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李朝萬古一逆賊最新章節列表 > 3.書院七百遍八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書院七百遍八道

既然黨內暫時意見統一,洪景來就要著手開始對清核書院做準備。畢竟總要知道哪所書院真的是由歷代先王御賜匾額,有“免死金牌”在身的嘛。

當然啦,即使是那些賜額書院,實際上也不可能像趙萬永家的書院那樣,擁有八萬結田地的免稅權和免勞役權。頂多也就是幾百結,或者一二千結的免稅田,幾十戶百來戶奴婢戶而已。洪景來需要明確歷代先王對他們下賜匾額的同時,所賜予的特權的具體情況。

同時對於全國八道各郡縣的書院、祠宇、私塾等機構,進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和瞭解。不過普查一開始,天下士林就出現了某種騷動。

議政府行文一到地方,地方上的士人兩班就覺得有些不對勁。怎麼洪景來要各地把所有的書院都上報漢陽朝廷,並註明是否是賜額書院。這是想要動地方書院了?應該不至於吧,這要是動了,可就等於和全朝鮮的兩班敵對了呀!

半個世紀以前英宗大王在位期間,就曾經辣手撤除了約三百所書院。但那時候黨爭相當的嚴酷,英宗大王有黨人幫他遞刀子,去消滅敵對黨派。所以主要矛盾還集中在黨爭上面,撤除的三百所書院大多是失敗者和失敗者的同情者所擁有的。

說白了就是清算嘛,這都是老套路了,隱藏在撤除書院之下,充實中央財政,加強封建王權的目標被黨爭這個表面上的議題給遮掩住了。很多人至今都覺得那不過是失敗者的正常下場而已,況且被撤除的三百所書院在英宗大王蹬腿以後,已經大部分重建起來,並享有了比過去更加輝煌的權勢。

是以兩班們雖然心中有所猜測,但是暫時也僅僅只是猜測而已。

洪景來這邊則出了一些問題,眾所周知的,朝鮮經歷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戰亂。一次是倭亂,一次是胡亂,尤其是在倭亂時期,朝鮮文恬武嬉,小西行長和加藤清正居然是一路小跑就打進了漢陽城,初期根本就沒遇上什麼激烈的抵抗。

當時李王和百官幾乎稱得上是落荒而逃,倉皇之色無以言喻,連老婆孩子都不一定有心情帶上,就更別說歷代的文書檔案了。那些二百餘年來的檔案清冊,全都陷於賊手。很快又亡失於大火之中,徹底湮滅。

沒過幾十年,東虜韃子又打進了漢陽城,李王和百官又又又又落荒而逃,那點收拾起來的文書啥的,好傢伙,又全都陷於賊手。亡散失落,好在這一回漢陽沒有全城大火,給他燒成一片白地。

加上前代正宗大王李祘的收集整理,現在漢陽奎章閣、藝文館等處儲存著這二百來年,相對完整的各類典章文書。可以透過檢索,查到這二百年來朝廷的一切政令,以及歷代先王的所有教旨原文記錄。

兩相核對之下,明確可以查到的,歷代先王下次匾額的書院居然有四十七家,小小的有明朝鮮國,居然有這麼多書院可以完全享有免稅權和免徭役權。這歷代的李王是想啥呢,這樣子主動侵害自己國家的稅基,不是給自己老李家挖坑的嘛。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整個朝鮮,居然有幾乎七百所書院,有些文風大盛的縣,一個縣裡居然有七八家書院,整個縣裡的土地幾乎全在書院的名下,根本不存在什麼民田。以大邱地方為例,約佔人口百分之七的不到一百戶兩班,以書院之名,佔據全縣六成以上的土地,且主要是上等的水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佔到人口百分之五十的良民以及中人,只佔據剩下三成多的土地,並實際繳納全郡的所有賦稅,並服勞役。

有人要問了,剩下百分之四十三的人口去了哪裡?當然是充作奴婢了啊!約二千戶百姓都投效在兩班戶名下,以私奴婢的身份,為兩班耕種田地,並且充當僕役。

區區一百戶兩班,透過剝削兩千戶奴婢,便能過上遠勝於一般人的優越生活。還能成為一名“閒人”,讀書上進,參加科舉,進而獲取官職,加強家門的權勢。進一步的壓迫和剝削奴婢,增加自身以及家族的財富。

當然啦,事實上這一百戶兩班,能考上進士,並擔任官職的有十分之一就已經算是不錯了。剩下的人基本上一輩子也就是是個“幼學”,並不具備那種滔天的權勢。說是壓迫奴婢,實際上也就是和洪景來當年在村裡一樣,有那麼幾戶十幾戶佃戶跟著一塊兒過活罷了。

一切查明,洪景來現在可不是愣頭青小夥子了,咱們作為執政,辦事那是有虎皮可以扯的。擁立起來的李?在這時候可不得好好充當一次橡皮圖章嘛,要是這點用處都沒有,咱還擁立一個大王幹嘛。

事情是洪景來挑的頭,但是命令要讓李?來下。這樣起碼可以把像金平淳一樣的封建衛道士的嘴給堵住,你們不是王上聖明嘛,那就聖明唄。這可是主上殿下頒佈的法令,不是咱洪景來發的,你們反對的話,就是反對李王!

先把一部分人的反對氣焰給打下去才是正經!

入宮稟明李?,李?表示茲事體大,容他三思。小夥子面對這樣的大事肯定不敢自己一個人做決定,立刻把自己老李家的那些大臣們給傳到宮裡商議。洪景來既然已經開了口,實際上就只是來通知李?,而不是前來徵求李?的意見。

這種情況下,李?如何避免自己被捲入整場政治風暴中,最好是坐山觀虎鬥,看洪景來和地方上的兩班們猛撕。或者說能在這一場大事中,為李王本身謀求到什麼利益,或者擴張李王本身的王權。

總不能被洪景來推到前臺做了橡皮圖章,啥好果子都落不下來吧。清查了書院,那些田產又不可能充公,要是充公了,怕是全朝鮮的兩班就立刻帶著佃戶門客們起兵造反了。

很快李書九、李尚憲、李相璜等人接二連三的入宮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