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山不轉哪水在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一章:只要心中有夢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一章:只要心中有夢想

柳福水聽了,美滋滋的笑,用一種無比生動的語言,把兩人在廣交會上,推銷竹器工藝品的經過,仔細地說給柳灣村人聽。

柳灣村人聽了,立刻睜大眼珠子,不敢相信地嘖嘖嘴。

我的乖,這柳灣村的村幹部,現在都咋啦。

看他們現在,一個個精神抖擻的樣子,難道是集體開竅啦。

好比這次,柳福水與彭翰林兩人,只是在陳葫蘆的調遣下,跑到廣交會上隨便轉一圈,就能為柳灣村的竹器工藝品,拿回六百萬的大訂單。

那你說,柳灣村人何時敢這樣想,單單用毛竹編制出來的生活用品,也能值這麼多的錢。

於是眾人,一窩蜂地朝著長條桌前湧。

不相信的問:“柳副村長,聽你這樣講,那咱們少村長還真成神啦,說他從哪得來這個訊息,就我們柳灣村漫山遍野的青竹,也能賣上大價錢?”

“你以為呢!”彭翰林聽了,得意洋洋一聲叫。

玄乎的問:“諸位,可知這次的廣交會之行,讓我是真開了眼,不僅跟外國人簽下合同,人家還提前預付我們兩百萬的定金,何況人家還講,只要我們出口的竹器質量過硬,樣式又新穎,別說區區的六百萬,以後六千萬或者六個億的訂單,那都跟雪片似的飄來!”

“啊!”臺下人聽了,是不安的喊。

不僅是歡欣鼓舞,更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樣子。

茫茫叫的喊:“少村長,你可真牛逼,說你又沒讀多少書,咋就知道這個竹器能賣錢,而且還能賣上大價錢?”

陳葫蘆聽了,用手撈撈腮。

不好意思的站起來,用手指指身旁的譚湘蓮。

靦腆的說:“鄉親們呀,說我陳葫蘆,那有這麼大的能力,還不是譚書記,經常逼我讀書看報,不僅推存各種實用好看的書給我,還囑咐我到了大上海,一定多留意大上海竹器工藝品的銷售情況,我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聽人講廣交會的竹器工藝品很暢銷,於是便裝著膽子,讓柳副村長與彭翰林大膽走一趟!”

陳葫蘆這樣講完,並沒搞出那種顯擺的樣子,而是不好意思的笑。

柳灣村人見了,情緒一下子被他渲染起來。

說這個陳葫蘆,這不當傻子才多少天,看他為柳灣村做出的一樁樁事,咋就這樣招人疼。

還有他,只是動動嘴皮子,便讓柳福水與彭翰林兩人,在廣交會上拿下這麼大的一個訂單子。

那你說,柳灣村人會咋想。

於是眾人,也不在乎主席臺上,其他村幹部們的想法。

而是振臂高呼的喊:“少村長,少村長……”

呵呵,鄉親們呀,可知你們這樣一搞,還做出這種振臂高呼的表情來,讓其他的村幹部們咋想?

不說別人,單說譚湘蓮,就你們現在搞出這個無比崇拜的架勢,讓她情以何堪。

不僅把她的風頭蓋了,主要是傷了她自尊。

還有這次,柳福水與彭翰林兩人,只帶回區區的六百萬訂單,就把你們搞得如此不淡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知新客船,可知斜型電梯,可知小街的修繕,還有柳灣村的整體規劃,那件事不比這六百萬牛逼?。

呵呵,說到這裡,是要特意的介紹一下。

你們是不懂,也不能這樣簡單的作比較。

因為這次,柳福水與彭翰林兩人,帶回這六百萬訂單,不僅關係到柳灣村家家戶戶的利益,更讓柳灣村人看到了希望。

因為柳灣村人,都會竹器的手藝活呀。

那你說,陳葫蘆以前做的事,只是在為村裡的公共設施做改變,而不像這次的六百萬,卻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那他們現在,搞出這種歡聲雷動的舉動,其實很理解的。

所以陳葫蘆,望著臺下的幾百號人,此時搞出這種排山倒海的陣勢,是果斷的一揮手。

大聲的問:“好啦,差不多就得啦,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心中這點小九九?”

“是呀,少村長,不瞞你講,我們就是在想,如果這個竹器品的訂單,可以源源不斷拿到手,那你們柳灣村人,不是每家每戶都要發大財!”臺下的人聽了,竟毫不隱瞞的喊。

譚湘蓮聽了,佩服的點點頭。

原來柳灣村人,搞出這個瘋狂的舉動,根基在這裡呀?

於是她,快嘴的接過話。

笑眯眯的說:“鄉親們,實話跟你們講,在我看見大夥對少村長,搞出這個排山倒海的架勢來,不僅沒有一絲的醋意,心中反而特別的美妙,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叫心中有夢想,才可以朝著夢想的方向前行,那我現在問問大家,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怎麼辦?”眾人聽了,無厘頭的朝她望。

因為大夥,真沒明白譚湘蓮講這話的意思。

譚湘蓮見了,俏皮的撇撇嘴。

輕盈的說:“接下來,我們是不是要用最好的手藝,編制出最好的竹器,這樣才可以接下源源不斷的訂單?”

“是呀!”眾人聽了,好像才回味過來。

立馬揚起手臂,又搞出這種震耳欲聾的架勢來。

譚湘蓮見了,是冷靜的一揮手,立刻把這種燥熱的場面平息下來。

認真的說:“所以呀,大夥接下來,先別忙著編竹器,而是在柳副村長的帶領下,到村小學的教室裡參加培訓,我都找過老篾匠好幾次,由他來指導大家編竹器,可好?”

“好是好呀,可老篾匠的手藝,一般不往外傳的?”人群中,有人擔心的問。

譚湘蓮聽了,感觸深重的點點頭。

糾結的說:“是呀,關於這點,我是早有所聞,且在柳福水與彭翰林前往廣交會時,我便去做老篾匠的工作,可……”

眾人見了,才知譚書記也吃了閉門羹。

因為老篾匠,在柳灣村是出了名的老頑固。

一輩子沒取老婆不說,還孤苦伶仃一個人。

只是到了晚年,無法度過這孤單寂寞,才破例收柳福水做徒弟。

可問題是,等他有心收柳福水做徒弟,市場上卻流行起塑料袋子。

那你說,誰上街買東西,還挎著個竹籃子?

所以柳福水這個篾匠,算是個二百五的篾匠,只是學到了老篾匠的皮毛,要是編個竹籃子或者竹椅子還行。

可要是編制竹器工藝品,那是八字還木有一撇。

所以柳灣村人,聽到譚書記這樣講,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柳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