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初唐奮鬥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4章,科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4章,科普

上位者,無需事必躬親。

鹽雖然很重要,但李世民身為皇帝,根本不用去詳細瞭解製鹽之法。

因為即便他不去做,也會有懂得相關事宜的人,替他效勞。

不過話又說來,知不知道、懂不懂是一回事,判斷一件事是否可行,又是另一回事。

沒吃過豬肉,怎麼也見過豬跑,馬老闆絲毫不懂程式設計,同樣能夠把阿里做大,同樣李二不懂製鹽,也能判斷奏摺上的內容,是否可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許澤軒能把製鹽步驟羅列的這麼詳細,並以奏摺的方式呈於自己面前,必然不會無的放矢。

因為一旦發現其中的內容和事實不符,這奏摺便能成為,給對方定罪的最有力證據。

“若此法可行,那麼關中的百姓就有救了。”仔細讀完了奏摺上,關於新式製鹽的辦法,李二不由心懷大暢。

心中高興之下,他終於注意到了,許澤軒那張充滿疲憊之色的臉。

人並不是機器,就算年紀輕,就算身體素質好,一連趕了幾天的路,回家之後又沒有好好休息,也免不了會疲憊。

臣子為國操勞,到了自己這裡,卻連一個座位都沒有,若是被人傳了出去,那自己苛待下屬的名聲,怕是就跑不了。

登基之初,關於自己的風言風語,本就不少。

經過兩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才讓負面評價少了一些,李二可不想再落得個苛待下屬的名聲,想到這裡,他急忙放下看了一半的奏摺,吩咐侍立在一旁的小太監道:“來人,給許卿賜座!”

“喏!”能在皇帝身邊侍奉的,各個都是心思靈敏之輩,小太監見狀,連忙搬來了一張椅子,還格外貼心在椅子上,加了一個軟墊。

“多謝陛下!”能在皇帝面前得到一個座位,是榮譽的象徵,若是放在平時,許澤軒或許還會假意推脫一番,可現在他的身體著實有些累,故而道了句謝後,便一屁股坐了下去。

看到許澤軒坐下,李二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拿起奏摺,開始閱讀後半部分的內容。

“煤?”然而,只是看了幾行,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這年頭並不是沒有人燒煤,事實上人們很早就發現了煤能夠作為燃料使用。

問題是,以此物為燃料,有很大機率沾染碳毒。

正是因為畏懼碳毒,煤炭才沒流行起來。

“許卿在奏摺中提到,靠賣煤賺取利潤。

此法看似可行,然我大唐百姓皆知,煤炭中含有碳毒。

故而不到萬不得已,就連窮苦人家,都不會去使用煤炭。

愛卿提出的這個方法,真的可行嗎?”許澤軒才十六歲,李二自然不會去懷疑他提出賣沒,有什麼險惡用心。

在他心中,許澤軒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提議,都是因為年紀小,思考事情不周到。

“陛下所言甚是,燒煤確實會有碳毒。

事實不論是煤炭,還是木炭,都有讓人中毒的先例。

若不是有辦法,解決碳毒的問題,微臣也不敢冒冒失失的對陛下提出意見。”碳毒究竟是什麼,古人不知道,但作為穿越者,哪裡會不清楚。

後世別說是大人,就算是小學生中,也不乏知道其緣由的。

之所以會生成碳毒,只是由於碳燃燒的不充分,產生了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無色無味,再加上冬季人們都處於一個密閉的空間中,濃度高了,自然就會中毒。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

其一是想辦法讓煤充分燃燒,比如把煤塊做成蜂窩煤,增加煤和空氣的接觸面積。

其二是及時將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這裡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安裝煙囪,或者開啟門窗。

“哦?許卿竟然有知曉解決之法?快說於朕聽聽。”李世民心中一樂,從許澤軒以往的表現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喜歡說大話的人,很多常人無法解決的難題,到了他手中,往往能夠輕鬆的得到答案。

比如大唐百姓取暖困難,他就發明了炕,解決了取暖問題。

又由於燒炕需要大量柴火,於是他又發明了省柴灶,解決了在取暖過程中柴火用量過大的問題。

“喏!”許澤軒答應一聲,隨即便開始解釋起來:“剛才微臣說過,無論是木炭,還是煤炭,都可能引起人的中毒,這話不知陛下是否認可?”

“那是自然!”李二點了點頭,對於這一點他十分肯定。

“既然都會引起中毒,為什麼百姓用煤炭,很容易中碳毒,用木炭卻鮮少發生中毒的事件呢?”許澤軒看似實在提問,實則並沒有給李世民思考回答的時間。

為了避免冷場、尷尬,他直接自問自答道:“事實上,不管是煤炭,還是木炭,其燃燒的……成分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於木炭更為疏鬆一些,燃燒的比較充分,所以才不容易產生碳毒。”

“何為燃燒充分?”許澤軒在解釋的時候,用了一些現代的專有名詞,李二有些聽不懂也是正常現象。

“不知陛下是否見過由臣改造的省柴灶?”這個問題解釋起來並不困難,不過為了讓李世民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許澤軒還是決定舉個例子,“灶臺沒改造之前,灶膛中常常會出現沒有燒完的柴火,這就是燃燒不充分的表現。”

“原來如此!”許澤軒這麼一說,李二就清楚了,不過舊的問題是解決了,新的問題卻又來了,“那不知要以何種辦法,才能讓煤充分燃燒?”

“其實很簡單,陛下南征北戰多年,定然見過野外生火。

我們在野外生火,當火快要熄滅時,用棍子去攪動一下,攪動過後,火勢往往會變大。這就是因為柴火燃燒更充分的緣故!”許澤軒繼續給李二科普。

“朕年輕時,倒是生過不少次火,卻沒想到裡面還有這麼多的學問!”李二做恍然大悟狀。

攪拌火堆,固然能讓煤炭充分燃燒,可老百姓煮菜做飯時,不可能過幾分鐘就攪拌一下火堆,睡覺之時,那就更不可能,幾分鐘起床一次了。

所以,在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後,許澤軒又根據之前的結論,進一步說出了蜂窩煤的好處。

兩人談了足足一個多時辰,終於把賑災的方案和部分細節,給確定了下來……

事情談完了,許澤軒第一時間準備告辭離開。

李二陛下雖然始終表現的和顏悅色,但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若不是心中突然湧現的責任感,他還真的不願意和皇帝待在一起。

現在事情說完了,他可不想在和這頭老虎待在一起。

然而,他告辭的話還沒說出口,李二卻是率先站了起來,對他道:“許卿一席話,讓朕獲益良多,朕還想多瞭解一些,你師門的學問,不知許卿可願意陪朕一起用午膳。”

春秋戰國之前,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一天都只吃兩頓。

第一餐名為朝食,一般是在早上的7點到9點(辰時),又稱為“饔”。

第二餐名為餔食,時間一般是下午的3點到5點,又稱為“飧”。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秦漢時期,到了這時候,貴族的飲食文化,出現了些許改變。

《漢書》上有這麼一段記載,說漢文帝時,淮南王劉長謀反,被人舉報後,有關部門跟漢文帝這麼稟報:“請處蜀嚴道邛郵,遣其子、子母從居,縣為築蓋家室,皆日三食,給薪菜鹽炊食器席蓐。”

子母從居,縣為築蓋家室,皆日三食,給薪菜鹽炊食器席蓐,這些都是有關部門,再跟皇帝商量,給造反失敗的的淮南王的待遇。

從皆日三食這四個字中,可以看出古代貴族,已經一天吃三頓了。

漢朝一天吃三頓,李二用午膳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臣……遵旨!”皇帝想要留自己說話,許澤軒即便心中不願,卻也不敢落了這位的面子,無奈之下只能點頭答應。

這個年代,雖然還沒普及炒菜,不過這並不代表,食物的味道就很差。

至少皇宮中的御廚,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無論是菜,還是湯,都做得十分精緻,且味道鮮美。

這樣的廚藝,遠非許澤軒這種純靠自己摸索的半吊子廚師,能夠比擬的。

吃了飯,用了菜,喝了湯,許澤軒本以為這頓飯就算結束了,卻沒想到皇家居然還有飯後甜點——酥山。

把奶酥加熱,滴成山的形狀,裡面再加各種香料,裝盤的時候還要配些花草,這就是古代的甜品,若是換做夏天,還會用冰鎮一段時間,再端上來。

許澤軒用勺子盛了一勺,放入嘴中,但覺一股奶香味在舌尖化開,這甜品的味道,一點都不比後世五星級酒店的差。

“怎麼樣,皇家的飯食,許卿還用的慣吧?”古代講究食不言寢不語,李世民留許澤軒下來,是為了多和他說說話,順便詢問一些有關於他師門的事情,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兩人並沒有多少交流,直到用餐完畢這才開口。

“御廚手藝精湛,多虧陛下挽留,臣才有幸能吃到這般美味的食物。”許澤軒說的絕不是恭維話,而是發自內心的讚揚。

“哈哈哈,許卿滿意便好!”天下美食出許家,這句話雖然只在小範圍內傳播,並未得到廣泛的認可,不過能得到許家家主的稱讚,李二還是覺得倍有面子。

“適才我們談的都是公事,現在趁著吃飯這段時間,朕想問一些有關於你師門的事,不知許卿可願為朕解惑?”許澤軒的出身來歷固然清白,但他背後的師門,來歷卻十分神秘,李二也曾經派百騎司調查過,可結果並不讓他滿意。

剛好,藉著今天吃飯的機會,他順嘴就把自己想知道的問了出來。

“只要不涉及師門隱秘,微臣定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許澤軒表現出了一個忠臣該有的樣子。

“朕已經不止一次聽許卿提起過自己的師父,但直到現在,都不知道許卿師父的名諱。

不知令師姓甚名誰,家鄉在何地,師門又在何處。”李世民想知道許澤軒的師父是誰,不僅僅是為了弄清楚這神秘的門派,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想請這位高人出山,輔佐自己。

大唐立國不久,雖然國內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但大好的河山還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

如果能有一個大才輔助他,他一統天下的路,將會順利很多。

而許澤軒杜撰出來的師父,無疑就是李二想要的那個大才。

許澤軒小小年紀,就有這般才華,能夠教導出這麼優秀弟子的人,又該如何風華絕代、滿腹經綸。

李二問這話的時候,雖帶著些許好奇,但更多的則是期待,期待許澤軒能夠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若是能夠找到這位大才,他李二即便是學劉玄德三顧茅廬,也在所不惜。

然而許澤軒的回答終究讓他失望了:“回陛下,小子只在家師門下學習了半年,勉強算得上是師父的記名弟子。

家師並未告訴小子自己的名諱,小子只知道家師自稱逍遙散人,至於家師的故鄉,師門所在,那小子就更不清楚了。”

許澤軒嘴裡的師父,倒也不完全是瞎編的,21世紀的教育,穿越前的所見所聞,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老師。

然而這麼一位老師,終究無法擺到明面上,他也只能用類似的方法,來推脫了。

“如此大才,朕卻無緣一見……當真可惜!”燃起的希望破滅,李二忍不住嘆息一聲,接下來他又有一搭沒一搭的問了許澤軒一些問題。

能回答的,許澤軒自然會說,不能回答或者回答不上的,他則會以師門隱秘來推脫,又或者直接說不清楚。

皇帝雖然是一國之主,但也不是說,全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說了算。

師門隱秘、家族傳承這種事,別人不願意告訴他,他還真的不能去探聽,否則也不會有五姓七望,壟斷學術這種事發生了。

感興趣的問題,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李二很快變的興趣缺缺,而許澤軒也終於得以從皇宮出來,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文水縣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