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明第一狠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八十章 出使薩非帝國(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百八十章 出使薩非帝國(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劉興明對於薩非帝國的瞭解只停留於紙面上。

這還是皇帝陛下早先寫過一本《論波斯帝國史》的功勞。

以皇帝陛下的論調,薩非帝國的統治者沙赫是根正苗紅的波斯人,這直接決定了其立國的正統性。所以皇帝陛下也把薩非帝國叫做波斯第三帝國。

與之相類似的,皇帝陛下還寫過另一本書,叫做《大食異變史》。

這本書講的是大食帝國如何一步步的被奧斯曼帝國取代,哈里發如何一步步的成為蘇丹。

本來劉興明對這些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但透過閱讀這兩本書籍,劉興明對類似的知識有了個大差不差的瞭解。

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真的有一天會作為使者出使薩非帝國。

就像是當年張騫出使西域一樣。

當時的西域對於大漢也是幾乎陌生的存在,但正是因為張騫的出使,使得西域一步步的走到大漢的治下。

如今大明面臨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

區別就在於劉興明要去到的地方是更遠的薩非帝國,比西域更遠的地方。

準備工作自然是要做的充足一些的,劉興明首先從李定國那裡取來了國書。

這是皇帝陛下寫好的成稿,只是沒有明確使臣,只提到了由李定國全權負責。

所以李定國又寫了一份親筆書,提到了授權給劉興明的細節。

如此一來劉興明就成了名正言順的使者,可以代表大明出使了。

但這只是解決了身份問題,還有其他類似的問題。

其中就有禮物的選擇。

說是禮物也好,說是賞賜也罷。

總之多少得有個表示。

這個禮物不見得有多貴重,但多少要有代表性。

劉興明的選擇其實有幾個,其一是瓷器,其二是絲綢,其三是茶葉,其四是漆器。

這四樣都是大明如今最能拿出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當年絲綢之路極盛之時,這四樣東西也是在絲綢之路上廣泛流通的。

這四樣東西著實是各有千秋,劉興明一時就犯了難,他遂第一時間前去向李定國請教。

晉王殿下見多識廣,這種事情一定有主意。

果不其然,李定國在聽了劉興明的奏報後稍加思索就選擇了絲綢。

道理嘛也很簡單,瓷器漆器雖好,但畢竟不易於長途運輸,很容易碎掉。

茶葉呢雖然易於運輸,但顯得不那麼華貴。

如果用來做兩國之間互贈的禮物,多少顯得有些不合適。

綜合比較下來,也就是絲綢最合適了。

不同於一般的布匹,絲綢十分珍貴,緙絲工藝下的絲綢甚至可以比價黃金。

拿這種珍貴的絲綢出去不會丟大明的臉,不會丟皇帝陛下的臉。

劉興明仔細一想,覺得李定國說的很有道理。

既然大明此次是想和薩非帝國合作,那就得拿出誠意來。

且不管薩非帝國的回禮是什麼,大明的禮物絕對不能跌份。

選好禮物之後無非就是選擇護衛了。

劉興明的親兵在上次烏爾城之戰中死傷殆盡,他只能從他的父親劉體純那裡抽調一些士兵。

對此劉體純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這是他的兒子,是他最看重最珍重的兒子。

劉體純當然不希望劉興明有任何的意外,他要竭盡所能的保護劉興明,讓他不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

最終劉興明挑選出了五百人,劉體純不放心又給增加了五百人,最終湊了一千人整。

擇日不如撞日,劉興明思忖一番後當即就決定出發。

包括李定國在內的一眾將領設宴為他踐行。

都說西出陽關無故人。

可他們現在已經在比陽關更西更遠的位置。劉興明要帶隊穿過河中,前往薩非帝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是何等一個挑戰啊。

劉興明非但沒有感到絲毫的恐懼,反而生起豪情萬丈。

也許他就是歷史的開創者,也許一百年後他的形象也可以像當年出使西域的張騫那樣躍然紙上,永垂不朽。

有無數新的東西等著他去書寫,他將不僅是歷史的參與者,還是見證者。

伊斯坦布爾。

僧格坐在庭院裡,望著不遠處泛著寶石藍色的海面,心情很是複雜。

原本以為入宮面聖見過蘇丹陛下之後,很快奧斯曼帝國就會採取行動,對大明用兵。

可現在看來蘇丹陛下並沒有向他承諾任何事情,相反把他晾在了一邊。

僧格最怕的就是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這意味著蘇丹陛下根本沒有把他說的事情當做一回事。

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蘇丹陛下確實對東方有興趣,但他的注意力目前只是放在了遠征歐洲上。

那他現在算什麼?在奧斯曼帝國避難嗎?做一個富家翁了此一生?

僧格要的可不是這個。

他要的是打回去,復仇明軍,讓李定國跪在他的面前乞求求饒。

他曾經受過的那些侮辱都要讓李定國和明軍將領們加倍奉還。

而這需要蘇丹陛下向大明用兵,大舉用兵。

單純的幾萬人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僧格需要奧斯曼帝國出最少十萬人,不是二十萬人。

都說奧斯曼軍隊所向披靡,舉世無雙。

僧格十分想看到奧斯曼大軍越過蔥嶺,進軍河中,從而進攻西域。

可這似乎漸行漸遠。

不行,他絕不能被蘇丹陛下遺忘乃至於淡化印象。

一旦如此,再想引起蘇丹陛下的注意就難上加難了。

要知道,蘇丹陛下日理萬機,一天中見的人不計其數。

也許過上幾天後蘇丹陛下就會把他這個人忘記了。

僧格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

但是這一切都得仔細籌劃,絕不能莽撞。

畢竟這個時候再入宮面聖肯定會引起蘇丹陛下的反感,最好是藉著蘇丹陛下出宮遊玩的時候設計一場偶遇。

這樣蘇丹陛下絕對不會感到尷尬和厭惡。

對僧格來說,現在必須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

僧格又想起了第一次帶他入宮的那個宦官。蘇丹陛下的行蹤肯定是宦官最清楚了,如果僧格可以賄賂到這個宦官就能掌握蘇丹陛下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