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李朝萬古一逆賊最新章節列表 > 1.東萊巡海備倭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東萊巡海備倭判

一副翩翩貴公子模樣的洪景來,搖著摺扇,穿著絲履,輕飄飄的混進了奎章閣。

守門的那幾個書吏還誤以為是哪家的大少爺,衝著洪景來點頭哈腰。誰叫洪景來用的是成均館儒生的學生證,一塊長條的牛角牌,並沒有用自己官告或者戶牌。

奎章閣是先王正宗大王設定的儲存典章制度,詔書御筆的殿閣。當然啦,大量的王室典籍、重要的存檔記錄也都在。

只要有心翻一翻,到底還是翻出來了,李朝固定會對日本派出通訊使團。

一般在將軍繼位或者去世的時候派遣,規格比之清使團要低不少。

但是李朝確實有專門的對日外交官員——東萊府使。

如果不認識東萊的話,他現在有一個小港口,沒什麼太大的名聲,只是慶尚道一處不起眼的小地方。名字叫做富山浦,可能這個名字大家還是不認識,沒什麼,後來改名叫釜山了。

所以以前的倭亂,豐臣秀吉的大軍率先登陸攻擊的就是東萊。

因為東萊是朝鮮對日貿易最重要的港口,或者說也是僅有的幾個在朝日關係崩滅的情況下還能正常運轉的港口。

由於留朝倭人漸多,幾達三千人之巨,最後甚至開闢了倭館。

即使到現在,也有數百人乃至千人居住在東萊的倭館之中。接受江戶幕府對馬府中藩和東萊當地李朝政府的雙重管轄。

李朝政府對倭館具有徵稅權和檢斷權(司法審判權),對當地居住倭人的管理也已經相對成熟和平緩。

如今在東萊府的倭館建於1678年,(位於今韓國釜山廣域市中區南浦洞龍頭山公園一帶,佔地約十萬坪。)相對於曾經的豆毛浦倭館,草梁倭館被稱為新倭館。

整個倭館依龍頭山的廣大敷地而建,有館主屋、開市大廳(交易場)、裁判廳、浜番所、弁天神社等其他神社以及東向寺、日本人住居等建築。

被允許居住在倭館內的日本人,在對馬藩派遣的館主之下,有貿易擔當代官、橫目、書記官、通詞的役職者及其屬官,以及小間物屋、仕立屋、酒屋的商人。

亦有數名學醫者和朝鮮語學習者滯留館內。在如今這個年頭,李朝的醫學相對日本而言更先進,不少日本的藩醫和町醫來到倭館,學習內科、外科、針灸等醫學知識。

1727年,日本的儒學家雨森芳洲在對馬府中藩設定朝鮮語學校,其中的優秀者便能獲得赴倭館留學的資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去年李禧著說要去東萊,找萊商的柳成用大房,去和日本人做生意,指的就是和倭館中對馬府中藩的商人做生意。

基本上算是二道販子,把中國的絲綢絹緞送到東萊,由日本的商人收走,再由他們轉運去大阪和江戶,形成一條完整的貿易路線。

當然萊商自己也走私,也會開船去日本貿易。畢竟江戶幕府是允許朝鮮持有圖書的商船停靠在對馬和長崎的。

這一點也在荷蘭商人的記載中有很多條目,尤其是1700年前後,朝鮮和清國的船隻在長崎非常多,以至於港口內至多時有上百條數百噸的商船匯聚。

這麼一想,對清貿易做不成,對日貿易應該也不錯,而且日本產硫磺啊,日本還產金銀啊,哪樣在朝鮮不是緊俏貨。

如果去東萊做官,洪景來感覺到也還行,雖然比不上柵門團練使,但也差不太多。

可是東萊府使,這級別太高啦,李朝的府本來就比郡等級高。就和宋朝時候一樣,州的政治級別比府要低。

郡守都要四品了,何況是高一級的府使?像漢陽府尹更是高高在上,乃是一品或者二品的堂上官兼任的要職。

洪景來沒可能一躍而起做上府使這樣的高官的啊,純宗大王看的也是五品以下的官闕,可五品以下有什麼官能對日交涉?

離開奎章閣,剛到家,趙萬永找上了門。

小夥子風塵僕僕的,顯然剛到家,聽到趙寅永說洪景來找,就馬不停蹄地過來了。

兩人一坐定,僕人送上熱茶,趙萬永不顧形象咕咚咕咚的一杯飲盡。

“賢弟這是餓了還是渴了?”洪景來不介意開一下這位的玩笑。

兩個人算是一起做過弊的鐵哥們,又有一些意氣相投,屬於政治理念接近,互相吹牛批比較能吹得來的朋友。

“要是有點心也可以!”趙萬永把茶杯放下,哈哈一笑。

待客的東西家裡不會少,一直預備著的,韓三石道了聲打擾,端進來兩碟點心。

“賢弟自便!”既然人家在蹭點心,洪景來也就不招呼了。

林尚沃從鐵山寫了信過來,此前洪景來讓人仿製織布機、梳理機、紡紗機這些工業機器。圖紙是有的,可惜上次圓明園沒有把實物偷出來。

用那些雲山霧罩,完全只具有形狀的影象還真不如造蒸汽機那樣簡單。

你讓那些鐵匠照著說明書圖紙外加一個等比例模型複製一個蒸汽機要不了幾個月,可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想象仿造,就有點懸了。

反正林尚沃說差的還有點遠,只有一個鐵架子徒具形狀。

距離成功還有不短的路!

“讓世兄見笑了,實在是鄉下莊上粗食淡飯,食不知味。”

“留下用飯吧,有上好的魚白,一炙即可。”

“那便叨擾了!”趙萬永湊過頭來,嘻嘻一笑。

“賢弟過來肯定不是為了一餐飯吧?”洪景來把信收好。

“那自然不止如此,來給世兄報喜,你還要給我發喜錢嘞。”

“你先不要說讓我來猜一猜!”

“願聞其詳!”

“慶尚右道!”

“是!”

“右道水軍萬戶府,東萊!”

“世兄既然早就知道,我就不這麼急了。”

“也不過是略略打聽了一下,你且說來吧。”其實是洪景來猜不到下面了,他只能查到東萊是對日交涉的一線。

趙萬永還以為洪景來早就智珠在握,所任何處,官任何職都打聽的清楚了,於是少了幾分急切,而是緩緩道來。

“東萊府巡海備倭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