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李朝萬古一逆賊最新章節列表 > 39.出乎意料全反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9.出乎意料全反對

洪景來創辦北學學校這事情雖然也有幾個腐儒嗶嗶兩句,但是到底是已經在朝鮮傳播了幾十年的學問,很是有一批支持者,普通的儒生也見怪不怪了,所以最後也沒什麼人真的對此事拼死阻止。

這倒是讓洪景來有些稀奇,在朝鮮搞近代化阻力這麼小?

直到李禧著的上書送抵漢陽!

對於在仁川構建運河或者說修築鐵道,暫時不觸及京華士族的根本利益,也沒有影響到大多數漢陽百姓的生活。所以除了京商反對之外,連明面上的反對派李書九都不比比一句。

畢竟打擊了京商,可以讓朝廷掌握更多的財稅,不再在漕運上受到京商團這樣一個蛀蟲的挾制。再說接手的松商、灣商、萊商哪個不繼續給京華士族送好處。沒什麼差別,頂多就是換個白手套罷了。

絕大多數時候封建王權和財權是一個相輔相成的存在,封建王權能獲得更多的錢,他的這個中央大樹幹就能維持強壯,甚至日益勃發。其餘的樹枝長得再好再茂盛,也無法挑戰主幹。漢陽朝廷能弄到更多的錢,朝廷的權威也能伸張。

雖然這個權威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附加在洪景來身上,但是現在洪景來擔任執政,洪景來就是某種程度上漢陽朝廷的代表,差別不是太大,天下總歸還是李家的。

但是開港絕對不行!

一開始得到了李禧著的上書,洪景來心中也多少帶點躊躇,畢竟這件事情茲事體大,驟然提出來,肯定會引起巨大的波瀾。作為東亞朝貢體系中的一員,典型的封建儒家社會,“藩臣無外交”的這個概念,始終為朝鮮的國策。

只需要恭順中央大國即可,對於其他的那些國家,瞭解一番,沒有必要做什麼交往。誰叫咱才是“小中華”,故國衣冠在我國,禮儀制度在我國,車架典章在我國,煌煌大明的繼承人便是我國,不屑與蠻夷交往。

所以洪景來可以認可萊商與荷蘭人進行走私貿易,甚至在某座外洋小島上開闢一個貿易港,但是明面上開港貿易,就很不符合整個社會的共識了。

但是直接和歐洲國家貿易,接受歐陸的新科技新知識,卻又是洪景來難以放下的,所以洪景來暫且把上書壓下,只是在豐山洪氏勢道內部商議。

洪景來有召,漢陽的各路大佬沒一個不答應的,自然是紛紛前來匯合。老岳父閔景爀最快,畢竟他又閒又近,大頭女婿又派人來請,來的能不快嘛。

隨後趙萬永、洪守榮、韓確、崔正基等一眾文官,外加李在朝、洪聰珏、李濟初、韓家兄弟、金平淳等武官接二連三的趕到洪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今日請大家來,是為了禧著的上書,大夥兒瞧瞧吧。”洪景來把上書出示給眾人傳閱。

自己則是和閔景爀小聲複述,老岳父總歸要差別待遇一點的哇。洪景來還需要老岳父以文官之首的身份,對此事表明一個不反對的態度呢。

可是閔景爀聽了就直搖頭,表示這不行。甚至都不管還在下面傳閱上書的眾人,直接開口和洪景來說道。

“此事不應該上到議政府,為世人所議論!”

“老大人的意思是?”洪景來沒想到一直做太平官的閔景爀反應會這麼大。

“若是萊商有意與荷蘭夷貿易,在遠洋外海即可,你在朝廷也可以幫他們掩飾。但是在仁川開港,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至禮法體統於何地!”閔景爀難得說這樣的重話,尤其還是對洪景來說。

“沒錯!我國乃是天下禮儀之邦,奉父母上國,怎麼能在私下與蠻夷外交!”一直跟在洪景來身後亦步亦趨的金平淳也立刻表明自己的反對。

討論還沒有開始,豐山洪氏勢道政治內的兩員大將,已經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立場。閔景爀還能接受走私,看金平淳年紀輕輕卻更加封建,直言一切外交都是不應該的。

“我亦知此事難為,所以才暫且壓下此事,議後再論其他。”洪景來當然不會拍桌子和他們吵起來,只是先安撫住。

“北學各項,都是自燕京收錄而來,若說為了些技術就要開港外交,委實是不需要的。只需命遣清使臣,好生收錄便可。”洪守榮到沒有立刻表示反對。

但是他哪裡知道,以前滿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為帝王個人本身的愛好,所以允許那些西洋傳教士,攜帶著大量的西方科學文化書籍前來。雖然同樣禁止傳教,但是卻沒有這般嚴厲的隔絕中外。

可到了嘉慶之後,整個國家日益的封閉,和西方的科學文化交流日益減少,再想要從燕京獲得第一手的西方科學文化知識,就幾乎不可能了。

雖然洪景來還有舍科夫這條沙俄線,但是沙俄本身也是個封建的農奴制國家,那技術水平未必能比那些北學派學者高多少。

如果想要持續不斷的接收西方的各類新技術新知識,那就必須要與歐洲的勢力進行大規模的接觸,保證正常且通順的交流。

“那個舍科夫的馬軍練的極好,您要是為了練兵,完全可以似這般僱傭他幾個人,何必要大張旗鼓的開港外交呢?”韓三石照管著教導兵隊,算是一個見識過近代軍事訓練的朝鮮人。

所以他的態度相對緩和,他認為可以僱傭外國人,把交流僅限在幾個人的小規模。由他們來傳授洪景來需要的技術,這樣幾乎沒什麼影響,也不會引起八道士人的反對與敵視。

“是了,那舍科夫得力,咱們以利誘之,給他個幾萬兩,他還不死心塌地的為咱們效力嘛。到時候再替他尋個家口,生兩孩子。”李在朝也見過舍科夫,知道這個人很喜歡錢財,直接建議對症下藥。

“趙老弟呢?你什麼想法?”見在場的眾人,幾乎都不贊同大規模的開港外交,唯有趙萬永在低頭沉思,洪景來便想聽聽他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