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袁耀傳最新章節列表 > 444、沒有官渡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44、沒有官渡啦!

袁耀在陳留與趙雲和董貴妃快樂玩耍的時候,河北的袁紹終於不顧田豐的反對,在其他一眾謀士的撮合下,從河北出兵,進發兗州去了。

只是此番袁紹與曹操的大戰,可就與歷史上的很是不同了。

彼時,老爹袁術已經稱帝,被幾方殺敗,早就是苟延殘喘之間,再過的幾月,就要嘔血而死。

“好岳父”呂布更是好不得哪裡去,必自己老爹敗亡的還要早。

曹操更是佔有許都,豫州與徐州皆在其掌握。

與如今不足兗州一地,是不可同日而語。

歷史上,這曹操與袁紹的大戰,可謂是曹操自己選的決戰場所,官渡!

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瀕臨汴水。

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洛要隘,東下淮泗,為許都北、東之屏障,是袁紹奪取許都的要津和必爭之地。

加上官渡靠近許都,後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

而然這會因為袁耀的存在,那特娘的許昌都丟了,曹操一眾主力皆在濮陽,曹操自然不會再把決戰之地放在官渡。

相反,這官渡對曹操而言只是一個側翼方向。

如今的重點,是正兒八經黃河渡口,延津港!

只要那袁紹從正面跨過延津,就能逼迫到曹操的面門上。

然此回本就兵力不足,又沒有關羽相助的曹操,該如何殺敗那袁紹呢?

或者說,是根本殺不過袁紹,就在延津,就會慘敗而歸!

新的史書,眼看就要重新書寫!

而袁耀,暫時卻還只想當個旁觀者,看看那曹操,還能創造奇蹟否?

...

要發兵伐曹,袁紹自然也得跟著袁術伐劉表一般,要先尋個大義來。

是以有些事情變的,有些事情卻還沒變。

國丈董承被曹操夷三族,訊息傳到河北,也給袁紹出兵的藉口。

當即又是叫的陳琳書寫檄文並公開釋出。

檄文中把曹操罵得是狗血淋頭,無法忍受。

也知道那袁紹如今平定河北,欲要南下,自己是其首當其中的攔路虎。

撕破臉皮,已經在所難免。

只能放棄了聯合袁紹的想法,轉頭與袁紹展開決戰。

至於南面的袁術,其受了大司馬一職,倒是似乎被穩住了。

再說,現在曹操也不可能再兩頭相顧了。

真要是袁術袁紹一起來,那曹操也別玩了,去漢中投奔劉備去算了。

...

冀州,鄴城。

袁紹這會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

也難怪如此,全據河北,袁紹這會真叫是帶甲十萬,非常人可比。

大殿之中,袁紹正是點將道:“今起南下,吾欲要先尋一先鋒大將,進伐白馬,何人願請戰?”

諸將未開口,卻聽沮授當即出列道:“南下伐曹,還當是大將軍親自領兵而伐,方能有備無患。”

沮授與田豐是很不同的。

本質上,他也同意田豐的說法,等著那曹操與袁術決戰,自己到時候坐收漁翁,不管是接納曹操也好,還是趁其不備,偷襲也好,都將立於不敗之地。

然袁紹不應此計,沮授也不會如同那田豐一樣剛而犯上,死命相勸,只是繼續為袁紹出謀劃策。

可惜,這沮授的話袁紹現在也不想聽。

為何?

因為其三子袁尚又生病了!

這袁尚也算是體弱多病的很,沒事就會生出一些毛病來。

偏偏每次都還生病生的非常湊巧,一到了關鍵時刻,總得拖著袁紹的後腿。

袁紹也當真是疼愛這袁尚,一旦其生病,那是要麼沒有心思親自出兵,要麼就索性連打仗的心思都沒有了。

此刻,聽得沮授要叫自己親自領兵而出,也是連連搖頭,只是不應。

賬下大將顏良見狀,即刻出列道:“區區白馬,安得用大將軍親征。只叫吾顏良領兵,定能破之!”

沮授見得心中卻有些著急。

不由暗自思慮道:“顏良性格急促狹小,雖然驍勇,但不可以讓他獨自擔任大將,是為一夫之勇。”

然雖然有的此念頭,沮授在這大殿上卻不能直接說起。

他畢竟不是田豐,多少還得照顧照顧大將的情緒不是。

然不說的緣由,哪裡能叫袁紹放棄打算。

卻見袁紹見得顏良請戰,當即大笑道:“有顏良出馬,那白馬必是手到擒來!”

旋即就是交出令符,使顏良為前鋒大將,殺向白馬。

其餘謀士雖各有打算,然見顏良已得令,自無多言。

實在也是因為顏良在袁紹軍中威名不可輕。

昔日少府孔融,就以袁紹軍中顏良,文丑勇冠三軍,而勸諫曹操應該投降袁紹。

可見這顏良是多有名望了。

而沮授眼見事已說定,憋在心中的話語卻不得說,只能默默放在心中。

...

說起來,這沮授可當真也是特別的很。

對袁紹那是忠心懇懇,袁紹卻常常不用其計。

當初其與田豐,共同勸說袁紹迎奉天子。但淳於瓊等人認為要復興漢室太難,而且迎立漢帝會削弱自己的權力,勸袁紹不要用此計策,袁紹於是放棄。

後認為諸子分立乃是取禍之道,曾也勸諫袁紹道:“世稱一兔走衢,萬人逐之,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義。”

這理由,可以說是說的娓娓道來,極為有理。

偏偏這袁紹就覺得諸子皆是大才,堅持是要令四子各據一州,以觀察其能力。

沮授是出門就嘆息:“禍其始此乎!”

隨後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不但沒有被袁紹採納,反而被削弱兵權。

在官渡之戰中,沮授提出緩進戰術,不被採納。

在烏巢被燒前夕,沮授提出外表護糧,又不被採納。

在袁紹大敗後,沮授被俘獲,拒絕投降。

最後,沮授欲回河北,事敗被殺。

你瞅瞅這經歷!

整個三國,咱還真找不出那個謀士比沮授更悲劇的了。

那特娘的在戰略大方向上,就沒被袁紹給採納過的。

然而就算如此,沮授最後還要歸的北方!

正所謂:“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