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李朝萬古一逆賊最新章節列表 > 30.宣惠廳常平僉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0.宣惠廳常平僉正

洪妃自然是不要洪景來的錢,她就算混的再差,在宮外也有莊田收入,宮內也有日用開銷,再說一日三餐,衣服首飾都是大王掏錢,開銷也就那樣。

所以那五萬兩,她要洪景來掏出來,但不是掏給她用!

她要洪景來拿去送人!

白花花的銀子和錢都拿去送給不相干的人!

而她屬意洪景來去幹的乃是宣惠廳常平僉正,從四品!

看樣子還給洪景來提了一級,步入了四品的級別,而且還是在宣惠廳這樣一個掌管天下貢米收儲的機構,那豈不是天下第一等的肥缺?

再者常平僉正,就是主管宣惠廳常平司(廳)的官。而朝鮮使用的貨幣就叫常平通寶,兩者之間感覺有莫大的關係對不對!

實際全是屁!

宣惠廳是主管天下貢米收儲的頂級肥缺部門,但是常平僉正不管收儲貢米,常平僉正主管發放俸祿!

發俸祿!

發個屁!

李王就是個窮鬼,他發個屁的俸祿!

以洪景來自身為例,他這個禮曹典客司正郎,正五品的京官,自然是是有一份俸祿的。由於朝鮮的貨幣經濟在李朝建國早期不發達,所以一般是用大米和黃豆等實物發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太宗七年(1407年),規定正五品五十六石科田米(或等價的布、豆),實發四十九石。一年分兩次發放,稱為初番和二番,是不是很摳?

不摳啦!摳的還在後面!

世宗二十一年(1439年),《經國大典》從新釐定俸祿,規定每年分四次發放,時間上稱為四孟朔日。正五品可得四十二石,實發三十七石,以米、豆、麥、正布、楮貨(造紙那玩意兒)發放。

仁祖二十五年(1647年),歷經兩次倭亂和兩次胡亂之後,朝鮮的國力遭到了毀滅性的巨大破壞。

最近新的韓劇那個李屍朝鮮第二季裡和洪景來一樣正五品的世子翊衛,偷世子的水梨回家給老婆吃。世子說給他吃肉餅,就把他給收買了。真的有這麼慘嗎?

比這還慘!

因為這時候正五品的官員一年規定只給俸祿二十七石米,而且這回給的是田米,也就是不脫殼的穀子。說白了就是要吃的話,你還要自己去脫殼,然後回家和老婆孩子吃糠吧!

二十七石米還是名義上的,實際到手有一半就了不起了,五品官員一大家子可不就是吃都吃不飽,過得和要飯的差不多!

顯宗十一年(1670年),李王連這點俸祿都發不出來了,表面看上去四海昇平,八道天下終於安寧。所以將正五品的俸祿改為三十石,但是實際上要打一個八九折,也就是直接規定只發二十六石,實發多少鬼知道。

肅宗二十七年(1701年),戲已經演不下去了,李王臉都不要了,正五品從今以後一年只發十七石。

景宗元年(1721年)甲午改革,編訂《續大典》,將俸祿定為每月發放,並沿用至今,規定正五品的年俸為十七石米和豆,米豆各半。

是的,洪景來現在的工資是一個月一石三升米豆,還是陳米新米摻半。

對了,除了幹檢詳的第一個月以外沒有發過!

升了僉正的話可以每個月多領二升米,至於能不能領到就看你的命了。

這也就算了,沒有俸祿拿出來發放,咱不是還可以鑄造常平通寶,發錢也是一樣的,而且銅錢硬通貨,只要銅在那裡,就值錢,這個官不是一樣幹的嘛!

在李朝早期常平廳併入宣惠廳的時候,確實不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個鑄錢的權力是掌握在宣惠廳手裡的。這個常平僉正也確實是肥缺中的肥缺,很多人幹。

但是,又要說但是了,生活不會這樣一帆風順的!

倭亂了!胡亂了!

這個朝鮮就亂了!

首先亂之前李朝中央政府的實權還蠻大,尤其是中宗仁宗大王那會子,社會發展,天下承平,又沒有多少戰事,自然的鑄錢也主要集中在中央的宣惠廳和宮內。

但是後來女真和倭寇勢大,邊疆軍費飛漲,從漢陽搬錢過去很麻煩,於是就開始各地監營鑄錢。中央的鑄幣機構也轉移到了備邊司,常平廳算是半廢,但好歹還能鑄幣。

結果德川幕府早期大規模出口紅銅導致國內貴重金屬開始缺乏後,經過新井白石等人的呼籲,紅銅的出口大規模消減,常平廳徹底完蛋!

沒有廉價的日本銅,鑄造個屁!

朝鮮自己的銅礦那時候就沒有什麼大的發展!

一直到了英正年代,李朝自己的採礦業發展了起來。地方上運營的銀礦多達六十八座,銅礦也差相彷彿,但是都是私營的。

朝廷還是沒有銅!

能掌握的那點銅,都拿去給訓練營廳鑄造銅錢,發放軍餉了!常平廳也就是個後孃養的,啥也沒落著,鑄幣業務幾乎就是沒有了。

所以漢陽諸候選官員,完全視宣惠廳常平僉正為畏途!發不出錢米來,被成均館的儒生揪著滿街打也不是不可能。

這幫士林儒生,也就這些年被打壓了下來。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一個個就是鍵盤俠,治國無術,嘴炮有方。就和有些網路上的下三濫一路貨色,免費的書那真是追的起勁,二百多萬字一毛錢也沒給還上躥下跳。

京華士族出身的官員,在地方上有田產莊園,本身自然是不需要靠什麼俸祿生活的·。所以他們也沒指望過俸祿。但是那些在京中三館學習守選的進士,還有儒生,以及生活困頓的中下層官吏,就很需要這筆錢了。

洪妃讓洪景來去這個位置,免費撒幣給這些窮鬼,自然不是為了邀買人心什麼的。這種所謂的“讀書人”,拿了你的錢也不會說你的好,覺得是天經地義。

甚至還會看你撒幣,覺得你好欺負,欺上臉來!

這你能咋辦,這些人就是一部分“士林”啊!他們一鬧,就是金達淳金祖淳也要退避三舍,總不能焚書坑儒吧。

而洪景來自掏腰包的最大用處就是在這幾個月,讓金祖淳少一樁煩心事。

你是選擇轟轟烈烈到經筵上去和僻派的諸大佬大戰三百回合,還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在後勤上添磚加瓦。

以後金祖淳會怎麼看?

他是要一個嘴炮王,還是實心辦事的,會解決後顧之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