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261 “遠志”,不“當歸” 262 “先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61 “遠志”,不“當歸” 262 “先主”

寫到《姜敘之母》,又想到另一個姜姓之人和他的母親,這個人就是姜維。

“遠志”和“當歸”是兩味中藥,母子倆用兩味中藥傳遞心中所想,被傳為千年佳話。

…… ……

據《三國志》記載,姜維的父親姜冏很早戰死,姜維和母親相依為命。這小夥子文武雙全,在當地很出名。同時野心也很大,不甘心做一個普通的順民,打算要建立功名。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戰爭,俗稱“一出祁山”。

戰役開始之時,諸葛亮大軍的進展順利,很快便兵臨姜維就職的天水地區。

當時天水太守馬遵正外出巡視,姜維和郡功曹梁緒、主簙尹賞、主記梁虔等人隨行。聽說諸葛亮即將率軍進攻、各縣郡紛紛響應之後,馬遵立刻拋下姜維等人獨自逃往上邽(guī)。

到姜維等人發現太守馬遵離去,並趕到上邽城下要求入城之時,太守馬遵又懷疑姜維有異心,命令士兵緊閉城門,不讓姜維等人進入。

無奈之下,姜維等人只能回到冀縣。

不料,冀縣官吏也不讓姜維等人進入。

姜維等人在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投奔對手諸葛亮。諸葛亮見到姜維,確實大為讚歎,決定好好培養下這位青年才俊。

沒過幾天,包括冀縣所屬的天水郡在內,南安和安定等三郡紛紛響應諸葛亮,引起曹魏強烈震動。

魏明帝曹叡立即派出大將軍曹真和左將軍張郃前往迎戰。

在街亭一戰中,張郃打敗諸葛亮的先鋒馬謖並奪取戰略要地街亭,迫使諸葛亮不得不放棄剛剛奪取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向漢中撤退,曹軍很快收復了三郡地區。

蜀軍全面撤退的當口,諸葛亮並沒有如《三國演義》說的那樣,派人去接回姜維老母。相反,姜維的老母仍舊留在了天水,已經投降蜀漢的姜維來不及到冀縣接出自己的母親,只能隨著諸葛亮的大軍一起離開了故土冀縣來到了漢中。

母子從此天各兩邊。

…… ……

諸葛亮的大軍撤回漢中之後,曹軍很快便將尚在冀縣城中的姜維一家老小抓獲。

但是在如何處理的問題上卻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所有人都認為姜維降蜀是迫不得已,認為姜維原本就沒有背叛之意。因此姜維的家人並沒有因此獲罪,僅僅是將他們進行監視居住而已。

對於姜維的母親來說,中年喪夫,好容易把兒子撫養到二十多歲,卻跑到了敵國,當然很不幸。她並不在乎蜀漢和曹魏誰正誰邪,但兒子總是娘的心頭肉。

後來打聽到姜維在蜀漢當了將軍,老母就寫了一封書信過去,想讓姜維回來。

當然,我們也可以揣測,這封信有可能是魏國地方當局的安排。那麼,就不能寫的那麼直接,所以,薑母就給兒子在信裡寫到“當歸”。

姜維收讀了母親的信後,思慮良久,執筆給母親回了一封信,說明自己已經下定決心依附蜀漢。

姜維在回信中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姜維信中的“遠志”與母親的“當歸”一樣,都是藥材,都是一語雙關。

一個是讓兒子回去盡孝,一個是告訴母親自己有遠大志向,忠孝不能兩全。母子之間均是意境悠長,但各自心態確是大不一樣。

不過,戰爭造成家人失散、分離,卻始終是個永遠的痛。這個遺憾無論在薑母,還是在姜維身上都是無法彌補的。

姜維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在蜀漢為官三十餘年,這個年限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在後期掌握兵權後,他多次北伐,與魏軍殺得血肉橫飛。甚至在鄧艾、鍾會大軍壓境,蜀漢滅亡的關頭,他依然不惜用詐降之計,掀起鍾會的大叛亂。

最後計策失敗,姜維全家被魏軍所殺,姜維自己死後被剖腹,其膽大如雞卵。

姜維再沒與母親相見。

262 “先主”的母親

接著,是《“先主”的母親》。

…… ……

史籍裡通常稱劉備為“先主”。

關於劉備的母親,史籍裡介紹的很少,少的只有兩行字,“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

劉備名義上是漢室宗親,但是當時的生活條件很糟糕,父親過世很早,家裡很貧窮,只能靠賣草鞋草蓆維持生計。

本來人窮志短,劉母想想,賣草鞋草蓆雖然發不了財,但也算是一門手藝,就讓劉備子承母業,安安心心在集市上做這個小生意,再娶一個老婆,生一堆兒子,自己做為長輩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

大概一般人會是這樣想的。然而,劉母卻不是一般的人,她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在萬般艱難,甚至吃飯都有困難的情況下,在劉備十五歲的時候,“母使行學”,而且不是隨便扔到一個學校裡,讓劉備自生自滅,反而,她給劉備找了一個一流的教師,盧植。

因此,我們有理由推定,劉母不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女子,普通的鄉下女子,能有這樣的長遠眼光?

…… ……

盧植是何許人?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

他是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他的老師是東漢大儒馬融,他和大儒鄭玄是同門師兄弟,想拜到盧植門下的人,必然如過江之鯽。

可見,劉母為了劉備能拜入盧植門下,一定是煞費苦心;有人說,不一定是劉備母親的意思,應該是劉備叔父劉子敬,或者是同宗劉元起的功勞。

但我們必須要面對現實,“母使行學”,很清楚了,是劉母要求劉備,去好好讀書。而劉元起只是仗義資助劉備的伙食學費。

而且,進一步分析,劉元起他老婆還很不高興,劉元起就拿話敷衍她,說劉備這個小孩不得了,不是普通的小孩子,將來一定會幹成大事情的。

大家以為,和一個普通婦人畫餅充譏,說冠冕堂皇的話,能說服她嗎?不能。但是,劉元起的老婆好像也沒繼續枕邊風,或強行要元起停止資助,這其中,劉母一定給予了劉元起家一些補償,比如幫她家打水煮飯什麼的。

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個笑話,即使到了現在,在一個家族裡,家境差的,也常常給家境好的打工。

我們知道,十五歲時,正是青春期,是叛逆的時期,如果不好好管教,很可能讓小孩子的前途受到很大影響。

我們可以假設,像劉備這樣性格比較外向,脾氣又比較暴烈的人,如果這一階段的教育沒有跟上,很可能就會成為古惑仔。

因為,“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上面的話,也不能完全說是貶義,用現在的話來說,只能說明劉備是一個比較有品味的人,就是比較有小資情調的人。

有品味,比較有小資情調都沒有問題,問題是劉備家裡貧窮,如果沒有好的引導,劉備為了追求品味,追求小資情調,就要想方設法去弄錢,那就很可能走上歪路。

但我們看見劉備沒有,這就不能不說明,一個好的母親,一個好的老師的良好示範作用。

劉備整體性格的練成,我以為,應該是在盧植處求學的那一段時間。

有人說,公孫瓚不也是在盧植處求學,看看公孫瓚最後是什麼樣的人。

這裡,必須說,公孫瓚前期的名聲也是非常好的。除了劉備天賦的性格,堅定的信念外,公孫瓚輸在了成功的太快,對比劉備和公孫瓚的成長史,我們可以看見,劉備是非常的曲折,而公孫瓚則是一帆風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物極必反,成功的太快是錯嗎?從某個角度看,是有危險的,如果當事人自己沒有意識到,那這種危險一旦被放大,就終將無可救藥。

劉備十五歲的時候,劉母完全可以將他留在身旁,幫助自己賣草鞋草蓆以維持生活。

然而,劉母卻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毅然讓劉備師從大賢。

我們可以很大膽的假設,沒有在盧植處求學的經歷,就沒有後來的昭烈帝劉備。

為什麼?雖然劉備天賦異稟,性格仁義,品德不錯,又好交結豪俠,但按現在營銷學的觀點,酒好也怕巷子深,要是沒有人賞識你,你怎麼展翅高飛?

或曰:我們劉皇叔乃是正宗的漢室宗親。

不錯,可是,東漢末年,漢室宗親也多了去,再加上時值亂世,想扯個大旗當大王的人也多了去。

你劉備誰啊,我們為什麼要服你?

可是,我們看到,劉備的名聲非常之好。孔融對劉備的態度可以看出劉備在名士中的口碑。

孔融在初平四年,為黃巾軍所困,遣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竟然很驚訝的說:“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

那一年,孔融41歲,海內聞名;劉備33歲,一方小小的諸侯,在當時群雄紛起的中原,劉備只是一隻小小的螢火蟲。

一個海內聞名的人,會關注一隻小小的螢火蟲,這是為什麼呢?也難怪,劉備自己都倒吃一驚,受寵若驚。

讓我們分析一下:孔融最推崇的人是經學大師鄭玄,鄭玄是大儒馬融的徒弟,鄭玄還有一個師兄,他的名字叫做盧植,盧植曾經收了一個學生,他的名字叫做劉備,字玄德。

孔融知道劉備是盧植的學生,於是,孔融在危急之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劉備。

劉備二話不說,帶著手頭上僅有的三千兵馬,救援孔北海,成功!

孔北海和徐州的陶謙關係不錯,所以,陶謙被曹操欺負的時候,要找幫手,其中一個人選就是劉備,劉備又二話不說,帶上自己的全部軍隊,又收攏了一些饑民,共數千人,殺奔徐州,又成功!

劉備的名聲就從救孔北海起,打了出來,而回本溯源,沒有盧植,孔北海是不可能想到劉備的,連劉備自己都沒有想到孔北海會認得他。

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測:孔融一定是從盧植那裡得到關於劉備的各方面資料,像孔融這樣的名士,都有臭脾氣,你讓他死可以,讓他彎腰折節,隨隨便便去求別人,門兒都沒有!

孔融選擇劉備來救援,他覺著並沒有降低自己的身份,可見,盧植一定是將劉備做為正面典範進行過包裝和宣傳過的。

一個好的老師,對一個人事業的發展,發揮著多麼巨大的作用啊!

另外一個對劉備幫助比較大的人,就是公孫瓚了。學生時代,公孫瓚應該是晁蓋這樣的角色,而劉備充其量還只是宋江,在涿郡的街面上,像簡雍,張飛這樣的小弟要叫劉備大哥,劉備見到公孫瓚,還是要叫大哥的。

畢業後,我們說了,同學情在中國還是有很深厚的傳統,萬事開頭難,劉備自己拉的武裝,一直成不了規模,只有在投奔公孫瓚後,才穩住了根基,後面才一步步發展起來,公孫瓚對劉備這個同學兼小弟,可以說,是夠意思了。

只是,公孫瓚破胡奴,討黃巾,事業發展的很是順利,於是,公孫瓚也很快地蛻變了,特別是竟然殺了口碑很好的劉虞,聲譽瞬時跌入谷底。

“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所以大概這以後不久,趙雲和劉備就先後離開了公孫瓚。

不管怎樣,公孫瓚還是幫過劉備,而促成劉備和公孫瓚關係能如此之好的原因,就是他們曾是同學。

——這些,都在劉備母親的腦海裡。

可見,劉備的母親的功勞,雖然只是短短的四個字“母使行學”卻蘊含著劉備母親堅忍不拔的偉大人格和望子成龍的殷殷期盼。正是因為劉備母親的果敢,在非常貧困的條件下,還是全力把劉備弄進了盧植門下,給劉備的少年時代劃上了完美的一筆,並進而影響了劉備的大半生。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女人,她為你心甘情願的付出,卻絕不要你的任何回報,她就是你的母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