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092 影舞者謝姬?(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92 影舞者謝姬?(三更)

孫權的幾個嬪妃,排在比較靠後是謝姬,她生了孫霸。

這個孫霸又被他父親孫權賜死——女的被帝王賜死,是上吊;男的,是用刀抹脖子。

估計,孫霸就是抹的脖子。

發生了什麼,使老子讓自己的兒子抹脖子?

…… ……

古代,凡是政權交接的時候,都要有流血事件。

三國裡,蜀漢比較平穩,那是因為有堪稱“亞父”的老臣諸葛亮在,是他在劉備沒死前,就清理了劉禪登基的障礙,劉禪才得以順利地接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曹魏方面,雖有曹丕和曹植之間的鬥爭,但是,曹操在他死之前,就定下了基調,所以“丕植之爭”給曹魏政權造成一些波折,但也沒殺幾個人,曹丕就接了班;

孫吳方面,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二宮之爭”堪稱東吳政權的大地震,它動搖了孫吳的根基。

“二宮之爭”是怎麼一回事?相信三國迷的哥們兒,一定非常熟悉,但是,有些細節,當屬首次披露,值得玩味。

…… ……

孫權得孫和與孫霸這兩個孩子,很是喜歡,從小就養在一個宮院裡,不分彼此。到把孫和立為太子,孫霸封為魯王的時候,還是不分伯仲,連賞賜,都是一樣的,兩人接受同等待遇,沒有上下之分,這樣,引起一些大臣的擔憂。

顧譚、吾粲(can)上書孫權,希望對孫和、孫霸的待遇加以區分,或者將孫霸出為外鎮,以斷絕他對太子之位的覬覦。

這些支援孫和的大臣的行為,引起孫霸的不滿。

孫權令二人分宮別僚,給孫霸得以組建屬於自己黨羽的機會。

…… ……

孫權最喜歡的妃子應為步練師,也就是孫魯班和孫魯育的母親;其次就是孫和的母親琅琊王夫人。

或許是由於後宮之間爭寵的事情,孫魯班與王夫人的關係非常不好。孫和被立為太子,也給孫魯班帶來巨大的危機感。試想一下,如果孫和順利登基稱帝,會放過與自己母親不合的孫魯班嗎?於是孫魯班開始不遺餘力地詆譭、攻訐孫和母子。

孫權得了病,孫和到長沙桓王(孫策)廟中祭祀,順便到附近的張休(孫和的妃子的叔父)的住處,於是孫魯班向孫權告密,說孫和根本沒去廟中祭祀;孫魯班又和孫權說,王夫人看到孫權病重面有喜色,原因自然是孫和可以順利登基。

孫魯班的讒言果然奏效,孫和與其母王夫人,受到孫權的猜疑和責備,並因此失寵。王夫人甚至抑鬱而死。孫和的太子之位被撬動,孫霸一黨趁勢走上政治舞臺。

…… ……

值得一提的是,孫霸的生母是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琅琊王夫人,也就是與孫和是同胞兄弟;一種是謝姬。

按照孫魯班與王夫人不合,從而支援孫霸上位的舉動,我更傾向於其母是謝姬的說法。

由於孫權在孫和與孫霸之間模糊曖昧的態度,導致一些政治投機者嗅到了機會的味道,紛紛參與“二宮之爭”,選邊站隊。

古代繼承制度講究“嫡長為尊”,孫登、孫慮去世後,孫和成為實際上的長子,而且已經封為太子,並沒有明顯過錯,一些正直的大臣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上,堅決支援孫和。

於是,在東吳中迅速形成分別以孫和與孫霸為核心的兩大朋黨。

在這期間發生很多起殘酷黑暗的政治傾軋:

全琮(cóng)、全寄父子與孫弘構陷顧譚、顧承、張休。

顧譚與全琮在“二宮之爭”之前還存在舊怨:發生在赤烏四年(即公元241

年)的“芍陂樊城之戰”。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rui)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即位,由曹爽、司馬懿輔政,曹魏陷入“主少國疑”的境地。

面對這個機會,孫權發動四路軍隊北伐曹魏,兩路在荊襄地區(朱然、朱異攻樊城,諸葛瑾、步騭攻柤中);

兩路在淮南地區(全琮攻壽春,諸葛恪攻六安)。

全琮在芍陂遭遇王凌、孫禮的激烈反抗,戰事不利,吃了一點兒虧。

曹魏軍隊打算繼續擴大戰果,張休(張昭之子)和顧承阻止王凌等人的進攻,全緒和全端(全琮之子)繼而擊退王凌。

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張休和顧承都成為雜號將軍(“雜號將軍”不等於“雜牌將軍”),全氏兄弟僅為偏裨將佐。於是全琮和顧譚產生嫌隙。

到“二宮之爭”時,由於立場不同,全琮、全寄父子與顧譚、顧承兄弟的矛盾又加深了一步。

全琮、全寄父子拿“芍陂之戰”做文章,向孫權構陷張休、顧承與典軍陳恂互通款曲,故意虛增張休、顧承的戰功。

孫權聽信全琮、全寄父子,將張休下獄。

但是對顧承的處置,孫權由於顧譚的關係,有些猶豫不決。

於是,孫權與顧譚商量,如果顧譚能夠向眾人認錯,就放過顧承。

但是顧譚堅持不低頭,認為孫權聽信讒言。

這個態度又給政敵攻擊的理由,顧譚被誣陷為對孫權大不敬。

孫權將張休、顧譚、顧承一同流放到交州。

孫弘素來與張休不合,繼續構陷張休,令孫權下詔賜死;

顧譚到交州二年後,憂憤而死;顧承也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

…… ……

孫權曾經秘密召見楊竺,商量廢孫和立孫霸的事情。沒想到有人藏在床下,把這件事告訴孫和。

陸胤要到武昌去(當時陸遜出鎮武昌),臨行前拜訪孫和。孫和本來就心不自安,不敢接見陸胤。

陸胤就秘密到孫和車上,與孫和商議對策。

兩個人想了個辦法,拉攏陸遜替孫和撐腰。陸遜於是向孫權上表勸阻廢立之事。

孫權懷疑楊竺洩密,楊竺把鍋甩在陸胤的頭上(因為當時就陸胤去武昌),孫權詢問陸遜,也得到陸胤所說的回答。

孫權質問陸胤,陸胤將計就計,說楊竺告訴自己的。於是兩個人一同被下獄,期間楊竺受不了拷打,只好承認,後被孫權所殺。

“二宮之爭”時,吾粲(can)常寫信給陸遜,拉攏陸遜站在孫和一黨。

陸遜果然支援孫和,在孫和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的時候,連續上表勸諫孫權。因此吾粲被孫霸、楊竺(此時楊竺應該已經下獄)構陷,被誅殺於獄中。

陸遜堅持站在孫和的身後,他曾寫信給全琮,勸全琮殺死全寄,避免參與“二宮之爭”。全琮當然不同意,與陸遜交惡。後來孫和的太子之位動搖,陸遜連續上表維護孫和。楊竺誣陷陸遜二十條罪狀(可能已經下獄),孫權派人到武昌責問陸遜,陸遜憤恨而死。

朝堂上下“舉國中分”,孫權終於控制不住局勢。

此時無論孫和和孫霸哪一方上位,都會造成東吳政治格局的大地震,勝利者勢必對失敗者進行殘酷的清洗。到了這種境地,孫權只有一個選擇——另立太子。

孫權先是對孫和禁閉,朱據、屈晃用“泥頭自縛”的方式向孫權勸諫;陳正、陳象各自上書勸諫。

孫權大怒,將陳正、陳象處死,將朱據、屈晃杖責一百,屈晃被罷官,朱據被貶謫為新都郡丞。還沒有上任,孫弘又構陷朱據,此時孫權病重,於是孫弘矯詔將朱據賜死。

朱據的兩個兒子朱和、朱損,在孫亮在位時期被孫魯班構陷而死,或為“二宮之爭”的餘波。

孫權接下來廢掉孫和,將其流放於丹陽郡故鄣縣,又激起很多人的反對。《三國志?吳書?孫和傳》記載:“群司坐諫誅放者十數。眾鹹冤之。”

同時“魯王黨”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孫霸被賜死(這可是孫權親兒子啊),全寄、吳安、孫奇都被處死,楊竺被流屍於江。“二宮之爭”以兩敗俱傷的結局收尾。

“二宮之爭”中的主角孫和與孫霸的黨羽或被流放或被誅殺,不乏陸遜、朱據這樣的重要人物,也有全寄、顧譚這樣的新生代人物。總的來說,“二宮之爭”使東吳內部發生巨大的內耗,期間充斥著流血事件,使東吳長期呈現出一種黑暗、混亂的政治格局。

孫和被廢、孫霸賜死,導致太子之位出現空白,最後年僅七歲的少子孫亮被立為太子。

孫權這一手騷操作,使東吳也陷入“主少國疑”的境地。

隨後諸葛恪、孫峻、孫綝(chēn)先後掌權亂政,後來孫綝更是廢掉孫亮,立孫權第六子孫休為帝。可以這樣說,“二宮之爭”對東吳政治格局的影響非常深遠。

三國末年,蜀漢、曹魏相繼亡於司馬炎。

西晉建國,陳兵長江北岸,嚴重威脅東吳的安全。

東吳末帝孫皓即位,元興元年(264),因為追憶起謝姬之子孫霸當年與自己父親孫和爭奪太子之位的事情,遷怒謝姬和孫霸之子孫基、孫壹,將孫基、孫壹連同謝姬一起流放到會稽郡烏傷縣(現今義烏)。

這裡有一個玄妙之音:就算“怨父及子”,把孫霸的兩個兒子流放到義烏,也不能“怨子及母”,把個老太太也流放了吧?

孫皓沒準又知道了“二宮之爭”的什麼玄機,知道了謝姬也插手其中,是“怨祖及孫”,把謝姬流放了,賠上她的兩個孫子。

我這只是一種揣測,史料上沒有一點兒這方面的披露。

孫基、孫壹陪祖母謝姬被流放到到烏傷定居後,過不了20年,孫吳就亡國了。

孫基、孫壹這兩個孫吳的皇親,為了逃避司馬炎的追捕而匿影藏形。

但是在三國正史中,還是存有他們的痕跡。

義烏赤岸鎮內至今尚留有一個“謝奶坑”的地方,民間傳說,謝姬死後就安葬在那山坳裡。

謝姬出身卑微,正是由於她這樣的出身,才想鹹魚翻身,不顧一切,結果,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孫吳的江山基本顛覆在她的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