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港樂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6章 五臺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6章 五臺山

一份電視收視報告,有喜有悲。

林秀峰朝兩邊慢慢環顧起來,“兩套劇,一部投資甚大,但收效甚微,一部小成本片集,卻大放光彩。”

他停了一停,攤攤手問:“不知各位董事,對這種令人發笑的結果,是作何感想。”

盧東傑面無表情地聽著,手中轉動的筆沒有停頓下來,好像眼前一切都與他無關。

他是當事人,自然是不便發言。

林秀峰捧高「保護證人組」,踩低「紅樓夢」,當然也不是全在打自己的臉。

因為當初這部大製作是何佐芝時代定下來的,他們林氏兄弟也不過是延續前朝的工作。

何鴻毅輕輕皺了皺眉頭,“古裝劇一直是佳視的優勢,只是拿來打對臺,有點可惜了。”

從輩分來講,他是何佐芝的侄子,自然要站出來替叔叔講幾句公道說話。

周文懷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內心對這部「紅樓夢」,其實並不以為然。

如果沒有盧東傑參與製作這部劇的歌曲和配樂,收視觀眾能夠突破二十萬,都應該偷笑了。

他之前作為局外人,覺得佳藝電視當局的實在太過保守,做事總是小家子氣的。

難得有一番大動作,卻是把「紅樓夢」這個老古董翻出來,舊瓶裝新酒。

最讓人感到好笑的是,請了好幾個紅學專家來當編劇,叫他都不知道怎麼去評價了。

可惜,紅學專家都是文人,在報章雜誌上寫寫意見還可以,如果編劇還是得找編劇能手。

因為普通觀眾都是些俗人,他們並不懂什麼紅學,他們要看的是故事,是衝突的劇情。

不是每一樣都要有根有據的考據,也不是照搬全書,不理會別人瞭解與否的名句、俗句。

總之,一字不落地照抄。

最終結果如何,一部不倫不類、不湯不水的「紅樓夢」,怎麼提起觀眾的收看慾望。

但是幸好,佳視終結了何佐芝的時代,迎來林氏兄弟,以及盧東傑三個年輕人的時代。

相比是大家族、大公司出身的林氏兄弟,周文懷其實是看好和欣賞的是盧東傑。

這個年輕人給人的感覺實在深不可測,總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屢屢有讓人驚喜的表現。

他倒是期待這個年輕人能夠來電影界來闖蕩,順勢把這趟水攪動得更加渾濁。

何子焯笑著說:”“我覺得從兩部劇取得收視效果來看,至少我們的路子是摸索對了。”

大家都轉過頭來朝會議桌子一角,看下這位恆生的大公子,會有什麼高見。

林秀榮雙手疊在一起,嘴角微笑。

林氏兄弟和何子焯都是有著恆生背景,說是砂煲兄弟也不為過,在董事局內自然要互為援手。

何子焯繼續說下去,“觀眾的口味是喜新厭舊的,盧生的那部劇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

他末尾還鄭重地提醒道:“如果我們不改變現有的固定模式,推陳出新,路只會越走越窄。”

大家暗暗點頭,不否認他的說法。

林秀榮接過話題,“我們不能侷限在某一個地方,抱殘守缺,必須要走出以前的老路,邁向多元化發展。”

何鴻毅動了動嘴角,沒有說出來。

你們一唱一和地抨擊前朝,不過是想推翻以前的決策,為了你們接下來的奪權做鋪墊而已。

但是在座好幾位董事都是當時決策的參與者,那麼都是否要為此承擔責任呢。

只不過大家看林氏兄弟如此胸有成竹的自信,也不跟他們一般計較,且看他接下來要說什麼。

林秀榮扶了扶眼鏡,朝下面看去,“各位董事手中的一份報告,有去年三家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大約是一億四千八百萬,較上一年上升了百分五十。”

他停一下,繼續補充說:“去年全港商業廣告費支出總值約三億元,其中用於電視廣告的約佔一半左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林秀峰也附和了一句:“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到出,電視廣告收入會逐年在增加,有著非常好的前景。”

在座的董事都不為所動,這先抑後揚的手段,都等著他們接下來說的那個但是呢。

林秀榮整了整表情,提高了幾分語氣,“但是拿到一張經營電視臺的執照,並不就是等於拿到了一張印製鈔票的執照,這種觀念必須要改變。”

果然,下一把火又燒起來了。

胡仙似不經意地朝對面看了一眼,發現岑維休也是隱約露出了微微無奈的笑容。

兩人對這個問題是是身同感受,就像是被股市被套牢的股民,進退失據。

本港的電視事業,首先是出現於一九五八年,是年開始,麗的以有線電視姿態出現。

直到一九六七年,競投本港的第一張無線電視牌照的TVB,正式開始播映無線電視。

根據他與政府簽訂的合約,他的獨家「專利經營權」為期五年,直至一九七二年止。

在這一段時間,無線電視憑著播映「免費娛樂節目」的優勢,大佔上風。

麗的有線電視及收費電視的地位被遠遠拋離在身後,形成了在電視事業上的獨霸局面。

這段期間,專利經營電視臺的牌照,的確是等於印製鈔票的牌照,所有商業廣告「唯我獨尊」。

無線電視一方面沒有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所有電視商業廣告一首攬起,賺個盤滿缽滿,不亦樂乎。

一九七二年以後,無線電視五年專利合約期滿,香港政府繼續批出三份經營電視的執照。

大家都認為電視臺,本身就是一臺會印錢的機器,從而被香港各大財團公司爭相聯合競投。

其中的中文和英文兩張電視牌照,被英國麗的呼聲取得,終於從有線電視走向無線廣播。

那就是麗的電視中文臺與英文臺。

剩下一張中文電視牌照,被商業電臺、星島報業、華僑日報、工商日報、怡和洋行、會德豐六家機構聯合競投取得。

這三張電視牌照,都獲准以無線廣播經營電視,合約在一九七二年開始生效。

雖然三家都是無線電視臺,但觀眾仍然是習慣把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稱作無線電視。

自此之後,「五臺山」聞名遐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