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神洲異事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香湖之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香湖之畔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四月初二、未時、金頂山下、香湖之畔】

四月初二卯時,徐恪與往常一樣,來到青衣衛上值。

徐恪身為青衣衛巡查千戶,其職責便是協助都督,署理青衣衛各司的衛務。每一天都有自各司呈報上來的大量公文,徐恪雖不喜日日批閱這些案牘,然職責所在,他也不得不如此。

他坐在自己的公事房內,簽署文牒,批閱案牘,只覺茶還沒喝幾口,一整個上午,便匆匆而過……

皇帝雖命徐恪三日之內必須拿住貓妖,然此時茫茫人海,妖在何處?他索性不去想捉妖之事,只管做好自己本職。

午時,他就在青衣衛內用了午膳。

他剛剛吃罷午膳,衛卒來報,趙王千歲已大駕光臨!

徐恪急忙起身,快步跑到門邊來迎接,只見趙王李義已如疾風一般地走了進來,他身邊還跟著怡清。

李義見了徐恪,頭一句便是:“走!”

“去哪兒?”

“去捉妖啊!”

“妖又在哪兒?”

“別問這麼多,先跟我走!”

……

……

大半個時辰之後,他們三人便已來到了長安南郊的香湖之畔。

由於怡清不會騎馬,三人只得各自施展輕功,一路步行,待他們趕到香湖之時,已是未時三刻。

徐恪見師兄又帶著他來到了這裡,心中不解,就問:

“師兄,前幾日你不是下過香湖了麼?那一次咱們什麼也沒找著,何苦今日又來?”

李義盯著湖面,兀自思忖了良久,道:

“我始終覺著,這香湖底下,定不尋常!這一次,我無論如何也要下到湖底去看個究竟!”

怡清聞著滿湖飄散的鬱郁香氣,問道:

“李大哥,這香湖大約有多少深?”

李義略略蹙眉道:“怕是有兩百多丈!”

怡清訝異道:“兩百多丈?那你怎麼下去?”

李義抬頭看了看附近,此地正是金頂山方圓之內,他見周圍零散地堆滿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山石,便道:

“我去搬一塊大石頭過來,綁在腰間,應該能夠沉到湖底!”

“這可不成!”怡清忙擺手阻止道:“李大哥,這樣做太危險了!兩百多丈的水下,除非是龍族一脈,否則,以我等凡人之身,絕難到底!就算你腰間綁著一塊大石,能夠沉至湖底,然你閉氣太久,肺腑之間,必定也承受不住!”

徐恪也道:“師兄,香湖底下,未必就藏著妖物,你何以一定要下去?”

“廢話!”李義瞪了徐恪一眼,不無責怪道:“你昨日為了救人,卻將自己給搭了進去!咱們若不想法子儘快捉住貓妖,你難道,真的想呆到詔獄裡去?!”

“可是……”徐恪撓了撓自己的額頭,心道,就算要抓貓妖,何必非得沉到這香湖底下去抓呢?

怡清忙解釋道:“李大哥說,玄都觀李真人算無遺策,每算必中!李觀主說妖物藏身於金頂山附近,妖物就一定是藏在這裡。是以李大哥想來想去,還是想從這香湖底下,找出貓妖的下落……”

怡清又道:“這金頂山附近,上一次我和慕容公子、小嫣妹妹、還有小琪公主,我們四人也已找了一天,除了這香湖底下,附近都再無可能了!”

這時,李義忽然想起徐恪之前曾經說過,他二弟身上有一件龍宮寶物,能分水而行,於是忙問道:

“無病,你說你那裡有一顆‘避水珠’,找著了嗎?”

徐恪又撓了撓自己的額頭,慚

愧道:“師哥,我問了我二弟,他說那顆珠子,他已還給了三公主……”

“三公主?哪位三公主?”李義疑惑道。

徐恪也不隱瞞,隨即答道:“三公主姓敖名瑩,乃是東海龍王敖廣的愛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原來如此!”李義心下不禁嘖嘖稱奇,暗道我師弟的這位二弟,到底是何許人也,看著如此痴痴呆呆,怎會識得龍王之女?不過,眼下,李義心裡便只記掛著捉妖之事,別的事均無暇多想。他聽聞徐恪找不到避水珠,只得嘆道:

“唉!那就沒別的法子可想了!”

李義就從旁邊隨意抱了一塊半人多高的大石過來,打算再去扯幾根藤條,用來綁住石頭與自己。怡清與徐恪見狀,連忙阻止。

三個人正自爭執不下,怡清忽而一拍腦門,大聲說道:

“我想起來了!李大哥,你不用下去!”

李義望著怡清,心道我不用下去,難道你有辦法下去?

“你可以讓病木頭下去!”

“我?……”徐恪望了望深不見底的湖面,心想,兩百餘丈的湖底,就算我拼了老命,也下不去呀!

“對呀!”怡清喜道:

“我太師伯祖不是傳了你‘太乙修身訣’了麼?其中有一道‘閉氣訣’,你忘了嗎?”

“閉氣訣?沒有啊!”徐恪努力思索,可任他在腦海裡翻來覆去,卻還是找不到“雨廬翁”所授的口訣中,有“閉氣”一訣。

“哎呀!說你是病木頭,你還真是一根笨木頭吶!我太師伯祖的道法,是何等地精深高妙!他老人家的‘太乙修身訣’乃是以一而蓋全!講的雖是修身練氣之道,然其中,也有閉氣的法門!”

見徐恪兀自撓著自己的額頭,雖作思忖之狀,卻好似全然未能領悟。於是,怡清就索性與徐恪講述起了他這“太乙修身訣”中,如何牽動真元,閉住口 唇呼吸的竅門。

“你平心見性,意存丹田,待氣海充盈之後,行真元於太陰肺脈,導先天之氣,佈於‘素髎’‘迎香’‘水溝’‘承漿’。然後,口 唇閉攏,舌抵上顎,將意念返歸性門,神識照於命元,此時可見五蘊皆空、心性澄明,再以氣填虛,以意行息,如此則外息雖閉,內息可行也……”

怡清便在這香湖之畔,與徐恪不厭其煩地講述了好幾遍閉氣之法。原來,她在峨眉山學藝之時,常聽師傅與師姐們說起,蜀山道法之玄奧,實乃玄之又玄,這其中,便有閉氣之法。然則,她雖領會了閉氣的法門,但究竟未能修習到蜀山最正宗玄奧的道法。她太師伯祖的“太乙崑崙決”,她也是只聞其名,從未曾有機緣修習,是以此刻,她雖懂得閉氣之法,卻無蜀山最為精深的內功為基,對著那一大片湖水亦只能“望洋興嘆”!而徐恪修煉內功雖已登堂入室,卻惜無用功的法門,這兩人今日一起互補,這才讓徐恪終於有法子能潛入湖底。

徐恪心性原本就聰敏,經怡清這一點撥,立時心有所悟。當下,他就在湖畔盤膝而坐,依照怡清所示,閉上雙眼,排除雜念,明心見性,意存丹田,待氣海漸漸充盈,便行真元於太陰肺脈,導先天純陽之氣,佈於‘素髎’‘迎香’‘水溝’‘承漿’等處……

過得一刻,徐恪雙眼一睜,他體內已自有一股內息周流,口 唇雖閉,卻呼吸不礙,這閉氣的法門,他雖是初學,然想不到一學就會!

徐恪遂向李義與怡清點了點頭,雙足輕輕一躍,便縱入了水中。

“師弟(病木頭),小心!”

李義與怡清卻幾乎同時喊了一聲。

徐恪潛入水中之後,初時稍稍有些不適,旋即便

已漸漸如常。他自幼生長於江南,原本水性就好,此時習了閉氣之法,已不用依賴外息,在水中更是遊弋自如。

他暗運內力,腳下一沉,便往湖底直直地下潛而去。

這一座香湖看著不甚廣大,然想不到湖底竟是異常之深。徐恪直往下方潛了足有三百丈之深,依然未能到底。

湖底不比湖面,非但水深奇寒,而且光照不到,望出去已是一片昏暗。徐恪只覺胸口一陣窒悶,他只得放緩下潛之速,就在這上不見天,下不到底的湖水中,又盤腿打坐,行起了崑崙神功。他雙眸閉攏,以真元之力,緩緩引動內息……過得兩刻之後,漸漸地,他又感渾身氣息已然暢通無阻,身體表面的一股寒意,也已消散無蹤。

徐恪抖數精神,繼續下沉,眼前的光線已越來越暗,直至於伸手不見五指……

終於,他在幾乎雙眼已不能見物之時,驀地見前頭一陣亮光傳來。徐恪心中大喜,遂奮力前遊,向著那一絲明亮前行。

徐恪一邊下潛,一邊前行,也不知奮力遊動了多久,只見前面的亮光初時隱隱約約、恍恍惚惚,到後來漸漸發亮,漸漸明晰,就彷彿他正往湖面上升一般。然徐恪此時,雙足兀自在奮力下行。

終於,徐恪腳下一頓,雙足已然踏在了一處堅實的土地上,此刻他身旁光照充足,好似已進入了另一處洞天。

徐恪抬眼打量四周,只見周圍盡是乾淨澄澈的湖水,腳下是綿軟鬆散的沙石,不時有幾條一人多長的大魚從他身邊遊過。那些大魚也不懼生人,直到徐恪走到近前,也不逃逸。

此時的徐恪,已猜測不出這香湖之底究竟有多深了。他見東邊的亮光彷彿更是充足,便舉步往東而行。

一旦腳下有了堅實的土地,徐恪前行的速度就大為加快。他往東大步而行了一刻之後,卻見前方的水底,路面又漸漸變陡,就彷彿這一處的湖底,全都變成了斜坡。

徐恪便接著往斜坡上攀行,好在他內有護體神功,此時憑著一股悠長的內息,他雖身在湖底,但腳下不停,非但身無掛礙,且奔行之快,猶如在平地上一般……

又大約行了半個時辰之久,徐恪見前方的亮光已越來越盛,到最後幾如地面上一般,他暗提一口真氣,猛地往上一躍,果不其然,他已高高地躍出了湖面之上!

徐恪雙腳落地,往四周看去,只見自己恰立身在了一個山洞之外,頭頂一輪巨大的瀑布正傾斜而下,那清澄碧玉般的水練,全都打在了湖面之上,激起了一層層的水浪。

瀑布如銀河倒懸,無窮無已地傾斜而下,水花如銀光四射,前仆後繼地奔騰顫動,這一幕人間奇景,只看得徐恪不由一呆。

想不到,他沉入香湖之底,又往東攀爬了大半個時辰,竟來到了這麼一處洞天福地!

徐恪抬起頭,見山洞頂端的石壁上還刻著三個古字,他依稀記得那三個字應為“水簾洞”。

“水簾洞?”

徐恪反覆默唸著山洞之名,他再凝神打量四周,只見四周全是高不可攀的懸崖絕壁,那明亮的日光正是從絕壁之上,直射而來。而那一道無窮無已的巨大瀑布,亦是從某一處斷崖前傾瀉而下,不偏不倚,正巧落在了洞口的外圍,其狀恰如一道水簾……

這一幕場景,他總覺得,似乎在哪裡經歷過。

他看著身旁高聳入雲的絕壁,自忖就算長了一雙大鵬之翅,也飛不上去。此刻,除了身後的湖面,以及身前的山洞,他已無處可去。

於是,他便抬腳跨步,走過了瀑布,走入了水簾洞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