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之道德天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三八章 成為神靈的條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三八章 成為神靈的條件

“慧能見過師兄!”

慧能合什一禮。

陳萼目中現出訝色,代慧能問道:“太子爺前來是為何事?”

彌勒佛祖哼了聲,撫著大肚腩,向慧能笑道:“貧僧此來,是為接引師弟入靈山,授佛陀果位!”

陳萼倒是有些佩服彌勒佛祖了,剛剛是誰下令,不讓慧能進靈山的大門,還要將之打入三惡道?這是翻臉比翻書還快啊,不禁哈哈一笑:“慧能禪師已自證佛陀,哪裡需要太子爺前來接引?”

慧能也合什道:“貧僧的道,非靈山之道,師兄的好意貧僧心領了,請回罷。”

彌勒佛祖臉一沉道:“師弟怎能說出這種話,你修的佛法難道不是源於靈山?生而為人,尚且不能忘本,自證佛陀,又怎能背祖忘典?”

慧能道:“師兄言之有理,貧僧修的佛法源於靈山,但佛法不止於靈山,佛遍佈虛空,無處不在,師弟唯願探奪佛之真諦與本源,並無對靈山不敬之意。”

彌勒佛祖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陳萼大概看出名堂了,彌勒佛祖明知道對待慧能前倨後恭會惹人嘲笑,他當真不要臉麼?

顯然不是,而是帶著慧能回靈山,有益於他的禪宗,如果讓慧能走掉,形同於禪宗在實質上的分裂,而慧能從一介凡人依靠頓悟自證成佛,意識著慧能的道要高於他的道,他的道並不完善。

這對於彌勒佛祖是致命的,他是佛門的太子爺,慧能成道幾乎斷絕了他繼位的可能,除非能把慧能請回去,與他的道相互結合。

難怪如來佛祖與靈山諸佛按兵不動。

慧能自證成佛,無意中牽扯進了佛門的內部爭鬥,有益於如來,同時再一步深入,假如彌勒佛祖失去了太子爺的位置,怕是連離開靈山都做不到,只要一露面,就會被天道攝走,化為養份。

彌勒佛祖的眼神越發冷冰,一股浩瀚而又龐大的精神威壓罩向慧能,顯示出他作為頂尖大能的實力。

陳萼本打算替慧能擋住,可是那威壓靠近慧能時,又如春風化雨,消彌無蹤。

“咦?”

陳萼輕咦一聲,開啟天道之眼看去。

道德面板提示:觀看無光之光,每秒一百萬道德點,請問是否觀看。

“觀看!”

這次陳萼沒有限定時間。

就看到,慧能的皮膚上,密佈不帶能量的粒子,無邊威壓竟被粒子吸收殆盡。

陳萼又想到了混沌,難道慧能一次頓悟,居然帶有了混沌的特性?也是陳萼口中的神性。

剎那間,陳萼滿臉羨慕,雖然這一絲神性遠不能與他觀察到的神性粒子相比,卻是表明慧能有成為混沌生靈的潛質,將來有資格踏足於混沌,超脫這片天地。

誒?

陳萼又想到,自己也吸收了一小部分不帶能量的粒子,這是否意味著,自己也具備了些微的神性?

陳萼迫切有種往混沌一遊的想法。

彌勒佛祖也沒料到慧能無視自己的威壓,讓他直接對慧能動手,那是不可能的,只得氣勢一散,深深看著慧能道:“既然師弟不願回靈山,還望好自為之。”

說著,身形一閃,消失在遠處。

“多謝施主點化。”

慧能向陳萼合什為禮。

陳萼帶著絲愧色道:“禪師不必謝我,說起來,還是我害的你……”

慧能打斷道:“施主不必再說,貧僧已洞悉了前因後果。”

‘嗯?如來觀音還要掐指計算,換了小萼,連掐指計算都不會,這才是真正的佛陀啊!’

陳萼眼神微縮,問道:“禪師不怪我?”

慧能道:“世間一飲一啄,皆有前緣,佛家說,人有貪嗔痴三毒,貧僧自問不貪不嗔,卻犯了痴毒,痴迷於佛法,身陷紅塵,欲以一己之力,普渡眾生,以致於陷入皇權爭鬥,被施主利用,整個白馬寺遭了劫,這正是犯了痴毒的報應,幸得施主點醒貧僧,貧僧捫心自問,渡得了人,能渡得了人心麼?方有此頓悟,只是貧僧仍有一事不解,人心是否真的無法可渡?”

陳萼沉吟道:“禪師是在為難我啊,不過在我看來,沒有誰是天生的惡人,再惡的人,都有一絲良知存在,倘若我是禪師,唯致良知也。”

“致良知?”

慧能喃喃。

陳萼點頭道:“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不假外力而向內索求,致是兼知兼行的過程,知是知是知非的知,因而也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即知行合一。”

慧能的目中有智慧的光芒閃爍,沉默了許久,才嘆息道:“知行合一,說易行難,三界誰又敢言自己知行合一?此法正如貧僧參的禪,渡己易,渡人難,夫渡人者,唯自渡也,施主以致良知求索,顯是有大智慧之人,可是,蒼生真的渡不得麼?”

陳萼暗道一聲慚愧,真正有大智慧的,是王陽明啊,不過慧能有一句話沒說錯,致良知與禪宗一樣,渡己易,渡人難。

歷史上在王陽明死後不足百年,心學就被玩爛了,成為朝堂政爭的工具,凡打擊異己,必指責對方道德不夠,甚至明末武將吃了敗仗,不從客觀上找原因,文官反指責該武將道德不行。

可這並不意味著心學就沒有真材實料,歸根到底,千人千面,萬人萬心,心學只是王陽明的心學,他人沒有王陽明的心路歷程,達不到王陽明的思想境界,對最核心的知行合一的認知有偏差,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也是任何一種思想體系的局限性。

就如理學,最開始也是偉光正的,卻仍是不可避免的被人斷章取義,成為束縛思想的工具。

陳萼問道:“禪師可曾去過廬山?”

慧能道:“廬山常有前代高僧結廬而居,貧僧曾踏遍遺蹟,探尋先人之學。

陳萼負手,昂然道:“我有一首詩,請禪師品鑑!”

說著,便放聲吟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慧能頓時渾身劇震,眼眸瞬間清明起來,剛要喧阿彌陀佛,又記起接引禁止他喧,忙合什道:“晨鐘暮鼓名利客,經聲佛號迷路人,貧僧明白了,自己尚且未能走出廬山,識其真面,還談何引領別人出山,今與施主一言,貧僧獲益良多,請受貧僧一拜!”

隨即合什深深一躬。

陳萼代王陽明坦然受下。

慧能又道:“貧僧欲踏遍廬山,尋出徑之路,暫且與施主拜別!”

陳萼似是想到了什麼,提醒道:“禪師如若有志踏足於真正的星空,謹記莫要成聖。”

“多謝施主提醒!”

慧能這話剛落,突然陳萼眼神猛的一縮,就看到慧能的身形閃爍到了另一邊,不帶有任何煙火氣,也看不出是如何閃的,已經身處於數里開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謁號中,慧能的身形一閃一閃,終至消失。

陳萼怔怔看著,目中滿是羨慕之色,自己苦求而不可得,慧能輕輕鬆鬆就頓悟到了,當真是一飲一啄,皆有前緣。

許久,陳萼才移開目光。

慧能的移動方式,明顯帶有混沌中粒子移動的特徵,雖然還不完善,可這也為他指明了方向,證明有靈眾生也可以修煉成神靈。

那麼,修煉成神靈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如果只是心靈純粹,楊嬋有希望,如果還要貪嗔痴三毒盡去,怕是只有慧能一人符合條件。

照這標準來看,自己根本沒希望踏足沌混,成為神靈啊!

要說心靈純粹,首先第一條就不過關,之後的貪嗔痴,自己樣樣俱全,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慧能走的路,只是最適合他自己的路。

陳萼暗暗搖頭,暫時把這問題拋開,其實無論禪宗還是心學,關鍵在於頓,而頓與心一體,從這方面來講,禪宗與心學有共通之處,最初王陽明也是參禪的,針對禪宗的種種弊端,結合禪宗、理學與孔孟之言,才發展出了心學。

陳萼很期待,當慧能將禪宗與心學融匯貫通的時候,將結出怎樣的道果?

隱隱的,對於神靈,陳萼有了些線索,就是他自己說過的話,不假外力而向內索求,探尋自己的真心。

曾經他以為,一個人認清自己並不難,但是與慧能一席話才發現,自己對自己仍是一無所知。

不過在點化慧能的同時,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反思,被慧能反過來點化的過程呢?

誒?

陡然間,陳萼乍現喜色,他意外的發現,自己功德中的灰絲不見了,並且有了些微的紫意,雖然還很稀薄,可是紫色和金色的區別是很明顯的。

他立刻就回憶起鴻鈞曾對自己說過隨緣,當時自己還腹誹,看來聖人沒有欺騙自己,真正無知的,才是自己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明顯,自己的緣,來自於點化慧能成為神靈,可是由金轉紫的原理,仍不清楚,不是一句隨緣就能解釋的。

陳萼迫切想去那爛陀寺翻閱典籍,只是他也清楚,蓮花生、帝釋天等大能必然備下了恐怖的陷阱,現在還不能去,至少要參悟出些許粒子的移動方式才能多出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