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由我而校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17章 海塘堅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217章 海塘堅固

茅元儀在秦皇島乘船出發,航行到江華島下船,再騎馬到漢城與朝鮮總督袁可立見面。

沿途的路上,茅元儀能看到大量的明軍士卒在維持秩序,表面上是平靜的,暗地裡是否激流湍急就很難知曉。

見到袁可立之後,茅元儀先是恭恭敬敬地向這位得聖上信賴的封疆大吏行禮。

“茅員外郎,不必多禮。”袁可立如此稱呼茅元儀,是因為皇帝給他的官職是兵部員外郎,從五品。茅元儀的差事是測繪朝鮮地圖。

“總督大人,陛下在我臨行前,還囑咐我帶了一封密旨給您。”

袁可立聽完之後,將聖上的密旨放在供桌上,認真拜了三拜,才開啟觀瞧。

聖旨的內容很簡單,就三件事:

第一、徹底摧毀漢城的宮殿、寺廟等標誌性建築物。其餘朝鮮大城的建築物也同樣照此辦理。

第二、根據駐紮在此處的錦衣衛提供的線索,捕殺朝鮮百姓痛恨的貪官汙吏,要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審判,然後再將他們處死。要把大量繳獲的財物分給當地窮苦百姓。

第三、從貪官汙吏手中沒收肥沃的田土,為大明軍士的屯田做準備。

皇帝的命令,袁可立認可第二條和第三條,這第一條嘛,把那些精美壯觀的建築物焚燬,是有點可惜的。袁可立作為一個儒家士大夫,他為這樣的事感到惋惜。

茅元儀看出了總督的猶豫,大膽說道:“總督大人,陛下說了非如此不能納朝鮮入大明天下之地。對了,在下官臨行之前,皇上特地囑咐我告知您,您的好友董其昌在錦衣衛的詔獄裡頤養天年,身子骨還算硬朗。”

聽到這段譏諷,袁可立身體有些發抖,這是皇帝對他的警告。他定了定心神,厲聲說道:“員外郎,剛才本官只是思索做事的步驟而已,沒有一點想違抗陛下命令的意思,你不要胡思亂想以至於胡言亂語。”

“總督大人說的是,下官胡言亂語,請老大人不要見怪。”茅元儀乖巧地說道。

大明天子下的第三條命令,既需要袁可立的治理,也需要茅元儀的測繪。茅元儀準備先從慶尚道開始測繪。

朝鮮是個多山的地方,它的北部和西部都是山脈,只要東部和南部有平原。正因為朝鮮的北部都是山脈,所以從那裡進軍都必須走義州城這一條路。從南面開始測繪,若是出現叛亂,大明士卒可以乘著海船迅速出擊。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七月末。

這個月,浙江的杭州府、嘉興府、紹興府刮大風、下暴雨,海潮湧上陸地。還好,左光斗在那裡修了海塘,損失沒有往年的大。

東南沿海的江、浙、閩、粵等省受潮汐的影響很大。潮水不但侵蝕海岸,惡化土壤,破壞農業生產,嚴重的還會直接威脅百姓的生命安全。

錢塘江潮水是世界著名的自然

奇觀,但也帶來很大的危害。錢塘江河口平面呈喇叭口形,在海寧縣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縮影響而致潮頭陡立,最大潮差可達兩丈五尺,蔚為壯觀。

各代朝廷為了與海潮侵襲作鬥爭,逐漸建成了規模宏偉的江海堤防工程——海塘,有些地方稱之為海堤。其中尤以浙江海塘規模最大。

左光斗在治理黃、淮、運河時,也到錢塘江處考察了當地情況,他申請整修海塘。這得到了皇帝的重視,朱由校分別派出數理院的水利專家、御史、錦衣衛調查當地情況,最終撥款五十萬兩修河塘。

萬曆三年的潮水災害毀壞農田八萬餘畝,需要修補的海塘有兩千三百七十八丈。萬曆五年海寧知縣蘇湖主持修復。

海鹽至平湖一段海塘是塘工的重點。這一帶潮勢洶湧,災害頻仍。自大明開過以來,已經修築了二十一次,其中較大工程有五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成華十三年,浙江按察使司副使楊瑄負責築造兩千三百餘丈斜坡式石塘,用豎石斜砌,堆壘碎石在內支撐,來抵禦海潮。這被百姓們稱為“陂陀塘”。這種結構適用於潮勢平緩的地區,一遇到劇烈的潮災就會被沖垮,因此這段海塘實際只使用了十餘年。

後來的繼任者持續研究海塘的鑄造,終於在嘉靖二十一年,浙江水利僉事黃光升升級改進了築塘方法,首創五縱五橫魚鱗石塘。

黃光升在自己的書籍《築塘記》中指出,修建海塘的主要技術問題有兩個,一是“塘根浮淺”,基礎不深,僅僅依靠木樁支撐,很容易損壞;二是“外疏中空”,塘身結構不緊密,因而很容易受到海水的淘刷和侵蝕。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黃光升採取的施工方法是:首先清理基礎,挖去四尺浮沙,在實土基礎上打樁、夯實。然後砌石,石料最下面兩層要求縱橫各五塊,交錯安放,最外一層要垂直於塘身方向,也就是縱向安放。

此後各層的石料排放順序是:第三、四層,五縱四橫;第五、六層,四縱五橫;第七、八層,縱橫各四;第九、十層,三縱五橫;第十一、十二層,縱橫各三;第十三、十四層,三縱二橫;第十五層,二縱三橫;第十六層,縱橫各二;第十七層,二縱一橫;第十八層,一縱二橫。

石塊尺寸為長六尺、寬二尺、高二尺,一律鑿磨平整,內外縱橫交錯佈置,呈丁字形,上層石塊要壓在下層兩石接縫處,成品字形,以增強牆身整體性。各層砌石要逐級內縮成階梯狀。石塘背後加培土塘,以進一步增強抗沖刷能力。

黃光升在海塘管理方面的一大貢獻是他把海鹽縣的二千八百丈海塘按《千字文》的順序編為一百四十號,每號二十丈。

這種編排方式有利於管理,因而為後世所沿用。他主持修建的魚鱗石塘很堅固,但造價也很高,每築塘一丈,需要用銀三百兩。因此,黃光升實際上只能把兩成的土塘改建為魚鱗石塘。

萬曆初中期的修造者都是沿用魚鱗石塘抵禦海

潮的侵襲。

河道總督左光斗擁有豐富的治水經驗和知識,他改進了魚鱗石塘。

首先是在塘基的處理更嚴格了,密集排列的梅花樁和馬牙樁提高了地基的承載力,臨水面的雙排馬牙樁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抗禦潮水淘刷塘基。在樁基上再築三合土,然後砌石。

砌石一般為十八層,用五尺長、一尺寬、一尺高的條石丁順相間而砌,各層只見參差壓縫。塘身高一丈八尺,頂寬四尺五寸,底寬一丈二尺。每隔一層用鐵鋦、鐵錠嵌扣,另用石灰糯米汁拌成三合土作為膠結材料。這種結構的海塘每一丈的工料費用銀三百兩。

左光斗修了八里的魚鱗石塘,有效保護了沿海百姓的安全。

七月份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臺灣的鄭芝龍歸降福建巡撫南居益,向大明朝廷投降。

南居益對鄭芝龍一直按皇帝的命令做事,一方面是極力地勸降,另一方面是派出戰船打壓鄭芝龍的海上貿易。鄭芝龍的收益主要靠的是中外貿易,這下子他的軟肋就被掐住了。

鄭芝龍投降以後,朱由校就要考慮在臺灣設定衛所,移大陸的百姓給過去居住。這番事務極為重要。

正在皇帝勤於國事之際,一位風塵僕僕的旅客來到了北京,他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來京城,是因為他的老母親住在京城,受朝廷的贍養。

上一次徐霞客見到他媽,還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考慮到自己的老母親已經八十四歲高齡,徐霞客決定不再出去探險,專心致志地侍奉孃親,盡一盡孝道。

說起來,徐霞客敢於遠行,也是得到他娘的全力支持,不管是財力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回到家的路途中,徐霞客見到北京城街道乾淨整潔,都是硬實的石板路,兩側的排水溝也挖的非常深,沒有汙泥淤積。這大明的國勢興旺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街道兩旁的店鋪生意興隆,人如流水馬如龍,穿梭不斷。朝著自家走著,徐霞客聽著沿途的叫賣聲。

忽然一個節奏性很強的叫賣聲吸引了他,“五香——兔——安肉啊!賣五香兔安肉”的吆喝。

原來北京附近多產野兔,因此每天都有不少小販,頭頂一隻裝滿兔肉的五屜竹籃,手中搖晃著一盞標明自己姓氏以示區別的牌子,在大街小巷中往來兜賣。

對吆喝很有講究的專家們指出,“兔”字發音太平,無法拖長,一定要在它下面加個過渡音“安”字,把這一聲延長,在空中長時間地盪漾著,才合於叫賣之用。

經常在野外探險的徐霞客非常喜歡吃兔肉,他急忙花錢買了兩隻。他身上揹著書筐,手裡提著兔肉回到了皇帝為他準備的宅子裡,看望母親。

回家時,朝廷指派的名醫喻嘉言正在為徐母診脈,確定老人家無事才離開。徐霞客向母親跪拜道:“娘啊,不孝子回來侍奉您老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