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由我而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0017章 談薩爾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017章 談薩爾滸

方從哲聽了皇帝的話以後,心裡一驚。明宮三大案的事,皇帝對他還是有意見的,事到如今,不如急流勇退。方從哲跪下請辭:“啟稟陛下,老臣年事已高,體力已衰。對朝中大事小情無能為力。執政多年以來,身無寸功。請皇上准許臣告老還鄉。”

皇帝走下臺到方從哲面前將他扶起,安撫說:“老臣切莫心寒,切莫輕言告老還鄉。大明社稷還需要你繼續操勞呢!”方從哲聽見皇上這番話,老淚縱橫。

朱由校轉身回到御座上,面對群臣對紅丸案做一個總結:“先皇身體虛弱,為萬曆皇帝爺爺的喪事勞累哀毀,用錯猛藥導致先皇英年早逝。崔文升和李可灼皆是庸醫害人,他們雖無弒君之過,但有弒君之實。朕現在下令處死他們二人,今日西市開刀問斬。好了,就這樣吧,今日早朝結束。”

“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臣依次退下。朱由校氣呼呼的回到乾清宮。

朱由校生氣的原因是朋黨之爭。在明末的朋黨之亂中,士大夫的品格整體墮落,鄉愿之風流行,狂狷之氣恨少。朋黨政治嚴重毒化了政治空氣,士大夫囿於風會,哪裡有精力挽回一個清明的朝廷政局。最終如魚爛土崩,斷送了大明江山。南明政權弘光、隆武、魯王、永曆依然捲入黨派之紛爭,相繼覆亡。

方從哲其實並不是朱由校心裡內閣首輔的最佳人選。只要牽扯到黨派的人,都不是當內閣首輔的材料。今日朱由校本來想讓方從哲離職,但是又考慮到內閣中沒有適合當內閣首輔的人選,他不能下抉擇。

突然,朱由校想到了一個人。他對劉時敏說道:“咱們朝裡有沒有叫孫承宗的官員?”

“回萬歲爺,孫承宗是左春坊左庶子,是正五品官,在文華殿左廡官署辦公。”

“劉時敏,這個左庶子是什麼官啊?”

“萬歲爺,左庶子是專門負責給太子講讀的老師。”

“那孫承宗現在算是閒職,沒事可做。”

“對,萬歲爺!”

“你傳他過來吧,朕要在中極殿召見他!”

中極殿是位於外朝三大殿中間的宮殿,相比前面的皇極殿和後面的建極殿,它的體量最小。中極殿的平面呈正方形,前後石階三出,左右各一出。殿四周出廊,面闊與進深各三間,單簷攢尖頂,上覆黃色琉璃瓦,銅胎鎏金寶頂,金扉鎖窗,很像一座方形大亭。因為面積較小,中極殿比較適合皇帝單獨召見某一個大臣。

左庶子孫承宗來到中極殿面聖,行跪拜大禮。皇帝叫他免禮平身,朱由校仔細端詳了這位名臣的相貌。

這是年紀約六十歲的壯漢,他身穿繡著白鷳補子的五品青色官袍。孫承宗相貌威武,鼻直口正,鐵面劍眉,鬍鬚張開如戟;身材欣長,器宇凝重,腰背挺直如劍。像武夫多過像書生,像將首多過像文官。

“這位是孫承宗吧,先皇在世時曾經跟我提起過你,他說你熟悉邊防軍政,可堪大用。”

孫承宗聽得有些疑惑,他的確給朱常洛當過太子講讀老師,但他們從來沒交流過邊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回陛下,微臣確實瞭解邊事,畢生所願就是為國家掃定禍事,天下太平。”

孫承宗聲音渾厚而有力,餘音彷彿震動著牆壁。

“既然你懂得邊事,那麼朕有些問題要問你。你可要直抒胸臆。”

“請陛下問話,臣盡其所能作答。”

“你對薩爾滸之戰中,楊鎬分進合擊、四路會攻敵巢赫圖阿拉的謀略怎麼看?”

“回陛下,微臣以為分進合擊的戰法並沒有錯,從後勤和指揮上看,近十萬大軍聚集於一路是不可行的。如果嚴格的約期行進,每支軍隊在規定的期限到達規定地點,就可以形成包圍了。奴酋所謂的‘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打法是沒有勝算的,即使他能痛擊前來的每一路明軍,只要他跳不出包圍圈,東虜就死定了。”

“各路明軍沒有約期前進嗎?”

“回陛下,根據前線逃回來的潰兵的報告,各路明軍沒有統一步調前進。比如說西路明軍主將杜松違反軍令,帶著部伍提前出發了。在萬曆四十七年的三月初一,杜松所部抵達薩爾滸,中了三萬後金騎兵的埋伏。杜松面中一箭,落馬而死,西路明軍被打的大潰散。”

“杜松所部有多少兵馬?”

“回陛下,大約三萬大明將士。”

“杜松也是三萬人,韃子也是三萬人,難道韃子真的就如此驍勇善戰,遠勝我軍?”

“回陛下,杜松帶的都是遼鎮官軍,他們喜歡輕敵冒進、野地浪戰,一向認為使用火器是無勇,使用戰車是迂腐。火器是大明長技,曠野列陣作戰戰車是核心。而杜松將軍非常輕敵,他竟然肆無忌憚地脫掉戰袍,裸上身騎著馬,率領部分騎兵搶先渡河,後面的車營沒有跟上。”

“杜松為什麼要搶先渡河?”

“回陛下,杜松敢於帶著騎兵脫離車營單獨行動,他是沿用對韃靼人的搗巢戰術,以速戰速決的方式把對手打一個措手不及。”

“這套戰術打韃靼管用嗎?”

“回陛下,韃靼諸部是一盤散沙,長期互相傾軋、各自為戰。這些遊牧隊伍以騎兵為主,很少強攻明朝的大城鎮以及盡量避免曠日持久的硬仗,他們只是樂於搶掠,沒有擴張的野心。”

“那奴酋所帶領的女真軍呢?”

“韃靼屬於遊牧民族,在塞外過慣了居無定所、逐水草而生的日子,善於在草原上流動作戰,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女真人屬於漁獵民族,很多部落散居於關外的山區,有固定的地盤,擅長山地戰,因而山區的各個城寨也成了頻繁作戰的地點。奴酋統一大部分女真以後,掌握了多個兵種,經常出動步、騎兵協同作戰,在雲梯、楯車等器械的配合攻擊敵人堅守的據點,並不惜代價死磕到底。”

“怪不得,這麼快的時間內,我大明就丟了撫順、清河、開原和鐵嶺等城池。”

“杜松的軍隊缺點不止於此,奴酋的狡詐不止於此。據報告,杜松的將士們剛開戰時氣勢不錯,在混戰中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隨即暴露出了軍紀不嚴的缺點,將士們紛紛爭割死者的首級,以此作為憑證而待戰後領功受賞。一個敵兵倒下,竟然有十餘名明軍騎兵下馬爭奪,場面混亂不堪。這時,奴酋指揮女真兵反撲,以破竹之勢縱橫馳奔,擊破杜松的部隊。杜松本人身中十八

箭,致命傷是腦袋被射中。”

“這麼說東虜大軍曾經集中多位弓箭手專門射殺杜松,奴酋的確作戰經驗豐富,他肯定是要求部下在作戰時專打對手的統軍將領。”

“皇上聖明洞鑑,奴酋之狡詐正如陛下所言。”

朱由校看孫承宗講了這麼多句話,口乾舌燥得聲音有些嘶啞。不過他一直筆直地站著,身形沒有一絲晃動。

“魏進忠,你給孫先生搬一個繡凳,再搬一張書案來,再端一壺茶水來給孫先生解渴。”

魏進忠帶著幾個小火者拿了書案、繡凳和茶壺茶杯恭恭敬敬地放到孫承宗面前。

孫承宗受寵若驚,他字稚繩,是北直隸高陽人。剛開始是縣學生,在邊郡當教書先生。來往於飛狐、拒馬之間,一直前往白登,又從紇幹、清波舊道南下。孫承宗實地調查過明朝邊防的形勢,從而對軍務很是瞭解。

萬曆三十二年孫承宗赴京科舉,他考中進士第二名,也就是榜眼,在那一年授官編修,晉升中允。然後又升到詹事院當左庶子,給當時的皇長子朱常洛當講師。現在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稱他一句“先生”,這是莫大的殊榮。孫承宗在心底裡問自己,他終於要在仕途上飛黃騰達了嗎?

孫承宗再次跪謝,稱:“臣未立尺寸之功,不敢受君王如此之殊遇。”

這對明朝後期的大臣來說的確是殊遇了,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連內閣首輔都很難見到他,就更別說一起喝茶了。

“先生起來吧,喝水喝水。”

孫承宗開始坐下品茗,果覺清香爽口,每次只呷一點點就覺得滿嘴留香。

“好茶,好茶!”孫承宗讚歎道。

“孫先生,薩爾滸的其他三路明軍結果怎麼樣了?”

“按之前的謀劃,北路明軍主將馬林率領大約兩萬兵馬,他應該在三月初二跟杜松一起抵達二道關,結果他三月初三才到達二道關。此時,杜松所部已經被徹底擊潰了。此時奴酋集中全部主力,迅速擊敗了馬林所部。三月初四東路明軍主將劉綎率領一萬五千士卒才與女真的小股軍隊遭遇。奴酋派遣間諜冒充杜松的部下前去劉綎部,偽稱杜松部告急,催促劉綎前進。劉綎誤認為杜松已進逼赫圖阿拉,遂命全軍疾行。結果中了後金軍的埋伏,東路明軍戰敗,劉綎力戰身亡。自此薩爾滸大敗的結局已經不能更改。”

“還有南路明軍呢?”

“南路明軍主將是李如柏,他率領三萬大軍,行軍緩慢,至虎欄關就按兵不動。雖然經略楊鎬在得知杜松和馬林兩軍潰敗後,立刻命令劉綎和李如柏回師,但劉綎還沒得知撤軍的訊息就被後金擊潰了,而李如柏一直觀望不前,雖被少數後金部隊騷擾,但仍能保存實力退回防線。”

“朕明白了,哎,朕聽你孫先生的意思,你好像對楊鎬有所袒護啊!肯定得多,批評的少。”

“回陛下,臣只是據實回答對薩爾滸的看法,臣並不認可楊鎬。”

“那楊鎬在你心中是什麼樣人啊?”

“抗日援朝時,日本的手下敗將;經略遼東時,亂殺邊民的兵痞。專門欺君罔上的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