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李朝萬古一逆賊最新章節列表 > 3.寧從山賊不為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寧從山賊不為奴

和林尚沃還有韓三石一番交談,洪景來基本上算是通盤瞭解了五峰山鐵礦最近的情況。

由於義州市場上的生鐵供應短時間內快速充裕了起來,除了監管市面的義州兵馬使,義州府尹也已經知道了五峰山鐵礦的大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和義州兵馬使直接上來要公買十分之一不一樣,義州府尹更加謹慎。

一個敢於領取牌照,正大光明開礦的礦主,絕對不是什麼弱雞。

他稍微一問就知道是前段時間被旌表節婦的豐山洪氏的產業,沒幾天洪景來進士及第,高中探花郎的訊息又傳了回來。

兩西人民由於受到歧視,本來中進士的就不多,洪景來中了探花郎,那就真的是罕見了。再一問提卷的同考官,是驪興閔氏的閔景爀。

義州府尹立馬想起了去年的謠言,說鐵山郡的洪大守(景來)在閔廷爀大監的門下奔走。

所以說文官的悟性比武官高呢,人家就派了一個家人過來問問,也不表示,也不開口。看完就走,二話不說。

“還有哪些人來過?或者派人來打探過?”洪景來騎在馬上。

“太守和縣監都來問過,但是得知是洪大哥的,就再沒說話,後來太守調任,縣監拔去了海州,郡縣就沒人問了。”

林尚沃沒有牲口,跟在旁邊走著,掰著手指和洪景來盤算。

洪景來點點頭,幸好還沒有什麼太重量級的大佬過來。這年頭的李朝官吏已經是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元曲《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如果有什麼兩京觀察使之類的大官看上了這裡,還真不是洪景來有能量擋下來的。之前還是孟浪了,沒有提前找好靠山。

因為五峰山在以前的很多年裡一直是個賊巢,地方官府只要他們不殺官造反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沒看見了。只是如今洪景來辦了執照,算是把五峰山鐵礦洗白,他們就像聞著臭肉的蒼蠅一樣撲了上來。

這種東西很難解釋,同樣是五峰山上的賊。他們當道設卡,攔路搶劫的時候,官府辟易,根本不敢管。還要靠灣商的大行首出面說和,交保護費,才能敉平騷亂。不僅山上的賊不敢干涉,連山下的村莊等閒都不敢來。生怕村裡藏了賊,一刀結果了他們。

可是等這批賊想要洗白,換上合法的良民身份。這些官老爺就似乎渾身上下長了熊心豹子膽,不僅立刻睜開眼看見了這處鐵礦,而且還敢派家人過來勒索和觀察。甚至連說話的聲音都大了不少,氣焰分明囂張。

其中的道理洪景來心裡明白,但終究說不出口。

有人開始關注五峰山鐵礦還只是一樁,另一樁也是林尚沃提到的,六孫這幫山賊的戶籍問題。

五峰山山上山下的“賊”,粗略的算下來總有上千口子,老老少少,瘦壯(這個形容詞可能不太準確,就是老照片上那種明明很瘦卻有肌肉,力氣也足的那種)的漢子從十六到五十的男子就有二三百口。

只要是個男人基本就有當道打劫,或者攻打官廳的經歷,平時在山上採礦,山下種地,就這個世道而言,算是一隻“勁旅”!

洪景來之前未嘗沒有收伏這票人馬的想法,雖然如今才1802年,距離第一次中英戰爭還有三十八年,距離日清戰爭更是還有九十三年。李朝暫時沒有大規模用兵的可能性,但手裡掌握一支力量到底能讓人安心不少。

可問題就出在這個上面!

他們以前是賊!肯定沒有戶籍,或者說早就脫了籍。雖說都是來自於附近的郡縣,但也不可能再回去了。那麼如今要洗白,這個身份問題就不好弄了。

如果重新登記為良民,上千口人,就算金進士等人幫忙,那也不是一筆小錢。該花的工本紙張,以及郡縣戶科吏員等等的工食錢,肯定不能少。

就算洪景來天大的面子,也不可能讓人家餓著肚子,自己倒貼本錢來幫這些人免費工作,起碼上千兩要下去。

而且這樣子操作,他們都是良民,算是大半個自由人,和洪景來沒有任何隸屬關係。洪景來固然可以替他們出錢,以拉攏他們他們,但能不能有效還不得而知。

就實際上來說,對於洪景來徹底掌控五峰山,完全沒有好處。

不是說洪景來不希望自耕農良民增加,或者支援什麼農奴制之類的。純粹是在這樣一個九成以上的農民都是完全的文盲的情況下,加強他們的人身依附,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不然各個都是小農戶,你有你的私心,我有我的想法。對於五峰山這樣一個略微畸形的存在,並不能夠產生促進作用。

洪景來所想的就是這上千口原本的山賊,全部投效到自己名下。他現在是進士及第探花郎,又是館閣貼職陵園郎,遮蔽這麼千百口子,完全沒有什麼問題。

而且理論上,這些人就成了洪景來的私有奴婢。洪景來徹底掌握了他們的生死大權。

別管嘴上說的多好聽,真正要辦事的時候,講什麼XX主義?那不就是開玩笑嗎?還是讓他們做自己名下的投效最簡單,也最放心。

但是很顯然,六孫他們之所以上山做賊,就是因為膝蓋上長了鐵板,跪不下去了。

他們不想再回去做依附在兩班名下的農奴,不想再過受拘束的生活。

這也是都半年多了,這上千口人的戶籍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的原因。

不是不幫他們辦理,是雙方根本談不到一塊兒去。一個想保持自由身,一個想加強人身依附,矛盾很直白,且完全無法調和。

如今還勉強維持著共同發展的局面,但以後肯定不會一直這樣平穩下去。

矛盾的積累只會越來越大,如果不去設法解決,對於創業初期的洪景來而言,絕對是一樁棘手的不能再棘手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