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157 姜維和他相關的女人(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57 姜維和他相關的女人(下)

當初劉備為漢中王,留魏延鎮守漢中,在各個圍戍內留重兵以抵抗外敵,如果敵人來犯漢中,可以將敵人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興勢之戰,王平抵抗曹爽的進攻,就是用的這個方式。

但是,姜維認為,這個方法雖然符合《周易》“重門”的意思,可以抵禦住敵人,卻無法獲得大的戰果。不如放敵軍入陽平關,而蜀軍退守漢、樂二城,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軍隊打游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

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又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長久下去,敵軍疲弊,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打游擊的軍隊,一起趁機進攻,這樣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

於是,令漢中都督胡濟守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都立圍守,以備強敵。

用姜維的戰略、戰術,蜀漢取得了不少的戰績,掠獲不少兵將和隨軍女眷,但在姜維嚴格的約束下,沒有違反軍規,肆虐女人的。

有一次,部下給姜維送來一個少女,說是敵將隨軍之妾的侍女,讓姜維納入為妾,姜維大罵那個部下,要不是眾將勸說,就砍了那個部下的頭顱。

…… ……

景耀六年(263年),鍾會伐蜀,率領大軍圍住漢、樂二城,久攻不下。鍾會無耐,寫信給駐守在漢城的蔣琬之子蔣斌,勸其投降,但遭到拒絕。

而此時關口守將蔣舒獻關投降,傅僉戰死。

鍾會於是只留輕軍圍漢城,自率大軍長驅直入。

姜維的軍事佈置因為朝廷用人不當而導致失敗(蔣舒本為武興督,因為在職期間沒什麼表現,所以被派往關口助關中都督傅僉守關)。

…… ……

劉禪投降鄧艾後,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投降於鍾會。姜維不得已,只好率軍向鍾會舉起了白旗。

鍾會問姜維:“你為什麼來遲了?”

姜維卻神色嚴正哭著說:“現在來已經是太快了。”

鍾會對此非常驚訝,非常器重姜維人品,讓姜維繼續統領他原來的軍隊。

而姜維卻勸鍾會擁兵自重,自為蜀王。

於是,鍾會首先誣陷鄧艾造反,司馬昭派人將鄧艾收押,鍾會進據成都,自稱益州牧。

鍾會想讓姜維率領五萬人為先鋒討伐司馬昭,而姜維想先借鍾會之手殺盡魏將,而後再殺鍾會,復興蜀漢。

但鍾會想要殺魏將的事情敗漏,與姜維一同被殺。

魏將士對姜維的計策非常憤怒,姜維死後又剖開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如鬥大。

…… ……

後世紀念。

平襄樓:

平襄樓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城南街姜慶祠內。

祠祀三國蜀漢名將平襄侯姜維,民國時期鄉人曾在此舉行“慶壇”活動,故又名姜慶樓。

初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明正統十年(1445年)重建。為寺觀型木結構建築,樓平面呈方形,建於高0.2米臺基上,樓面闊五間14.1米,進深四間10米,樓高24米,建築面積202平方米,一樓一底,三重簷歇山頂,樓周圍有迴廊,斗拱碩大,為柱高的四分之一。

姜維城:

劍門關右側的懸崖絕壁之巔,有一灌木叢林。三面石壁凌空,如刀砍斧削,只有一面有條窄路可通往大劍山。這塊叢林平地像一座天然城池,可屯兵數萬.是當年姜維居高臨下,把守劍門屯兵的“營房”。

當地群眾叫此地為“營盤嘴”,又叫“姜維城”。後來歷代兵家鎮守劍門,都在這裡安營紮寨。有城池、戰壕等遺蹟。

另,劍門關內右側半山腰有一姜維洞,關外的牛頭山上有一姜維井,關內的營盤嘴有姜維苗,以及姜維墓、姜公橋等等。

故道石刻:

相傳為三國時蜀將姜維進兵所開,蜀漢延熙六年汶山平康蠻夷造反,姜維率兵前往討伐。姜維入平康 (今黑水縣境內)沿雜谷河而上,越樸頭山由舊時理番縣入黑水大道馬場溝而入平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樸頭山姜維故道山崖旁有隋開皇九年會州刺史姜項達重治舊道的《通道記》碑文一通,《通道記》記載自三國姜維開鑿樸頭山棧道以來,因年久道路荒廢,會州刺史派人重治舊道的事。

…… ……

《三國演義》裡的姜維,是被拔高了一點。

《三國志》裡的姜維,卻是被低估了。

論才具,鄧艾都承認姜維是一時雄傑,鍾會認為他足以和夏侯玄、諸葛誕相比——後兩位,尤其是諸葛誕,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

至於其他人的評價,不用多說。

論為人,姜維屬於心比天高之流。他家無餘財,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並無物慾,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無論好壞,說他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應該大差不差。

他才華不及諸葛亮,不丟人。全三國也就一個諸葛亮。

他不斷北伐,有勝有敗,其執著至少不必懷疑。

他的一個大爭議,是“窮兵黷武”。然而實在話是:很少人意識到,在蔣琬費禕死去前,姜維受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後那幾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黃皓等人打壓。這是許多人很少提及的。

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荊州派關係之目的;姜維則是隴西降將,和蜀漢內部關係更是複雜無比。實際上,針對他的除了黃皓,還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與許多人想象的不同,諸葛瞻和姜維的關係,並不那麼好。

所以,姜維其實是個夾縫中的男人:他有才華,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裡的,是一個諸葛亮都無法逆轉的大局面,以及朝內不斷的鬥爭。

但直到最後,蜀漢沒亡在他手裡——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的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鍾會,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

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偷襲之上。鍾會在劍閣,還是動不了姜維。

…… ……

本來,到此為止,哪怕就這樣結束,姜維也算為漢盡力了。可是就在蜀漢滅亡後,姜維還是籌劃著復興大業。他說服了鍾會,搞定了鄧艾,而且給劉禪的秘奏裡如是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最後計策未成,但一日之內,拖死了鍾會、鄧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漢的最後一刻。

其實,挺難想象:一個人要執著到什麼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在如此狹窄的夾縫中,在如此難以逆轉的大勢下,不斷衝擊命運?僅論執著,他實在還勝過諸葛亮。

前三國所以比後三國傳奇,不在於後三國人才凋零——實際上,後三國極多文武全才的人物,但大多都太聰明。

姜維之傑出,未必在才情——雖然鍾會也承認他了不起——而在於他有前三國時,那些屈而不撓、執著至極、燃燒至死的性格光彩。

(姜)維死,漢亡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