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拉馬克遊戲最新章節列表 > 0428 第十章 傑屋妙語會元初(第十八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428 第十章 傑屋妙語會元初(第十八節)

當然這都是幾百年前的傳說,當時可沒有攝像的手段留下記錄,頂多不過“太祖辯群雄”這一題材被日後諸多名家留下墨寶傳世而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初臺文鬥擂當場的情形究竟如何,以及是否會有滿朝群臣三天不睡陪太祖吵架,不上朝也沒人追究的問題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以現代人的思路去看,人能靠嘴皮子說服思想成熟三觀自立的它人改變想法甚至人生追求幾乎是一件很玄幻的事情,更不要說是同時說服一大堆世上頂級才學的大人物了。

放到當代的做法,要麼靠強權壓服,要麼就是引導輿論巧妙造勢。庸太祖究竟是如何靠一擊之力做到的無人知曉,不過那七十二首絕唱卻是完整保留了下來,唐詩宋詞辯文對子無所不包,且確實首首都是不輸詩仙詞聖的千古絕唱。

這樣想來,畢竟人家是被封聖的存在。把傳說中誇張與不合理的部分剔除,千年歷史中真出這樣一個奇才所為皆實也沒什麼太過奇怪的。畢竟還有人能徒手拆坦克呢不是麼。

雲裳一行人再往前走,就見眼下便有一場文鬥擂在進行著。

擂臺是個臨時搭建,半人高的木臺。兩張桌案供參賽者分坐,中間一根立柱頂著四塊螢幕給四周路過的人觀看。

自庸太祖開國,經過幾百年發展,今天的文鬥擂已經有了較為固定的習俗模式。一般是三加一的規矩,三幅對聯外加一首詩詞。

出於傳統,比鬥雙方可以是單人也可以是多人,且經常見到單人鬥多人甚至車輪戰。畢竟和體育項目不同,文鬥不存在體能問題。

題目都是現場出的。有從事先準備好的紙條中抽取;也有些則是由參賽者都認可的裁判來現場主觀出題;帶有比賽性質的一些擂臺,甚至會為了公開公平從網上詩詞庫中隨機抽取,或是讓現場觀眾寫下題目丟進題面箱來抽取。

曲芸看這了擂臺上面的畫面除了三分鐘的倒計時數字外,還實況拍攝著兩位參賽者的桌案。可以見到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不過就像螢幕與監控裝置一樣,全是廉價貨。

從眼前這擂臺的擺設看,似乎是一個相當傳統的文鬥擂。除了對聯的內容外,選手的書法也會是考量評判的依據。而比賽也進行到了第一輪末尾。

按照規則傳統,第一輪上比鬥雙方根據同樣三條對聯各自對下聯,由此便非常容易分出高下。而若是實力懸殊,一般也就沒有比第二輪的必要了,純屬浪費時間。

而第二輪的比鬥則是根據一個固定的題目而完整寫詞作詩,雙方往往會以相反的立場來詩辯同一個話題。這樣所較量的除了文采才學外就多了對事物的看法理念,時間會稍微寬裕一點,觀眾往往也可以看到更加精彩的思維碰撞。

比如雙方文采相當,但同時寫下的詩詞中一方陳述的理由正巧被另一方一條條反駁。或者更簡單一些,所用詞句意象正好是被人家剋制的東西,你寫鼠他寫貓,你寫木他寫火,那麼此間勝負便會成為一樁趣談。

而現場出題的意義,要的就是出口成章七步詩盡。題目的範圍之廣沒有邊際,誰也不可能事先準備。所以文鬥擂比的就是參賽者的真實才華,單講一個快字。

因此比鬥都是限時的,最長不過選手拿到題面後給個三五分鍾,短的則真的有一步一句,先吟完走完的先贏這種“四步擂”,“七步擂”。

曲芸身邊的擂臺上西邊桌案後面坐了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女子,氣質儒雅。此刻正好寫完聯上最後一字。

題目給出的上聯是“兩隻蜻蜓踏波去”。一看就像是網上題庫隨機抽取的,頗為普通。

而女子寫的下聯是“三朵桃花特別紅”。平仄與字數倒是有壓上,但詞性並不工整,意思則基本不著邊,且毫無意境可言。唯獨值得加分的一點就是這女子的字寫得還算不錯。

考慮到只有一分鐘的時間限制,寫成這樣也算是屬於常人的水準,不過輸面還是相當之大。

不熟悉文鬥擂傳統的外邦人可能會覺得這種限時比試難度太大。畢竟是全民參與的節日活動,總不能搞得像奧運會體操競技那樣子。中文那麼難,詩詞更是難上加難,要求全國人民個個七步成詩實在強人所難。

但事實上大庸素來以文治國,近百年前就已經做到基礎教育普及率百分之百。所以再是愚鈍沒文化的平民,從小年年過元初節,耳濡目染慣了也總能上臺吟上兩句詞不對意的打油歪詩。

而至於文鬥的結果怎麼評判的問題……說實話正常人在極短時間內吟詩,本就不可能追求什麼意境,高下立現的情況居多。實在旗鼓相當或是半斤八兩,則由裁判或者觀眾們選擇勝者。

歸根結底文鬥擂不過是一種烘托氣氛的節日遊戲,那些官方舉辦全國直播的比賽其獎品往最大了說也不過就是什麼印加帝國全家一周遊。而新燕廣場這些擂臺則頂多獎個手機彩電什麼的。

又不是科舉高考,沒人會把結果勝負真當回事情。

再看東邊的桌案後是個年輕的男人,一副自恃清高的模樣,自信滿滿。穿著一身現代設計師仿古的書生長衫,倒也頗有幾分風流。

這人本來好好的還在思量,剛定下決心動筆,卻忽然見到無論相貌還是穿著都鶴立雞群的雲裳一眾女孩正在朝這邊觀望,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揮毫寫下狂放卻毫無章法,甚至有些歪歪扭扭的幾個字:“一群美女隨風來”。

現場圍觀的群眾愣了半秒,立馬噓聲一片。有趣的是,噓聲大多還是瞧見雲裳這幫美女的女人發出的。

真要分析的話,除了美女比蜻蜓有些獵奇之外,其餘諸多文法規則皆是相當妥當。只可惜這場文鬥擂是觀眾投票定勝負的,這白面書生怕是只有惜別那一套乒乓球拍的獎品了。

不過這人看上去倒是似乎沒有一點惋惜的樣子,一雙眼睛直勾勾抓在曲芸身上不放。

曲芸眼睛的都沒往那邊瞟,滿滿的不屑。倒不是嫌棄人家沉迷美色,主要是嫌棄他欠缺文采。不過這也真怪不得人家走神,畢竟即使放到這元初節的會場上,雲裳每一個人可都打扮得一點也不普通。

曲芸身著一套蔽膝的窄袖織紋衣,黃底紅紋勾青邊。這是商代貴族的打扮,放到雲裳仙府幾位團員中許是最為不顯眼的,卻也最顯氣質底蘊。

細看的話黃底是染織而成,上面的紅紋卻是用毛筆手繪的。商周時期的服裝染繪並用,當代的仿品會做到這個份上明顯是頂級的高檔貨。畢竟工業革命後生產力高度發達,餘下最貴的便是人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