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天下安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誅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誅心

隋軍看似臨時組的一個陣,但核心主力是五十九軍,各部以五十九為軸,組成一個整體。

陳克敵以五十九軍兩個營為前軍,持矛立頓,構築第一道防線。接著便是弓弩營,立在前軍身後,為遠端打擊。五十九軍的一七五營作為最精銳的一部為中軍,而周紹則的部下一分為三,分別立在兩側和後軍,而騎五十九營則一分為二,在兩翼掠陣,防止對方側面襲擊。

整個隋軍約萬餘人,前後有序,進退規整。

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些重武器了。因為此戰是追擊戰,為了保證速度,所以並未攜帶如大盾、弩車之類的重武器。

不過陳克敵也有辦法,讓人將船上的救生舟抬到岸上,充作盾牌,阻擋騎兵衝擊。

騎兵要想攻擊這樣的步軍大陣,想得勝並不容易。

果然李世民將兩千騎兵一分為二,準備從兩側出擊,可隋軍的騎兵也不弱,很快和對方絞殺在一起。

而步兵大陣是一七五營和中軍為軸的圓形空心陣,長矛對外,弓弩掩護,一七五營又隨時救援,這就導致了唐軍費勁了力氣,也不能衝破其陣。

而且在隋軍弓弩的無限散射下,大批的戰馬中箭斃命,到處都是人仰馬翻的場面。

李世民眼看攻擊不順,很快便撤退。

這些騎兵都是他的寶貝疙瘩,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組建成功,損失一個他都心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李世民也不是沒辦法,很快,他便心生一計。驅趕潰散、投降的梁軍衝擊隋軍陣型,將其攪亂,然後唐軍騎兵再趁虛而入。

這一招是騎兵尤其是遊牧民族的騎兵常用的辦法,也叫倒卷珠簾。一旦戰場上形成倒卷珠簾之勢,神仙也沒得救。

很快,梁軍俘虜便被唐軍驅趕著衝向對面的隋軍大陣。

這些梁軍知道前面是死路,不住地哀嚎,可根本沒有用處,不前進便是死,有些想逃跑的,亦被唐軍所誅殺。

很快這數千梁軍全都向隋軍奔來。

雖然是一群無頭蒼蠅,可蟻多咬死象。這麼多的人,立刻就給對面的隋軍帶來了壓力。

陳克敵看著對面的情況,滿是憤怒。可他也沒有辦法,只能硬抗。

不過為了振奮人心,陳克敵便說道:“李世民自以為有點本事,可衛公用兵之精髓,這李世民一點都沒有學會。”

身旁一將如捧跟的一般問道:“啥精神?”

“仁!”

見眾人一臉茫然,陳克敵言道:“衛公有言,戰爭是為了更好的和平,當儘可能的少有殺戮。倒卷珠簾沒什麼難的,衛公一生不知打出多少次倒卷珠簾,但那都是潰兵。可李世民逼著已經放下武器的俘兵、降兵衝陣,此喪盡天良之舉,天地必不容此人。”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更是紛紛大罵李世民。

“這李世民不愧是個反賊,果然是陰毒之人!”

於是在隋軍將士心中,李世民更不是東西了。

不過雖然罵歸罵,但該打的時候卻不含湖。仁是仁義、仁德,愛民之心,卻不是蠢豬式的迂腐。

於是隋軍各持矛向前,有衝上來的梁軍,皆被紮成了篩子。

梁軍俘虜相互擁擠,你推我攘,前後相湧,根本挺不住腳步。於是整個隋軍陣前,到處都是如串糖葫蘆一般的屍體。

這時隋軍中大喊“衝陣者死,退往兩邊。”

這些已經崩潰的梁軍俘虜此時也醒悟過來,往兩側奔去。可兩側更有唐軍的騎兵,於是又遭遇一場殺戮。

整個戰場之上,屍體已經鋪了一層,密密麻麻。

可隋軍的大陣,卻無絲毫的撼動。

不過陳克敵明白,他們出來之時,沒有攜帶糧草,眼看折騰了一夜加大半日,三軍將士,飢腸轆轆,撐不了多久。

實在不行,就得冒險突圍了。

陳克敵登高眺望,眼看唐軍在屠殺梁軍俘虜,他心頭一轉,立刻讓人高聲喊道:“李賊世民,衛公平生最恨殺俘之事,即使胡人,亦不妄加屠戮,爾等奸兇,卻戰場殺俘,倒行逆施,簡直令衛公蒙羞,今我以衛公徒弟、女婿的名義,代衛公,將你逐出師門!”

“逐出師門!”

雖是混亂的戰場,但這種整齊有序的聲音,還是立刻便傳到了對面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心頭一震,險些失神落馬。

這時李世民又想起黃明遠昔日教導他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知其可為而為之,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謂君子之為與不為之道也!”

老師不喜歡殺俘,哪怕是胡虜,也只是讓他們做勞役來贖罪,還會有時間限制。

如果老師看到自己在這裡驅俘衝陣,該有多失望啊!

就在這時,侯君集前來稟報。

隋軍的水師已經向南而進,目標正是汨水。

隋軍的大船雖然開不進汨水之中,但光是普通戰船,封鎖河面,也夠他們喝一壺的。

侯君集於是便勸道:“元帥,正面的北隋軍短時間難以擊破,而我軍再不撤,有被隋軍合圍的風險。”

李世民望著對面的陳克敵,有些不甘,但終究是理智尚存。

於是最終下令,全軍撤退。

這時侯君集又問這些梁軍俘虜該怎麼處理。在侯君集看來,這些俘虜帶又帶不走,若是留下,則白白便宜了隋軍,不如撲殺之。

而李世民略一猶豫,最終說道“不用管了,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之前驅趕俘虜衝陣還能說是為了勝利,迫不得已。而現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還非得殺俘,就真是說不過去了。

李世民其實也不過才二十歲,雖然歷經的戰事不少,但尚不如那些老政客一般泯滅了良知。

很快,李琛和賀若懷廣指揮著部隊向南撤退,而李世民則率領騎兵為其殿後。

陳克敵眼看李世民撤退,也沒有追趕,而是收攏梁軍,緩緩撤退。

這一仗雙方打了個稀碎,誰也沒輸,同樣誰也沒贏。不過對於李世民來說,在雙方實力相差巨大的情況下,沒有勝利本身就是失敗。

巴陵城未下,長江被封鎖,李世民計劃中的嚴密防線還沒用得上,就被撕開了一道大口子,這一仗,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