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狐朋仙友最新章節列表 > 番外 她們都去哪兒了?細數風塵女子的出路歸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番外 她們都去哪兒了?細數風塵女子的出路歸宿

真沒想到又能就這一話題水上一期,行吧,爭取這一章能多嘮點幹的。

有好事者問我,你上一回寫了如何解救那些風塵女子,可也有一輩子都沒被人搭救的人吧?這些人都是什麼結局啊?

你真的想知道麼?

真的麼?

你確定麼?

好吧,儘管三遍已經問過了,但我還是希望你有個心理準備。

除了極少數被人贖身或者自贖出館的,剩下的風塵女孩的最終結局都是貧病交迫得慘死在荒涼破敗的小巷寒窯當中,得以善終的機率極其渺茫。

舉個例子,1949年11月21日,在人民政府的積極行動下,整個首都範圍內兩百多家大小風月場所在一夜之間全部取締關門,共有1268名飽受摧殘壓迫的婦女同胞被解救出火坑。

然而經過醫生診斷,這1268名婦女同胞中共有120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性病,染病機率高達95%!!

為了挽救這些婦女同胞的生命,人民政府從本就極度緊張的財政開支裡撥出一億元專款,用於進口昂貴的盤尼西林。

可怕麼?

然而更可怕的還在後面,經過進一步的排查,1205名性病患者當中還有十幾個是從來都不接客的清倌人!

根據醫生診斷,這些一直守身如玉的清倌人也會患性病的原因很可能是和患者長期共用生活設施而造成的交叉感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有傳聞,同治皇帝當年就是因為遊逛花街柳巷而感染惡疾,最後不治身亡。

和掌握全國最頂級醫療資源的皇帝比起來,一個普通風塵女孩所能獲得的醫療幫助實在是太過渺小。

所以擺在所有風塵女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搶在沒感染惡疾前跳出這個火坑;要麼就只能眼睜睜得被火坑慢慢吞噬!

好了,說點稍微輕鬆一些的。

那就是風塵女跳出火坑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得遇良人,被良人贖身脫籍;第二、雖遇良人,但恨力有不逮,只能贖身未得脫籍;第三、自家積攢儲蓄,自贖脫離。

以下各舉一例。

第一種是風塵女最好的歸宿,良人肯出力幫你脫籍,那就是接納你成為家庭正式一份子的表示。

雖然風塵女一定當不了後宅主事的正妻,但只要知道做小伏低,說話辦事都小心在意,最後得一個善終還是可以指望的。

怕就怕這些人身在福中卻不知福,比如《琵琶行》當中的琵琶女。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黑燈瞎火的與有夫之婦私會於遊船之上,得虧這件事發生在風氣開通的唐朝,要是趕上禮教森嚴的明清,那琵琶女夠沉塘浸竹籠的罪過了。

憑啥一個陌生男人大半夜得隔著船艙喊你赴宴,你就抱著琵琶過船啊?這種事要是讓你家官人知道了,人家該咋想?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琵琶女的老公先拋棄她……然而事情真的如此麼?

《琵琶行》所發生的地點是今天江西省九江市外的潯陽江,這是江西省第一大水系,瞬時流量能有多少不好說,反正光憑一個弱女子懷抱琵琶得划船操舵是肯定不可能的……難道她是浪裡白條的前世?

所以在琵琶女的坐船上,有撐船搖櫓的艄公舵手,提著燈籠照亮,還有拿著披風幫著遮擋夜風(楓葉荻花秋瑟瑟)的丫鬟婆子,沒準還有暖手的燻爐與食盒酒壺……

這可是私人遊艇級別的待遇,那琵琶女的老公要是真不要她了,還能給她這種待遇?

以今天眼光來看,琵琶女就是典型的‘作’。

‘老大嫁做商人婦’,人家老公是誠心實意得把她娶回來的,既然是嫁,那就一定有媒妁和婚書,也就是給她脫籍了(教坊女不能上婚書)。

人家是挺想和琵琶女過一輩子,但琵琶女卻咽不下這口做小伏低的氣,於是一個人跑到潯陽江上夜彈琵琶,心中未嘗不是埋怨‘既然大張旗鼓得娶我,卻為何又將我置於別人之下受人家的窩囊氣’。

別急,還有猛料要爆!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詩中這個‘浮樑’,就是今天江西省東北部的浮樑縣,以盛產茶葉著稱。

從浮樑縣到九江市,地圖直線距離145公里,實際通航里程只多不少,考慮到唐代的交通水平,這是不折不扣的遠門,來回跑上大半個月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逆水時只能靠縴夫一步一步得拉縴),可這能叫‘重利輕別離’麼?

人家不來回奔波得販茶掙錢,拿什麼養活你啊?你晚上乘坐私人遊艇沿著潯陽江到處逛的時候,可曾想過要給老公省錢麼?

人人都想,‘自己家中坐,錢從天上來’,可這現實麼?

再說了,就算老公出遠門了,你好意思跟人家說自己‘去來江口守空船’麼?

老公走時沒趕上送行,這可能是因為人家家裡的大老婆帶著家裡人來碼頭送行,不讓琵琶女往跟前湊了,這點還可以理解,但為啥他回來你也沒接著呢?

這船上拉回來的是一包一包的茶葉,作為押船的商人,琵琶女的老公得親眼盯著腳伕將茶葉包從船上小心翼翼得搬到車上,再運回自家倉庫裡存放。

只要有江水濺到茶葉包上,那這包茶葉就不能入庫存放,而是得攤開在日頭底下徹底曬乾。

潮溼的茶葉一入庫,肯定就發黴了,那還能賣麼?

裝卸茶葉的過程,他老公肯定要全程緊盯,這可是最最關鍵的環節,決不能假手他人。

這一船茶葉光卸就是大半天,琵琶女就是每天派一個丫鬟到碼頭上轉一圈都不會錯過她老公。

這要是還能守空船,那多半就是根本沒把老公放在心上,天天不知上哪條河上浪去了,等她玩夠了想起這節來,船上的茶葉全都搬回商人家裡入了庫,此刻商人八成都和自家大老婆一起吃上熱乎乎的接風麵湯。

這就是為啥當家大老婆多半不用去碼頭接船的原因:商人一定得親自押著茶貨回家來,自己在家安心等就是了。

前往碼頭接船幾乎是琵琶女唯一可以和老公互訴衷腸的機會……顯然她還是沒抓住機會。

其實琵琶女心中的‘怨氣’,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京城戶口,有房有產;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每叫善才服,妝成總被秋娘妒’……年少有才,要模樣有模樣,要妝容有妝容;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當年追老孃那些人,花錢這叫一個敞亮!好端端的銀釵,就為給老孃合曲打拍子,敲碎了;正宗西域來的葡萄酒,鄉下小茶販你見過麼?人家一開就是兩瓶,喝一瓶,倒一瓶!

‘弟走從軍阿姨死,朝來暮去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做商人婦’……要不是我們家中途出了事,老孃我年紀又大了,我能讓你這個鄉下土財主接盤?

從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816)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並於次年做《琵琶行》’這一點看出,琵琶女的弟弟從軍,也就是琵琶女風頭正盛的那幾年,應該就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具體時間不會早於公元800年。

不然琵琶女嫁給潯陽茶商時的年紀也太大了,那不是娶小妾,而是娶了個媽回來(琵琶女十三歲學成出師,之後又在教坊工作個兩三年(五陵年少爭纏頭),要是再加上十幾年,那就得三十四五了)。

大唐貞元十七年(801年),唐與吐蕃之間爆發‘維州之戰’,次年正月大唐攻破維州(今四川理縣東北)戰役結束

要知道安史之亂(755-763)以後,唐朝實力大損,邊境防線也嚴重內縮,使得西線強悍的吐蕃帝國不斷東進。

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線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相繼攻陷唐朝麟州等戰略要地,兵鋒直逼長安。

然而此時的唐王朝,卻走出了一招化被動為主動的妙棋:命令劍南節度使韋皋率領步騎兩萬,兵分九路經四川殺入吐蕃境內,先後轉戰四個月,終圍困維州城,並以圍點打援戰法,相繼消滅吐蕃自西北趕來增援的援軍……雖轉戰千里,終大敗之。

維州之戰後,吐蕃實力大損,對唐朝的威脅大為減弱。曾經雄踞歐亞內陸的吐蕃帝國終於開始走下坡路,再無力對唐朝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為了能打贏這場決勝百年的大會戰,大唐舉國抽調安史之亂後所剩不多的精兵,以供劍南節度使韋皋指揮。

如果琵琶女的弟弟真的被徵召入伍,並參與了‘維州之戰’,那就證明琵琶女其實出身正經軍旅家庭,而且還是曾經保護代宗還都長安的名將郭子儀帳下精兵。

在代宗還都之後,這些部隊因為一路護駕有功,遂賞賜田產土地,從此世居長安。

這時有人問了,既然琵琶女她的出身門第這麼好,那幹嘛還要被父母送進風月場所裡賣身呢?尋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嫁了不好麼?

這位看官,琵琶女她出身教坊是不假,可誰說她賣身了?

如果琵琶女真得賣過身,那就不會‘五陵年少爭纏頭’的事情發生了……都明碼標價的事情有啥好爭的?只要給鴇母交上錢,那還怕睡不上人?

要知道,唐代的教坊主要承擔職責的還是教育培養曲藝人才,副業才搞風月,所以琵琶女其實是被父母送去培訓曲藝的。

像她這樣的女子雖名屬教坊,但卻不受鴇母控制,也不陪宿陪歇,最多只是捧著琵琶到達官貴人所舉辦的酒宴上獻藝而已。

所以那些五陵年少才會捧著大筆錢財蜂擁而至,想做琵琶女的入幕之賓……因為人家是不賣身的!

其實琵琶女原本的人生軌跡應該是這樣的:學藝成——名動教坊——由娘家人明察暗訪,替琵琶女從爭纏頭的五陵年少當中挑選一位真正出身豪門的子弟嫁了。

然而天不遂人願,就在琵琶女名動教坊的那一年,她的弟弟被徵召從軍了,之後又戰死在維州之戰中(維州之戰只持續了四個月,可琵琶女的弟弟顯然是一去不返了)。

緊接著琵琶女的父母阿姨又相繼病故,從此再也沒有娘家人可以幫著打聽那些五陵年少的身家虛實了。

這時又有人問了,那琵琶女她自己為啥不託人打聽這些五陵年少呢?實在不行就乾脆挑一個順眼得嫁了唄。

可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例子,說的是一個男的追女孩的時候天天都給人家送古馳愛馬仕,然而等兩人一結婚,女方才發現那些東西都是男方借錢買的,如今已經欠了一屁股債,幾乎每天都有債主登門討債,就算即刻離婚也得一同承擔債務……敢問現在這種事情還少麼?

琵琶女她怎麼知道那些衣著光鮮纏頭豐厚的五陵年少,誰在打腫臉充胖子?

她又如何知道受其所託去打探的那人不會信口胡言?畢竟大家非親非故的,你託我去調查人家,那你能給我什麼好處啊?

琵琶女什麼也給不了,她不是賣笑為生的青樓女子,光靠酒局獻藝是賺不到什麼錢的。

到最後,琵琶女既不甘心隨便嫁給五陵年少,也不甘心淪落在教坊之中賣身度日。

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得拖了下來,直到命中那個潯陽茶商的出現。

儘管琵琶女此刻心中有一百個不如意,但潯陽茶商能從潯陽往長安販茶就足以說明其身家尚可,再錯過這個村,可就真沒有店了!

除了捏著鼻子下嫁,琵琶女沒有別的路好走。

人貴有自知之明,那些只為求一夕之歡而爭纏頭的‘五陵年少’和願意給你一個終身歸宿的潯陽茶商,到底哪個才是真正愛著你的那個人,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那些開局幸運的玩家不見得總能堅持到遊戲結束,這個在詩作中連名姓都沒留下的琵琶女最終命運無從知曉,但從這個態勢推測,怕是好不到哪裡去。

第二種是次一等的歸宿,良人肯出力幫你贖身卻不得脫籍,就那算給良人生下子女,也不能夠公開相認……這點是真夠慘的,但總算還有個遮風擋雨的去處。

這一類女子的代表就是杜十娘,故事前文講了,這裡不再複述,單講一下杜十娘她為啥手擁巨資還要投江自盡,何不一腳將那忘恩負義的李甲踢下船去,從此自己過活。

答案很簡單,十娘她沒脫籍啊!每年都要給官府繳納花捐的!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穟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那幫稅吏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只要賬簿上欠了朝廷捐稅,他們就可以此為憑沒日沒夜得去那家騷擾,而杜十娘她又是一個美貌多金的女子,稅吏們怕是更加要趕在晚上去催逼勒索了……這月給了,下月又來,今後還能過安穩日子麼?不如抱著百寶箱尋一個痛快!

第三種是最次一等的歸宿,這些女子最後幾乎都成了新一代的老鴇。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這些一輩子都沒碰見中意郎君的女子……她們嘴巴甜會做人,能和上一任鴇母維持較為融洽的關係。

因此被鴇母特殊照顧,不但沒有過多盤剝,反而私授機宜,教其在接客後以獨門藥湯擦洗下身,這才僥倖逃過花柳惡疾的魔掌,最終在火坑裡熬到了有錢自贖的那一天。

然而這些女孩並無一點生活技能,在贖身之後也沒有多少積蓄,離開風月場所就無處謀生。

再加上她們和上一任老鴇的關係也算處得比較融洽,最後多半會主動留下來幫助老鴇打理花館生意,成了下一任老鴇。

今天的第三位女主角就是鼎鼎大名的韋爵爺之母,韋春花。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表示不信,但你想想韋小寶他可是一個出生在麗春院的孩子!!

過去花館的老鴇一般都要給新買來的妓女灌服絕子湯來徹底斷送這個妓女的生育能力,這是因為過去是沒有現在這些高效的避孕流產手段,一旦妓女在接客之後懷孕,那麼就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接客來為老鴇賺錢。

更為致命的一點就是過去人們認為女子打胎流產是一種見不得人的行為,所以碰上需要打胎的時節,人們不去藥鋪裡找有正經醫術傳承的大夫,而是去找三姑六婆之中的藥婆來操持。

那藥婆給的打胎藥到底靈不靈,向來只有天才知道!

因此過去有很多無辜女子在喝了藥婆給的湯藥之後小產死亡,這可不是說笑,而是血淋淋的事實!

咱們回頭說韋小寶的母親韋春花,雖然一般人家很可能因為顧惜自家閨女的性命而不去找藥婆來打胎。

可妓院的老鴇顯然不在此列,一旦妓女因懷孕而顯懷,狠心的老鴇子是一定會去找藥婆討一付打胎藥來給這個妓女灌下!

那為什麼韋春花肚子裡的韋小寶沒有被麗春院的老鴇子下藥打掉呢?

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韋春花她年輕時是麗春院的頭牌搖錢樹,老鴇子承擔不起韋春花打胎時意外死亡的損失,因此只有硬著頭皮讓韋春花把韋小寶生下來!

雖然查老沒有在《鹿鼎記》裡明寫這個故事到底發生在哪一年,不過我們可以根據康熙皇帝這一線索來個倒推。

據記載,康熙皇帝1654年9歲登基,1661年16歲親政,正是在親政這一年,康熙皇帝在韋小寶的相助下剷除鰲拜。

在《鹿鼎記》中,查老借海大富之口提到,常去摔跤房練武的康熙皇帝比韋小寶大了三歲!那就是說韋小寶出生在1648年!

提問,在1648年左右,揚州地區發生了什麼大事?

回答,1645年9月20日到29日,清軍因史閣部英勇抗清而遷怒揚州百姓,進行報復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

從1645年10月到1648年,只有短短兩三年的時間,想讓一個剛剛經歷兵災血火的城市恢復元氣是相當困難的,更不用說這裡還得扣掉韋春花懷韋小寶的十個月!

試問麗春院的老鴇子,要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姿色上乘的粉頭來當自己的頭牌呢?答案是找現成的!

要知道揚州左近水運發達,自古是兩淮鹽商的聚集地,因此在明清兩季揚州之地有一個為了迎合當時鹽商們變態審美而殘酷迫害年輕女孩的行業——養瘦馬!

這養瘦馬說得就是當時揚州城內有一些人販子專門去附近貧家挑選一些身材消瘦姿色上乘的年輕女孩,在使錢將其買下後,聘請專門的曲藝師傅教授其各種吹拉彈唱的技巧。

等到女孩長成,再把她們高價賣給那些富豪鹽商們做婢女小妾,以此來牟利。

因此韋春花她很可能是一個從遭受‘揚州十日’而破家的富家大戶家中流落街頭,最後不得不去娼門賣笑維生的揚州瘦馬!

正是為了保住這一個得來不易的揚州瘦馬,麗春院的老鴇子不但不敢給韋春花灌服那種寒涼閉經的絕子羹,還對韋春花懷有身孕之事睜一眼閉一眼。

正是有了韋春花的撐腰,韋小寶才能在麗春院裡無法無天,在嫖客的菜餚上偷嘴,和龜奴賭博的時候耍詐,一旦被人抓了現形就躺在地上打滾撒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哪裡是一個飽受欺凌冷眼妓院小廝?分明是一個被麗春院上下具體寵壞的孩子!

所以韋小寶他發財之後的宏願才是開三家叫麗夏、麗秋、麗冬三家花館來和麗春院湊一桌大四喜,可見他對養育自己長大的麗春院是相當有感情的。

此外,韋小寶居然還敢私自把受傷逃犯茅十八藏在麗春院裡……把一個渾身血淋淋的江湖豪客藏在自己工作場所裡,這可不是一般的龜奴小廝能辦到的事情!

如果你還是不信,在《鹿鼎記》裡明確寫了,韋爵爺他在皇宮裡發了大財之後,喬裝前往麗春院去探望自己親媽韋春花。

這時,整部《鹿鼎記》都過了三分之二的篇幅,連九難與阿珂都登場了。

可等韋小寶趕到麗春院的時候,韋春花的房間裡居然還有要求陪歇的恩客……算算年紀,韋春花此時可得四十出頭了!

年逾四十還得親自操刀上陣,你說這種歸宿好還是不好?

好了,正事說完,以下是閒話時間。

小說中曾提到李安萍懷疑有身邊人與外間勾結,私自偷了自己珍藏的錢母鑄造花錢。關於這點,有好事者表示看不明白,而且覺得只要搞到一枚花錢就可以拿著去鑄造花錢。

如果對古玩交易有一些瞭解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中國古錢幣有‘子母錢’之分,比如看起來‘一樣’的乾隆通寶,一個人手裡的值三千多,而另一個還不到兩塊。

這是因為人家三千多的那枚是母錢,一種先鑄造出方孔圓餅形狀的錢板,再請巧手工匠將具體花紋一點點鏤刻在錢板上的錢幣。

之後再請其他工匠拿著母錢翻砂鑄模,這些用砂模澆灌銅汁大批鑄造出來的就是子錢。

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砂模的質量很差,不但鑄造出來的子錢比母錢粗糙很多,這砂模還是一次性的……用過就廢了。

絕對不能用子錢翻砂鑄模,這樣鑄造出來的‘子子錢’會更加粗糙,甚至可能會缺失部分花紋。

這就和你把一張照片先上傳上網再下載回來一樣,由於在上傳下載的過程中出現資料丟包,照片的清晰度會嚴重下降!

拿到母錢,隨便一個翻砂小工都可以造模鑄錢,這樣造假幣所耗費的成本少,也不用驚動太多的人。

而能雕刻母錢的巧手工匠就是最最稀缺的技術工種,就算京城也就十來號人有這門手藝,而小一點的城市(比如承德),壓根就沒處找去。

話趕話說到這裡,再順路說個有點關係的故事。

常看民國劇的人一定對這個場景不陌生:商人接過顧客手裡的大洋,總會先放在嘴邊用力吹一下,再放到耳邊去聽。

為啥鑑定大洋真假的方法是先吹後聽呢?大洋它會說話?

按照一般套路,鑑定者不應該先仔細觀察大洋上面的鏽色與花紋雕工麼?

根據現代技術檢測結果,一般民國大洋的含銀量在83%-89%(需要加一點銅來保持銀幣的硬度),如此高純度的銀幣可以簡單視為同一材質。

因此在氣流快速透過其表面時會引發整塊金屬的共振……鑄幣白銀的純度越高,這共振效果就越強,而鑑定者就是根據銀幣共振時產生的獨有嗡鳴聲來快速鑑定真假。

而假大洋則是因為鑄幣時使用的金屬中的白銀,被人用密度相差不大的鉛換掉了!在造假者精妙的計算控制下,真假大洋無論是外形圖案,還是重量體積都幾乎一樣,靠肉眼很難區分真假,就只能靠嘴來吹了。

至於市面上為啥會出現這麼多假大洋……這些假大洋根本就是北洋政府自己造的假幣,專門用來彌補財政虧空,給政府僱員發工資的。

(工資不全是假幣,但可能真七假三,至於花不花得出去,要看個人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