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砸進紛亂中最新章節列表 > 23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36

可見當時社會的整體風俗,已經漸漸傾向奢華了。

對於行政,大臣們也提出了諸多建議。

比如劉頌提出休養生息,發展農業以充盈糧倉,要想發展農業,就要在平時,官府按正常價格賣出糧食。也提出了從政應當顯揚誠意,有了誠意才能簡賢任能,發現簡賢任能,則在於任官長久。

荀勖提出了“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以及傅鹹也提出了類似的去除多餘、吃空餉官職,官位雍置,百姓負擔重的提議。

但,並官息役,整飭官方的事宜,都未能在西晉施行,反而是背道而馳。

在對外方面,兩漢時期,四方邊遠地區的種族部落,或依附於邊界或居於邊界內的甚多,到了曹魏時期,為了充盈人口,更是將胡人遷徙進關中等中原地區。

但是,同化非一日一年能完成的,縱觀中國歷史,從漢朝算起,各民族的融合用了兩千多年的時間,怎麼可能在幾百年內便成為一家人。

遷徙進中原地區的胡人,與漢族相比,畢竟是少數,又因他們的生活習慣、習俗等等諸多方面與漢族不同,漢人從士族到庶族到平民百姓,都看不起他們,欺負其弱小。

在這樣的環境中,便產生了怨氣,逐漸毒於骨髓,民族對立加深了。

於是這些胡人,孕育後代,使他們的人數變多,生出了其他心思。

看到這,狗熊想起《海賊王》裡,人魚島的乙姬:不能把人魚對人類的怨恨,傳遞給孩子們。

只是這個想法,想實現太難了,就比如遷徙進塞內的胡人,被漢人欺壓、買賣、奴役,在這種環境裡,想不把怨恨傳遞給孩子們,真的是太難了。

乙姬真的是個偉大的領袖!海賊王裡有諸多讓人感動的角色,在狗熊這裡,乙姬排第一位。

哎呀,說歪了,看來狗熊得多備些脈動。

到了西晉,西北、東北胡亂頻發,儘管中原地區貌似相安無事,但,也已經成為隱患,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炎依然將歸降或投奔的胡人部落,安置在塞內。

侍御史郭欽等人,多次上書勸諫司馬炎將胡人遷徙,但司馬炎不聽。

還有門閥政治,開篇便說泫要削弱士族,那麼這個門閥政治到底是什麼?

它萌生於後漢,形成於魏晉,在南北朝時,發展最為強盛,到隋唐逐漸敗落直到消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門閥士族擁有特權並與庶族保持著嚴格界限。

政治上,他們累世做職閒望重的高官;經濟上,按官品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人口,並且不向國家納租服役;社會地位高人一等,不與無特權的庶族聯婚和同乘共坐。

為了保護自己的特權,他們特別注意門第。他們壟斷政治,排斥庶族寒門。庶族即使做官以後,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視。至於那些不願巴結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滯,永無晉升的希望。

這也對舉賢任能有很大的限制。

在封賞方面,前面提過一嘴。

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司馬炎剛即帝位,改革分封制度。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邑二萬戶為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兵五千人;邑萬戶為次國,置上軍、下軍,兵三千人;五千戶為小國,兵千五百人。

司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時封王者達27人。

司馬氏創業的勳臣貴戚均加封進爵,為公為侯,大司馬石苞、車騎將軍陳騫、尚書令裴秀、侍中荀勖、太傅鄭衝、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驃騎將軍王沈、司空荀顗、鎮北大將軍衛瓘均封為公。

以上這些,只是寫出來讓大家看看西晉封建的等級,以及有多少人受封,這個封建,因為諸王都留居京城,不往封地,只得作罷。

晉初封建制,是遲遲不定,即便定了也不執行。

在皇位方面,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但,司馬昭當時其實是想讓小兒子司馬攸繼位的,看來司馬昭也掂的清司馬炎有幾斤幾兩。

可惜的是,朝堂上一通“長幼之序”之類的說詞,司馬昭只得改立司馬炎。

到了司馬炎晚年,其諸子都弱,沒有帝質,而太子也是個沒有帝質,不是個能令眾臣服之人,於是乎,又偏向了司馬攸。

我去!那當時司馬昭立太子的時候,是幹嘛的!所以說,“長幼之序”就是用來扯的東西!

這個時候,中書監荀勖等,認為司馬攸是眾望所歸,如果讓他繼位,恐怕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於是荀勖和侍中馮紞向司馬炎進言曰:

“陛下萬歲之後,太子不得繼位。”

司馬炎就擔心這事呢,或許司馬衷並不痴傻,但也絕對沒有帝質,所以,司馬炎立刻問道:

“為什麼?”

荀勖曰:

“現在朝堂之上,司馬攸的呼聲最高,是眾望所歸,陛下認為這種情況下,太子能繼位嗎?”

司馬炎也對這一局面很是憂心,於是按兩人提議,再次進行封建,並強制司馬攸歸國,司馬攸得知是荀勖等人在背後做的手腳,憤恨發病。

呀,其實真的不是很能理解古人,在官場混這麼久,還不能保持一個平常心嗎?小攸兄弟經過之前的皇位之爭,應該有一個佛系的心,或許還是他不甘吧。

讓司馬攸歸國,果然引起了眾臣的反對,王濟多次讓自己的妻子尚常山公主和甄德的妻子長廣公主,去司馬炎面前哭訴,為司馬攸求情,引得司馬炎大怒,有的勸諫者為此遭受了貶謫之苦、牢獄之災,更有氣憤致死者。

果然不能理解古人……

而司馬攸,雖然司馬炎派太醫給他看病,但太醫們都說司馬攸沒病,估計是荀勖等人已經在其中做好了手腳,於是司馬攸拖著病體歸國,第二年便嘔血病逝了。

司馬炎知道司馬攸的死訊後,哭得十分傷心,但馮紞則說:“齊王名過其實,卻得到天下人民歸心,今天他病死是社稷之福,陛下不必這樣傷心!”

於是司馬炎“聽話”的停止哭泣。

雖然說馮紞說的沒錯,若司馬攸沒死,“八王之亂”的亂局怕是要提前了,但身為兄長,自己的親弟弟死了,怎麼死的,他心裡能沒數嗎?就這麼假意掉了點眼淚,之後斬殺為司馬攸看病的御醫,按規格安葬司馬攸,不定心裡還怎麼偷著樂呢。

果然帝王都是無情的,連自己的父親、兄弟都能痛下殺手。

司馬攸真的是太可惜了,如果當時司馬昭立太子時,那幫臣子們別抱著什麼狗屁“長幼之序”,而是真的從帝質以及長遠考慮的話,或許晉朝還能存在的時間長一些。

透過司馬攸之事,也看出來:

司馬昭生病時,擔心司馬攸的安危,給司馬炎講漢淮南王(西漢劉安,發明豆腐,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是個很有才的人,但野心太大,謀反失敗後自盡)、魏陳思王(曹植,《七步詩》,這個就不說了)的故事,還在臨崩前,將司馬攸的手放在司馬炎的手裡,其意不言而喻。

太后臨崩前,淚流滿面的對司馬炎說“桃符(司馬攸的小字)性情急躁,而你身為兄長又不慈善,我若一病不起,恐怕你必不能包容他,我以此囑咐你,希望你不要忘記我的話”,這些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咳咳,說分封呢,又拐去說司馬攸了,不過,“八王之亂”的起因,確實是因司馬炎和司馬攸的帝位相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