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長生十萬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千八百二十六章 諸子之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千八百二十六章 諸子之上

學無涯在稷下學宮,其實過的並不是太好,他哪怕身為螻蟻,依舊會被人踩踏。

畢竟在當時,稷下學宮百家匯聚,雖然各家聖賢都有道德,哪怕因見識不同爭吵,卻也不至於傷了和氣。

但百家麾下的年輕弟子,互相爭吵之時,難免會出現摩擦。

而到了最底層,彼此之間的爭鬥、糾紛、摩擦,那就在所難免了。

學無涯是老實人,所以被百家弟子呼來喝去,到處打掃衛生,替人跑腿倒垃圾。

對此,有人替他不平,但學無涯卻很平和,只說了四個字“君子不爭”。

無人知道的是,學無涯在給百家弟子跑腿的空擋,也在偷偷的汲取百家的知識營業。

也正是因為為人熱情,諸子聖賢傳道之時,學無涯站在最下方,拿著掃把聆聽,其實也沒人會打理。

一個掃地的螻蟻而已,便是聽到了諸子講法,那又有能有什麼意義?

學無涯的資質,放在當時的儒家,只能算平庸,但他能進階大儒,其實也是有實力的。

或許他比不上七十二半聖,也不如很多出風頭的大儒。

但他卻能聽諸子傳道,視野比任何一家弟子,都開闊了百倍!

在海量的知識面前,學無涯驚訝的發現,諸子的學說看似矛盾,其實也有很多想通的地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學無涯不夠聰明,但他卻很勤奮,每天聽課之後,都會點著蠟燭,在寢室內奮筆疾書,默默記載諸子的言論。

諸子思維的分歧,其實學無涯看不出來,也看不懂。

但諸子經常碰頭辯論,學無涯在一旁打掃衛生,也就聽出了區別。

一晃三年過去,孔聖離開了稷下學宮,返回中原,繼續周遊列國去了。

但學無涯卻沒走,而是留在了稷下學宮。

不是學無涯不想走,而是百家之中,那些常駐學宮的中下層弟子。

他們很多都去找關係,想讓學無涯留下來。

一個兩個也就算了,諸子百家的小領導,居然都去找關係,託人去儒家說請。

就這樣,學無涯這個人,正式進入孔聖眼線。

學無涯聽了三年百家傳道,氣質變得越發內斂,看起來越發的不起眼。

但孔聖何等人物,一眼就能看出學無涯,資質的確不行,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那已經是運氣。

雖說孔聖也知道,百家那些弟子,是想讓學無涯留下來打雜,這樣他們能偷個懶。

但孔聖也知道,學無涯留下來,繼續這種模式,比他離開更好。

雖說孔聖並不看好學無涯,卻也對他一番勉勵,肯定他走的道路,

孔聖自然不會知道,他一番勉勵,讓學無涯很激動,變得越發的謙遜。

而後數年時間,學無涯都呆在稷下學宮。

每一年,都會有各家的聖人,輪流到學宮講課,而學無涯則一定站在一旁,充當雜役和僕從的角色。

學無涯雖然不起眼,但一晃多年過去,諸子都習慣了學無涯的存在。

廢話!

一旦諸子講課口渴了,學無涯立刻將溫度適合的茶水遞上,時候拿捏絕對恰當好處。

若是諸子衣服髒了,學無涯立刻去洗,並殷勤的打掃衛生。

這樣一個貼心的奴才,諸子自然高興,也曾有聖賢動了帶走學無涯的心思。

但因為學無涯牢記孔聖的話,都婉拒了諸子,說自己資質太笨,留下學宮就行。

如此,學宮諸家子弟不斷更迭,學無涯卻依舊在。

學無涯發現,不同的時期,哪怕是一家之言,也會出現互相矛盾的地方。

但學無涯耗費多年時間,將諸子言論整理,將那些相同的學說,一條條的進行歸納。

但最後,學無涯發現了一個,孔聖都不曾知道的秘密。

那就是!

原來天下萬道,其實修煉的根本,其實都是一樣的,歸根結底,唯有四個字——逆天而行。

而所謂的“成聖”,其實就是透過各種手段,不斷的強大自身,對蒼天索要資源的過程。

而一旦自身足夠強大,不再需要對天索要資源之時,那就能擺脫天道的束縛。

到了這個境界,強者無欲無求,再也沒了凡塵慾望,也不會心生爭鬥之心。

廢話!

凡人的愛恨情仇,都在天道規則之內,都是對天爭奪資源的過程。

聖人不需要這些,自然顯得超凡入聖,讓世人宛若神祗。

但聖人也是人,百年之後,聖人也會死亡,化為一杯塵土。

所以學無涯認為, 聖人只是在百年之內,短暫擺脫了天道限制,卻依舊在天道規則之內。

想要徹底打破束縛,隨心所欲的話,唯有——屠天!

“這學無涯其實並非庸才,他能將百家知識都吃透,雖說力量不如諸子,但其實他對世界的見解和眼光,其實已經超越了諸子。”

但看到這裡之時,葉秋不由微微頷首,對這叫學無涯的人,產生了幾分敬佩。

葉秋本就是孔聖的大弟子,七十二半聖的大師兄,當年孔聖在稷下學宮三年,葉秋也在此地求學。

葉秋長生而不死,但這只是時間上的長生,對學術而言,卻並非如此。

一種學術從無到有,從混沌未知,逐步到建立框架,並推廣而被世人接受。

這個過程極為漫長,便是十萬年時間,可能都是短暫。

孔聖創儒家,他雖比葉秋年輕九萬多歲,但這思維的火花,卻足以堪比百萬年的大修者。

諸子百家的學識,葉秋都記在腦海中,可能比學無涯記錄的,還多至少百倍!

但那又如何?

葉秋的腦海,只是如一個無限量的硬碟,能大規模的儲存各種東西。

但將所有知識吃透,並進行歸納整理,還要另闢蹊徑,這就很困難了。

就好比在中原,哪怕是一個小學生,他無論想知道什麼,都可以上網搜尋。

但難道小學生的學識和眼光格局,就能和那些科學家、國學大師媲美?

大師知道的東西,你是能網路搜尋出來,但如何整理和運用這些知識,並化為一套系統流程,你能做到?

葉秋有這個能力,但他所學浩瀚,他自然沒興趣,去整理歸納百家資料。

但學無涯,卻做到了!

而且學無涯,還得出了屠天的結論,這非常了不起!

那麼問題來了,學無涯接下來,他會如何抉擇?如何去屠天呢?

帶著好奇,葉秋繼續往下看,臉色漸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