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侯府小啞女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9章 三方混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9章 三方混戰

皇帝下旨,昭告天下,討伐劉家父子。

此事天下矚目。

天下世家,各路兵馬,甚至是田間地頭的鄉野村夫,都在關注著事情地發展。

糧草運輸,兵馬出動……

很顯然,這一回朝廷和皇帝不是在放嘴炮,是正兒八經要發兵攻打劉家父子。

得知石溫出征,天下皆感嘆,皇帝的決心很大啊!

為了攻打劉章,不惜重新啟用石溫。

石溫可不是個老實人,一肚子花花腸子,頭生反骨。

朝廷和皇帝就不怕石溫反水,跟著劉章一起反了朝廷?

“本侯當然不會反朝廷!打劉章多有意思,本侯早就想和涼州兵馬較量一番,如今難得的機會,先讓本侯打痛快了再說。”

“侯爺仁義!皇帝得侯爺相助,必定心想事成。”

“皇帝那小子是否心想事成,本侯不關心。本侯就是要向天下人證明,本侯才是當之無愧的忠臣良將。一群眼瘸的瞎子,推崇劉家,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人人都說本侯頭生反骨,可是眼下本侯沒有反。反倒是所謂的忠臣良將造反。哈哈哈……天和元年最大的笑話,莫過於此。”

“侯爺言之有理!”

“侯爺英明!”

“少拍馬屁!攻打劉章不可大意。不要以為劉章的兵馬被司馬鬥牽制,就可以放心。當心劉章同司馬鬥聯手,那樣一來,本侯這一趟恐怕是個灰頭土臉的結果。”

“劉章當真拉得下臉面,對司馬鬥稱臣?”

“不稱臣,可以合作嘛!再說了,司馬鬥好歹也算是‘大齊’的皇帝,劉章和司馬鬥合作不丟人。”

世家都自視甚高。

即便司馬鬥已經稱帝,在天下世家的眼裡,依舊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司馬鬥。

這也是司馬鬥治下,世家數量稀少的原因。

大世家可拉不下臉面投靠司馬鬥,丟人啊!

只有中小世家,三流世家,願意投靠司馬鬥,為家族爭取一條出路。

說不定多年後,小世家也能發展成為大世家,稱霸一地。

這些選擇投靠司馬鬥的世家,在天下各大世家眼裡,已經失去了世家應有的操守,預設被世家圈子除名。

世家不是個東西。

但……

世家也有令人稱道的地方。

否則,一個家族也不可能延續十幾代人,幾百年的時光,數個王朝。

石溫替劉家父子開脫,認為同司馬鬥合作不丟人。

然而,劉家父子可不這麼想。

他們眼中,司馬鬥只配被押在地上往死裡打,根本沒資格同劉家合作。

一個泥腿子,在有心人的謀劃下,久窮乍富,其行事手段,心胸格局可想而知。

司馬鬥手底下,一幫子兄弟,封侯拜相,就是“大齊”王朝的禍亂源頭。

一個個無法無天,耽於享樂,儼然是要坐享成果,就這麼混著吧。

至於開疆拓地,南征北戰,除了少數人外,“大齊”大部分文臣武將都沒那個想法。

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不好嗎?

眼下的局面不錯啊。

大魏打不過來。

邊關前線有幽州兵馬阻擋,烏恆基本上應該打不過來。

至於隔壁的劉家父子,正忙著應付大魏朝廷地討伐,肯定是無暇他顧。

要不要趁著劉家父子被大魏討伐的時候,出兵進攻,收回之前丟失的土地?

“大齊”朝堂為了此事,爭吵不休。

有人主張出兵,趁著豫州兵馬出動之際,說不定能撿漏。

有人反對出兵。

與其勞民傷財,不如坐山觀虎鬥。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司馬鬥拿不定主意。

如果他是一個野心勃勃,志存高遠的皇帝,想都不用想,肯定要出兵,趁機佔領地盤,擴張勢力。

然而……

司馬鬥從山溝溝一個鄉野小民,短短數年時間走到今天,大部分時候都是被大勢推著往前走,而非他本心。

局面越做越大,他的野心也跟著變大。

但是……

刻在骨血裡面的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依舊深刻得影響著他。

畢竟,他能稱帝建國,更像是一個撿漏,運氣爆棚,這個機會正好砸在他頭上。

於是乎,他就成了“大齊”皇帝,帶著一幫老兄弟,開始享受起稱王稱霸的生活。

征戰天下,統一南北,他腦子隱約有這個念頭想法,但是還沒有足夠的決心。

說到底,他的野心,還支撐不起他的成就,應付不了當下的局面。

別人是實力配不上野心。

他全反過來,野心配不上現有的實力。

有種關起門來過小日子的想法,而且這個想法還挺強烈。

當著皇帝,紙醉金迷,這日子多好過啊!

打仗,太苦太累。

世上,沒有比打仗更苦更累的活,整日裡擔驚受怕。

但他的身份,天下大勢,又不允許他關起門來過小日子,必須得往前衝。

不衝,就有可能被人淘汰,身首異處。

類似這種現實局面同內心真實想法的拉鋸戰,隨著大魏皇帝一紙詔書,他煎熬得都瘦了兩斤。

“鄧先生,你說朕到底該怎麼做?出兵,還是不出兵?”

“是否出兵,就得看陛下是否志在天下江山社稷,一統南北!”

司馬鬥蹙眉。

這不是等於沒說嗎。

“鄧先生,我們想不討論統一南北的事情,就說這一次石溫攻打劉章,我們不出兵,壞處是什麼,好處是什麼?到底是出兵好,還是不出兵好?”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鄧少監微微一躬身,“老夫知道陛下擔心什麼,出兵勞民傷財,朝中反對者眾。將士常年征戰,損耗極大,需要休養生息。

但,不出兵,關閉國門關口,作壁上觀。一旦劉家父子打贏了石溫,氣勢如虹,民心所向,一轉頭就會攻打大齊。

對方士氣高漲,此消彼長,加上我們的武將耽於享樂,恐怕會有不勘言的後果。”

“先生的意思,是主張出兵?”

司馬鬥明顯不太想出兵,他想作壁上觀。

石溫攻打劉章,或許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大齊的機會。

可是,司馬鬥自家知自家事,兵力有限啊。

否則,偌大的一個“大齊”,也不會被劉章搶去一半河西地盤。

鄧少監鄭重說道:“無論如何,陛下應該出兵。就算只是做做樣子,也勝過作壁上觀。如果石溫贏了,劉家父子敗退,陛下就可以趁機出兵收回失地。”

司馬鬥遲疑不決。

打仗啊,兵馬從何而來。

他的確稱帝,做了皇帝,可他底子薄啊!可謂是毫無底蘊可言。

短短幾年時間,就從山溝溝鄉野小民,成為一方霸主,稱帝建國,底蘊太差了。

過去……

大部分時候靠劫掠支撐戰爭。

來得快去得快,也不心疼。

如今,得靠自己積攢糧草財物,拿家底子去打仗,不能再靠劫掠支撐戰爭,壓力瞬間大了百倍不止。

這就是做山匪很瀟灑,做朝廷官兵束手束腳的原因。

並非全是朝廷官兵無能,大部分時候朝廷官兵受到的限制太多。

光是糧草一事,就很艱難。

總不能去鄉村劫掠,搶了糧食再去攻打山匪吧。

那豈不是成了賊!

鄧少監一力鼓吹出兵。

甚至建議司馬鬥親自領兵,鼓舞士氣。

“將士耽於享樂,陛下有必要以身作則,重振士氣。而且,所謂出兵,首先是要窺探時機。等到劉章露出敗相,兵力不足的時候,陛下領兵攻打,斃其一役,確定大局。屆時,陛下赫赫威名傳遍天下,堪稱天下名將!”

司馬鬥被蠱惑得有些頭腦發熱,“依著先生的意思,此戰沒有危險?”

“劉章敗落之時,陛下再摔兵攻打。肯定沒有危險。有御前兵馬保護陛下安危,陛下無虞!”

司馬鬥連連點頭。

之後,他和心腹文臣武將們連續開了幾天的小朝會。

都是一群老鄉,說著旁人難懂的方言,吵吵鬧鬧,終於拿定了主意。

出兵!

御駕親征!

先坐山觀虎鬥,之後看準時機,果斷出擊,收回失地,鼓舞人心!

對於這個結果,鄧少監極為滿意。

沒有枉費他一番良苦用心。

三方勢力出動,聚集北方大地。

天下為之紛紛側目。

偏偏這個時候,烏恆再度揮兵南下,扣關劫掠。

燕守戰以及幽州兵馬被拖在前線邊關,抵抗烏恆南下,抽不出兵力加入北地劉,石,司馬,三家混戰。

甚至連燕守戰的女婿,蕭逸,也被拉上戰場,領兵出征,同烏恆兵馬面對面,打騎兵攻防戰。

戰事之慘烈,只能用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來形容。

烏恆兵馬強壯,幽州騎兵也不弱,而且佔據地利。

一開打,就是野戰,直接放棄守城。

烏恆左王,烏恆實際的權利掌控者,有點懵。

幽州兵馬,為何變得如此兇悍?

為何不打守城戰,反而要打野戰?

兩軍對壘,直接玩兒衝鋒,燕守戰有那麼多兵馬嗎?

燕守戰:“……”

嚶嚶嚶……

他是有苦難言啊!

正因為兵馬不足,他才採取了謀士的建議,反其道行之,求斃其一功。

一開始就猛烈反攻,將烏恆打怕了,打慫了,後面的戰事才容易。

之所以敢傾其全力這麼幹,就因為烏恆是左王掌權,各個部落並非鐵板一塊。

只要打出一個缺口,烏恆兵馬人心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