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李朝萬古一逆賊最新章節列表 > 27.似有波濤再興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似有波濤再興事

三個人正說著閒話,背後人群突然騷動起來,一騎快馬毫不避讓人群,就大街上直驅而前。

雞飛狗跳,哭爹罵娘之聲不絕於耳。洪大守趕緊拉著兩個人往街邊稍稍。他可是自認自己的命比滿清的韃子皇帝還金貴,不想無緣無故就被撞死了。

“什麼情況啊?”金斗吉差點跌了一跤,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昨晚耕田太用力了的緣故。

“我看肯定是八百裡加急的軍情。”洪大守一時迷糊了,嘉慶六年的年景,有什麼大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禧著看著一晃就沒影的驛兵,大膽猜測起來,“原來清國也是連年叛亂起義不止哦。”

“起義?”洪大守突然有些印象。

幾人走回會同館,才坐下,連午飯都沒想著要張羅呢。和蜂窩煤一樣的通政司衙門還有兵部衙門裡各種訊息就已經傳遍了大街小巷,真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福建同安人蔡牽組織無法生存下去的船工漁民,起兵反清!

起義軍先是在漳州和泉州等地轉戰,不斷招募和收容響應起義的百姓。而由於蔡牽的起義並沒有攻破州縣,也沒有打殺官吏。

所以此前地方官府一直以海盜賊匪來處理,並不向燕京彙報治下出現了大規模的起義軍。

就這麼一直糊弄了兩三年,蔡牽的人馬越聚越眾,勢力不斷發展,願意參與反清起義的貧民極大的增強了蔡牽的實力。

最終,蔡牽集合戰船八十艘,聚集大兵攻打福建的鎖鑰廈門。

金門鎮水師總兵吳奇貴望風而逃,一鎮水師不戰自潰,徒然將數十條大小戰船以及無數軍械拱手送給了起義軍。

而廈門的清軍遊擊武克勤尚算有兩分膽氣,集合兵船人馬,配合廈門大擔山、小擔山炮臺,準備邀擊蔡牽起義軍在外洋之上。

但是很可惜,武克勤有膽氣,但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本事。一個照面就被蔡牽打得丟盔卸甲,水師全軍覆沒,武克勤當場戰死。

起義軍乘勝追擊,兵臨廈門。汀漳龍道道臺百齡和廈門海防同知陳廷梅一同被圍城中,福建沿海局勢糜爛,官軍退避三舍,無人敢救。

蓋子徹底蓋不住了,福建巡撫張師成只得快馬加鞭奏報朝廷,請求浙、粵兩省水師馳援閩省,救援在地官軍。

而且蔡牽此刻也終於公然打起反清的旗號,被起義軍擁立為鎮海威武王,號稱有戰船數百條,擁眾十二萬。

一度攻入廈門,陳廷梅被俘而死,閩省竟無可用之兵!

洪大守其實聽到起義兩個字,就大致猜到是哪位了。畢竟在嘉慶朝,滿清的統治雖然已經遭到沉重的打擊,各種會道門的起義不斷。甚至如同白蓮教起義這樣席捲數省的大規模起義也已經發生,但嘉慶六年卻是勒保統率五省官軍底定白蓮教起義的當口。

大規模的起義軍已經被消滅和擊潰,剩下的小股人馬不得不進入山區轉戰。

這個當口,還敢跳出來的,那當真稱得上是一聲好漢了。

燕京的八旗和百姓自然不會有數千裡外,身處於起義軍中心百姓的緊迫感。只不過所有人的茶餘飯後,又多了一個可以打發時間的談資。

就算高高在上的嘉慶皇帝和軍機大臣們連他們的豬尾巴小辮都揪下來好幾根頭毛,也改變不了市井把這樣的軍國大事當作兒戲對待。

張師成捂不住蓋子,索性就放飛自我,只要有事就往燕京送八百裡加急奏報。反正他治下出現起義軍,還稱了王爵,甚至攻破州縣,他的巡撫也當到頭了,不如就破罐子破摔。

果然幾天之內,接二連三的敗報飛快傳來,先是安平府(就是呆灣府,但是涉政)駛往福建的糧船被劫,軍糧稻米數千石丟失。

隨後汕尾的上汕失守,浙江溫州鎮水師總兵胡振聲統率二十四艘霆船來戰,被蔡牽於閩東洋麵以堂堂之陣擊敗。胡振聲戰死,溫州鎮水師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隨後廣東起義軍朱濆也帶領大小船隻百餘條投奔蔡牽,兩者匯合,勢力大漲,合兵一處,乘勝攻打安平府。

全臺震動,各地反清武裝接連響應,海路兩師數萬人馬包圍安平城,連臺北雞籠、淡水等鎮都大為動搖 。

已經出現打下安平鎮,割據臺海,稱霸一方的苗頭!

康熙年為了平定明鄭勢力,滿清朝廷花了多少心思?死了不知道多少人,耗費了不知道多少銀兩,才告功成。

乾隆年林爽文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旋起旋滅,只因起義軍沒有隔絕滿清水師於海峽的能力。

而蔡牽不同,他是真有大小戰船四百餘艘,如果攻克安平,以水師截斷滿清援軍。全臺傳檄而定,不費吹灰之力。

那麼以臺島為跳板,先取澎島,再取舟山、金廈、連江諸島。

只要水師在,便又是一個明鄭!

…………

“不曾想,一個海盜居然也有這般聲勢。”洪大守幾人此刻正在一家飯館打牙祭。

“怎麼天底下的官兵都是這個鳥樣,鐵山的是這樣,義州的是這樣,沒想到連清國的也這樣。”金斗吉放下筷子。

“還是清國不重視海防的緣故。”

說白了就是沒有海軍!水師的戰船早就落後世界了,歐洲上千噸的風帆戰列艦縱橫大洋,滿清還在用蜈蚣船、霆船、烏船做主力。

一百五十年前的國姓爺都能造三十六門大炮乃至四十八門大炮的夾板大船,滿清反而是越活越回去。會造風帆戰列艦的工匠現成的都有,可一樣不去造。

“連麗人都知海防之要,樞臣卻蠅營狗苟,矇眼竟作不知。”

“可笑啊,實在可笑!”

隔壁桌一個年輕的書生,用有很濃重的吳語口音的官話在自嘲。

“閣下醉了,莫談國事啊!”

洪大守因為那口吳語而對此人心生好感,出言提醒他,好好的讀書人,不好學他們這群李朝人,他們頂多被驅逐回國,而國人是要問罪的。

“我沈子彝,公車入京,便要去通政司向聖上直言樞臣無能!”讀書人滿飲一杯,重重的把酒杯放在桌上,丟下一個約莫四五錢的銀角子,拂袖而去。

“沈子彝,好生熟悉的名字啊!”

(沒有推薦啦!所以又變回一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