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由我而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36章 芝龍出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36章 芝龍出海

鄭芝龍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的一個小官僚家庭。他的舅父叫黃程,是一名海商。

在小的時候,鄭芝龍經常看到他舅舅到福建賣貨的場景,那場面真是十分壯觀。

一支十輛大車的車隊,每輛車子上都分坐兩條大漢,膀大腰圓,押著滿滿一車的貨物去集市販賣。那貨物也不是尋常的綢緞布匹,而是尋常之人難得一見的海貨,什麼珍珠、貝類、珊瑚……而更令人稀奇的,是從東洋、南洋、西洋等地販運來的琳琅滿目的各色貨物,例如白色上等棉布、棉絲、印花布、黑綠藍顏色的廣幅布,以及胡椒、蘇木、白檀、爪哇藤、香料、肉桂、乳香、象牙、琥珀……

鄭芝龍還看見過黃程賣給珠寶商的一顆夜明珠,那夜明珠大如雞蛋,晶瑩圓潤,光芒閃閃。

在財富的誘惑下,十七歲的鄭芝龍懇求他的舅舅黃程帶他出海闖蕩。黃程沒有孩子,他對這個聰明、英俊的外甥很喜歡,就把鄭芝龍帶到了澳門。

澳門,是西方的海洋文化和東方的農耕文化最早的交匯之地。澳門的“融合”最顯著的一點,就是西方天主教和中國東南沿海的媽祖文化在這裡的互相共存。

鄭芝龍在澳門見到了歐式的廣場和教堂。廣場用堅實的石頭鋪就,廣場上各色的人等都有:有的在休憩而坐,有的行色匆匆走過。廣場正對面,用石頭壘起來一排臺階,臺階之上,一座雄偉高大的建築拔地而起。教堂分為三個部分:左邊是一個巨大的、高高聳立的十字架;右邊是一個尖尖拱頂、直入雲霄的鐘樓;中間是主體建築,一座兩層的大廳堂,左右對稱,廳堂的外面牆壁上雕刻著精美的裝飾花紋。

黃程在澳門的家是一座佔地數畝的歐式莊園。尤其是一棟高大雄偉的主樓,平地拔起,搭配著兩座風格典雅的副樓,氣勢不凡。走廊裡,是一排排精美光潔的羅馬式的大理石柱子。兩扇黃花梨木的大門,厚重又不失華貴。

鄭芝龍一進門,只見地上鋪著厚厚的鑲嵌金絲花邊的波斯地毯。頭頂上,是從高處垂下來的吊燈,一排托起二十四盞明晃晃的大紅蠟燭。四面的牆壁上,裝飾著瑪瑙、珍珠等寶貝。在燭光的映照下,射出耀眼的光芒。其他一應擺設之物,無不奢靡。

這個十七歲的小青年一踏進舅舅的府中,眼睛就

不夠使了。鄭芝龍在故鄉以天不怕、地不怕為榮,然而到了這富貴逼人的豪宅裡,卻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在走廊的兩旁,甚至鑲嵌了滿牆的鏡子,鏡子裡頭映照得是鄭芝龍的傻氣和土氣。

在明朝,葡萄牙人被稱作佛郎機人。為了與葡萄牙人經商,舅舅黃程讓鄭芝龍學習葡萄牙語,鄭芝龍天資聰穎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葡萄牙語,可以溝通交流。鄭芝龍還在澳門的天主教教堂受了洗禮,起了一個洋名字——“尼古拉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鄭芝龍跟隨舅父的船隊去做生意,瞭解了很多資訊:在墨西哥市場上,中國絲織品價格是西班牙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秘魯的九分之一,在東南亞是荷蘭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在歐洲是歐洲產品的三分之一。中國生產的鐵釘在呂宋市場價格只是西班牙產品的四分之一,由此致使秘魯總督卡涅特不得不專門派人赴呂宋購買中國銅、鐵制品。

黃程看外甥學得很快,就安排他乘船去日本經商。鄭芝龍痛快地答應了,在兩年的學習中,他不僅學會了航海術,瞭解了市場,還學習了日語,他信心滿滿地出航了。

大海是瞬息萬變的,今天可能還是豔陽高照,晴空萬里,明天就有可能烏雲密佈,風雨呼嘯。甚至一天之中,上午、下午和傍晚,氣候都會變化三四次。所以,人們根據航海的經驗,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諺語。例如:

虹下雨雷,晴明可期。斷虹晚現,不明天變。

斷風早掛,有風不怕。曉霧即收,晴天可求。

霧起不收,細雨不止。三日霧蒙,必起狂風。

在前往日本的船上,本來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陽光晴朗,海水清澈。一群群的海燕在頭頂上掠過,盤旋往來。鄭芝龍一看不好,這些傢伙最喜歡狂風暴雨,是來嬉戲玩鬧的。

頃刻之間,黑雲密集。接著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而下。而最可怕的是大浪翻湧,相比之下小小的船隻被拖上高處!第一個大浪捲來,船上就有兩個人被吞沒進了大海之中,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大浪……

船上有不少天主教徒祈求著上帝的保佑,但那無濟於事,最後船被大浪打翻。就在這一剎那間,鄭芝龍把媽祖的木像抱在了自己懷裡,死也不鬆手。然後,他就被大浪捲入了黑暗、冰冷的另

一個世界……

鄭芝龍沒有死,他醒來的時候人在臺灣,他是被一位實力雄厚的大海商救下。這位大海商叫顏思齊,擁有幾十艘大海船。

顏思齊笑眯眯地跟剛剛甦醒的鄭成功說道:“小夥子,你的命真大。我們行船的時候從海里把你撈上來的。”

“謝謝恩公,鄭芝龍給您行禮了。”極度虛弱的鄭芝龍要給這位貴人行跪拜大禮,以感謝救命之恩。

“小兄弟,你好好休息,敢出海闖蕩的都是英雄,不必行此大禮。”顏思齊急忙把鄭芝龍扶回榻上,說道。

臺灣島上有一個港口是顏思齊開拓的,他招募了不少失地農民來此墾荒。

鄭芝龍身體恢復了以後到海灘上散步,這裡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天邊彩霞絢麗,海面上碧波盪漾。除了他們的船隊,尚有星星點點的帆船,正在從外面歸來,海岸上人聲喧譁,有老人在靜靜欣賞落日景觀,有女人在翹首等待丈夫歸來,有孩子在赤著腳在海灘上追逐嬉戲,那笑聲如同清脆的鈴聲一般傳出去很遠。

還有大批的水鳥在頭頂上盤旋,不遠處是一座座木頭搭起的屋子,屋頂上炊煙裊裊升起,空氣中瀰漫著魚米和蔬菜煮熟後的令人垂涎的香氣……

顏思齊在得知鄭芝龍的遭遇後,也表示很同情。本來顏思齊就打算去日本經商,就順便帶著鄭芝龍一起去。

在日本,鄭芝龍瞭解到當地的貿易形勢。日本的商船船主必須得到蓋有德川家康大將軍印的“異國渡海朱印狀”,才能夠從日本出海,到中國南部的東南亞國家的港口,與停泊在那裡的中國商船進行貿易,買進中國的生絲、絲織品,以及東南亞各地的特產。而日本對外輸出的則是大量的白花花的銀子,以及成噸的銅,還有大量的銅錢等。

聰明伶俐的鄭芝龍給顏思齊做事,博得了他的重用。鄭芝龍十七歲時,在家鄉已經娶了媳婦,到了日本之後,他又與當地刀劍冶鑄鋪的女兒田川氏相愛。

做海上生意的人不可能長久停留在一個地方,對鄭芝龍依依不捨的田川氏留在日本,鄭芝龍自己則是跟顏思齊回臺灣做生意。

就在回臺灣的路上,鄭芝龍的海船與荷蘭人的戰艦因為貿易的事打了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