,大敗魏軍,斬殺魏將韓綜、桓嘉等。

公元253年(建興二年)春正月二日,孫亮冊立全氏為皇后,大赦。二月,吳國大軍從東興撤回,孫亮大加封賞。三月,諸葛恪率軍伐魏。夏四月,吳軍圍攻新城,瘟疫流行,兵卒死亡過半。秋八月,諸葛恪率軍退還。由於吳軍戰敗,傷亡慘重,朝野對諸葛恪怨聲載道。

衛將軍孫峻在得到孫亮的同意後,發動政變,殺死諸葛恪。其後孫峻出任丞相大將軍,封爵富春侯。十一月,有五隻大鳥出現在春申,次年,改年號為五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孫峻的地位並不穩定。在他殺諸葛恪後,有多人想暗殺孫峻,但最後均事敗被迫令自殺或處死。

公元255年(五鳳二年),孫峻帶兵與魏國在淮河一帶交戰獲勝,魏將文欽投降。次年,孫峻派遣呂據等將領進攻魏國,但孫峻在戰爭期間病逝,由從弟孫綝接掌權力。大司馬呂岱亦於是年去世。不久,又一次政變爆發,驃騎將軍呂據等人不滿孫綝的繼任,要求封滕胤為丞相。

孫綝沒有理會他們的訴求,轉封滕胤為大司馬,呂據遂與滕胤密謀推翻孫綝,但最終失敗被殺。另一位將領王惇也密謀殺死孫綝,亦事敗被殺。

公元257年(太平二年),孫亮親政,但施政常被孫綝的掣肘。孫亮對孫綝的獨斷專行甚為不滿,於是暗中與全公主、太常全尚、將軍劉承謀劃準備誅殺孫綝。

又徵召兵家子弟十八歲以下、十五歲以上者,得三千餘人,拔選大將的子弟年輕有勇力者作這些人的將帥。孫亮讓這些人天天在皇苑裡操習,說:“我建立這支軍隊,是要與他們一起成長。”

同年,魏國的諸葛誕在壽春發動叛亂,把兒子諸葛靚送到吳國做人質。孫綝派兵協助諸葛誕但最終失敗。一些參戰的將領因為怕被孫綝殺死而投降了魏國。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孫綝發覺孫亮想殺死自己,於是率領部曲抓捕了全尚,派其弟孫恩殺了劉承,率軍包圍皇宮,廢孫亮為會稽王,改立孫權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又派中書郎李崇帶兵進宮,奪取了印璽,逼迫孫亮夫婦離宮,由將軍孫耿押送到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居住,這年,孫亮年僅15歲。

公元260年(永安三年),孫亮的封地會稽傳出謠言,說孫亮將返回建業復辟;而孫亮的侍從亦聲稱孫亮在祭祀時口出惡言。

經審判後,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且將他遣送回封地,孫亮後喪命於途中。據相關記載,孫亮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被孫休派人毒死的。死的時候年僅17歲。

…… ……

孫亮在登基之前就娶了全公主孫魯班的侄孫女全女,那時,她和孫亮年歲相仿,也就7、8的樣子,她名叫全惠解(三國的女人留下全名的不多)。

全惠解的父親全尚官至尚書,母親孫氏。因全公主與太子孫和母子關係不好,為了拉攏孫權的潘夫人,於是讓全惠解與潘夫人所生的孫亮成親。

全公主與潘夫人聯手,終使太子孫和母子失寵,孫和的太子位也被廢除,而改立孫亮為太子。全惠解被納入太**為妃。翌年,孫亮的生母潘夫人被立為皇后。

神鳳元年(壬申,公元252年),孫權重病臥床,徵召大將軍諸葛恪為太子太傅,會稽太守滕胤為太常,一道受詔輔佐太子。

同年四月,孫權崩,年僅9歲的孫亮繼位登基。全惠解被冊封為皇后。當了皇帝的孫亮因年紀小,所以對她的話是言聽計從。

於是,全氏家族有五人掌握兵權,全氏的父親更是從城門校尉、太常、衛將軍,做到了尚書,又由原來爵封都亭侯,改封為永平侯。

太平三年(戊寅,公元258年),全皇后的舅舅孫綝當上了丞相,但他對全氏一家無功而受祿感到十分不滿,處處與全氏家族作對。於是,孫亮與岳丈全尚商議想將他除掉。

一天,孫亮密令全尚率軍行動。然而全尚無意中卻把這個軍機要密告訴了妻子孫氏。孫氏因不忍弟弟被害,就告訴了孫綝。結果孫綝連夜發兵,將全尚逮捕,又將孫亮貶為會稽王,改立孫權第六子孫休即位,是為吳景帝。隨著孫亮的下臺,全皇后也被迫交出皇后印綬,由將軍孫耿押送到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居住。

後來,傳言孫亮要復辟,被廢為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侯,並將他與全氏遣送至封地,結果,時年17歲的孫亮在半途中喪命。而全惠解一直在其封地,直至東吳滅亡,才回到吳郡。

晉惠帝永寧元年(辛酉,公元301年),全惠解卒,時年50餘歲。死後和孫亮合墓。

…… ……

孫亮墓,位於鄂州城區西南約3公里的杜山鎮程操灣南側的一處丘陵崗上,由墓壙和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修築在壙內,佈局規範合理,全長9.74米、東西最寬8.50米、最高3.15米。整個墓室結構奇特,除連線墓室之間的過道、甬道為券頂外,北棺室、東棺室、前堂均為穹窿頂。

墓葬內出土有青瓷盤口壺、青瓷碗、青瓷盞、銅魁、銅勺、銅鐎鬥、銅三足爐、神獸銅鏡、連弧紋銅鏡、銅弩機、銅劍、鐵鏡、金釵、金指環、金飾、銀指環、銀釵、料珠、鐵環、銅錢、石黛板等文物39件。其中最為珍貴的文物,當屬東周時期的銅劍!

專家們透過對出土——銅鏡上的銘文辨讀,並結合對出土文物分類排比及墓葬的結構分析,確認為東吳廢帝(會稽王)孫亮。

鄂州市文物專家說,該墓規模宏大,結構復雜,是目前長江中下遊地區已發掘的三國六朝磚室墓葬中不可多見的大型墓葬。其對研究三國六朝時期的墓葬結構、喪葬習俗以及歷史上鄂州地區的文化思想意識、民俗風貌、建築形式特徵等諸多方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 ……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孫亮說: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