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搶救大明朝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0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00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從山東方向往歸德府突進?”朱慈看著地圖,“那得過黃河啊,多鐸能過得去嗎?現在黃河可是豐水啊。”

李巖並不大瞭解清軍,所以將目光投向了吳襄。

吳襄道:“東虜雖是北人,但也會駕船操舟的,遼東、遼西也是有大江大河的。而且開封、河南二府早就入了東虜之手,東虜也蒐集一些能在黃河上航行的船隻渡個河並不困難。

因此以歸德府境內的黃河,即便在豐水之期,也難擋住多鐸所部。如果黃總戎可以在黃河南岸築壘堅守,倒是可以阻擋多鐸渡河南進。不過黃總戎所部兵馬不多,即便加上呂撫臺的巡標,能戰的也就是兩萬數千之眾。現在依託睢河、馬尚河抵擋豪格已經很勉強了。再要分兵守黃河,只怕人手不夠......”

李巖搖搖頭,“殿下,就是人手足夠,咱也不能這麼用啊!把黃總戎擺在歸德府本就有誘敵的打算,如果多鐸渡河南來,正好可以將計就計,將清軍誘至洪澤湖北岸,尋求決戰。”

現在的洪澤湖位於淮河和黃河的交匯處,水量充沛,湖面巨大,周圍更是河網密佈。雖然地處淮北,但是地形卻和江南無二。

而且透過淮河和大運河,洪澤湖和長江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佈署在南京的克難新軍主力可以透過水運開赴洪澤湖,後勤也可以透過水運保障。

所以在洪澤湖北岸決戰,是眼下明軍的第一選項。其次則是誘敵渡淮,在淮河以南選擇決戰地點。再次則是在徐州決戰......至於在山東甚至遼西進行決戰,眼下還不在克難殿的考慮範疇之內。

“如果能在洪澤湖畔決戰,當然是最有利的。”朱慈想了想,“就怕黃得功不能全身而退啊......”

吳襄笑道:“若是全身而退,沒有一點損失,豪格和多鐸就不會來追了。不過黃總戎也是軍中宿將,所部還有不少勇衛營出身的老兵,還是能戰的。由商丘南下,還可以沿睢水、渦河而行,主力應該是可以退出來的。”

這吳老頭可是逃跑專業戶,也許不會打勝仗,但是從戰場開溜的經驗是足夠的。

“只要主力能退出來就行了......”朱慈抱著胳膊,看著大地圖上的形勢,輕輕吐了口氣,“咱們的模範軍什麼時候北上?”

“現在不著急。”李巖道,“從南京北上淮河不過三四百裡,走水路六天能到,走陸路四天就足夠了。現在歸德府那邊還沒動靜呢,咱們不必那麼急著出兵......畢竟這一戰,必須是殿下親征才行。”

模範軍名義上的總戎是吳三輔,但實際上這是一支被朱慈牢牢捏在手裡的“近衛軍”,是不容他人染指的。

用吳三輔就是因為這位國舅爺知道怎麼當好一個傳令兵。

另外,將要參戰的部隊也不僅是克難新軍和模範軍(他們其實是一個系統),還有黃得功、高傑兩個總兵,呂大器、路振飛兩個巡撫,以及江北總督侯恂等人的軍隊。

那麼多總兵、巡撫和總督,除了朱慈,還有誰指揮得了?

所以這場預想中的大會戰,必須在朱慈的親自統帥下進行。可朱慈現在又不能離開南京太久......免得崇禎皇帝又蹦起來光是崇禎一個光桿當然蹦不了。可朱慈的朝廷這段時間已經將清屯查田和整頓關鈔稅卡的事業推廣到整個南直隸、江西和浙江了。而朱慈的“五年免賦”對東南士大夫的打擊也不小。他們本來就不交田賦,所以免賦對他們沒什麼好處,反而會奪了詭寄的好處。

因此朱大太子必須時時刻刻提防著有人在南京折騰出什麼奪門之變,至少在他打敗南下的韃子以前,他得擔著這份心。

朱慈吐了口氣,又把話題轉回了山東,“山東那邊怎麼回?”

“準了吧。”吳襄說,“反正是史可法、高宏圖、左懋第和魯王出兵......總能打死一些韃子的!”

其實吳襄壓根不看好山東戰場的形勢......他可是和大清打老了仗的,知道光靠一個“步步為營”根本不可能打敗多鐸這樣的人物。

不過堡壘加上團練,再加上改流歸土這種可以極大激發出地方豪強戰鬥力的辦法,還是可以讓山東變成一個可以拖住大清南下腳步的泥潭。

對朱慈來說,這就足夠了!因為他的克難新軍正一天天的壯大起來。如果能拖過一年,那麼十餘萬新軍就都能模範化了,到時候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千歲爺,”李巖想了想,也道,“臣覺得多鐸是沒什麼招兒了......土包壘得稜堡怎麼樣,咱們在大校場裡面不都試過嗎?紅夷大炮真是錘不動啊!多鐸還能怎麼辦?用人命去堆?哪怕一個稜堡搭上四五百韃子他也不肯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也對......”朱慈想了想,“那就擬旨吧!”

......

“王爺,王爺,高宏圖和左懋第果然出動了!”

曲阜大營裡面,正捧著本《三國演義》在大帳裡面研究的多鐸,忽然聽見了何洛會充滿驚喜的聲音。

他是三天前率兵從沛縣返回的,還帶回了三四萬漢人百姓和大批的糧食物資。

不過多鐸並沒有讓這三四萬百姓在曲阜城外挖壕,而是將他們交給了移駐兗州府城的孫之獬,由孫之獬將他們安置在兗州府城周圍,分配土地,開墾耕種。現在雖然已經誤了農時,種不了麥子,但還可以播種一些黃豆,總歸能活人的。

至於挖壕圍困曲阜的計劃,現在已經被多鐸放棄了,他現在要示弱於敵,挖壕圍城看上去可太兇猛了......萬一把高宏圖、左懋第他們嚇住了,那就不好辦了。

何洛會大步進了大帳,先行了跪禮,然後才道:“稟王爺,剛阿泰從聊城發來塘報,說發現大批南蠻的軍兵團練在茌平縣境內修築堡壘!

另外,咱們的哨騎還發現東阿縣、寧陽縣境內,也有大批南蠻子的軍兵團練,也都在修堡壘。看來是想步步為營,逼退咱們啊!”

多鐸嗤的一笑,吐出兩個字兒:“傻子!”然後繼續低頭看他的《三國演義》。

“王爺,”何洛會又道,“咱們什麼時候出兵?”

“急什麼?”多鐸用右手的大拇哥沾了一點唾沫,又拈著書頁翻了一張,“等北路的南軍到了聊城附近,咱們再出動不遲......這幾日就讓勇士們好好休息,養足了精神!”

何洛會似乎還有些擔心,“王爺,塘報上說,南蠻修建的堡壘很古怪,都是一個四方形加上四個角......看上去不大好啃啊!”

多鐸揮揮手,“隨他們去......本王又不會讓勇士們硬啃他們的堡壘。”

“那咱們該怎麼打?”何洛會又問了一句。

多鐸一笑:“辦法多了,最不濟就是堡壘對堡壘了......修堡壘我大清不會嗎?這些傻尼堪想用堡壘斷本王的後路,本王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用堡壘去圍他們的堡壘,斷了往聊城而來的這一路南蠻的後路。本王倒要看看,他們帶了多少糧食過來?”

這下可遭了......多鐸居然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一招了,看來《三國演義》沒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