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日本努力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3章 轉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33章 轉校

一個星期一早上,三井美奈不但背起自己的紅色日式皮書包,而且還穿上了一身帶有明顯階級出身的校服。

她完全沒有讓爸爸送自己,獨自一個人就走進了港區那家最是著名的私立名門小學校的大門。

三井秀樹也是為了特意鍛鍊女兒的獨立性。加之,小學校距離他們的新居也不遠,一刻鍾時間就能夠步行到目的地。

女兒能夠成功轉校就讀這裡,全託福於住友涼子的幫忙。否則,可不是那麼容易入校就讀。

每年新生的開學季,日本的中產階級們可謂是絞盡腦汁的一切為了孩子。在他們的固有邏輯思維裡面就是,考不上一所好的幼稚園,那麼就意味著將來也就不容易考上一所好的小學校。

以此類推,進入不到了一所名門好的小學校,那麼就未來就不會進入到那些名門初中,高中,最終就難以考入名牌大學。

無論是想要進入大手企業,還是拼命努力朝上流動,有一個好大學畢業的文憑是不能夠少的。

要不然,怎麼穩住自己所在社會階層的位置,以及將來有可能的混跡於上流社會當中去?

讀書天資上面實在是庸碌,那麼補救方法可不是日本的中產階級能夠有特權和資格玩兒得起的。

日本還有另一套特權教育系統,那就是根本就不用什麼升學考試,完完全全地就是一條龍服務。

日本出名的成蹊大學,也就是日本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首相就讀所在,便是從成蹊幼稚園一路可以升上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像這種情況,日本有一種特有的說法叫做,真金或者內部生。如果是透過日本高考或者大學自主招生進來的學生,叫做鍍金或者外部生。

再有就是就讀一路其它沒有設立大學的私立名門學校,要麼不能夠透過自身努力考上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等當中的某一所名牌大學,要麼就是另有打算的這些人,會進入到另一個日本普通國民根本就難以進入的學習院大學就讀。

學習院大學被公認為日本的“貴族/皇族大學”,知名度極高。這能夠就讀於此的人,那都是非富即貴。有著真正千金大小姐之稱的欅坂46(乃木坂46姐妹團)的菅井友香,也是就讀於學習院大學。

坐落於港區六本木的這一間名門小學校給三井美奈的第一感覺就完完全全地不同於自己過去就讀於世田谷區三軒茶屋那間公立小學校。

過去,她所在的那一間公立小學,雖然有制服(校服),但是沒有做出任何強制性的措施要求學生必須穿。

這個時候的她,當然不會明白在日本這樣一個集體觀念如此強的國家裡面,為什麼私立小學校和公立小學校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

私立小學校,特別是那些名門,制服的胸前都帶有明顯的logo徽章。只要知道的人,無有不羨慕,無有不另眼相看,態度上面都會不一樣。

公立小學校,本就是為了應付中下階層出身的孩子。孩子長得又快,春夏秋冬都要購買制服,他們的父母怎麼承受這一筆費用?

何況孩子長得又快,每年都換新的,還不止一套,更是會讓這些父母是倍感經濟壓力。畢竟,除了制服之外,還有學校的餐費。

不少日本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可是連餐費都交不起。為此,他們往往在學校就是最容易被霸凌的物件。

不但是日本的免費義務教育,而且美國,英國……發達國家的免費義務教育,都只是免除了最基本的費用。

至於教學質量怎麼樣,那就是另外一回子事情了。私立學校有錢,自然就能夠吸引來優質的師資力量。

除此之外,還能夠有校友的捐贈,以及那些雖然考不上,但是出得起建校費的父母們的贊助。

日本社會教育這一套玩兒法,三井秀樹是門兒清的很。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深刻感受,便是在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玩兒的,百變不離其宗。

自己前一世也沒有見過那家領導家的孩子會去就讀一所普通,非重點的學校?憑藉自身的實力考上,那是最好不過。

實在不行,要麼出錢,要麼就利用手中的權力了。就讀於重點學校的人就三類家庭出身,一則自己讀書上面有一定的天賦,學習能力強;二則家裡面捨得花錢買分補上;三則就是家裡面有人掌握實權在地方上。

三井秀樹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女兒的將來。他又不是不知道,就讀於垃圾公立小學校的低年級,問題恐怕還不大。等到了這些垃圾小學校的高年級階段,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霸凌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

不但如此,無心讀書的他們還會傾向於去和社會上面的小混混廝混。女孩子同樣很容易就被帶偏,走上一條錯誤的不歸路。

全都是普通大學裡面一些愛慕虛榮或者這樣,那樣有著各種無奈,一時糊塗的女大學生。

這些人家裡面還有點錢,不至於讓孩子必須外出去打工求生存,於是就順著某些大學招生招不滿,象徵性的透過高考,再不濟,也是成人高考就能夠進入大學就讀。明明就是一群草包,還覺得自己很懂。

從某一個角度而言,他們本人有一部分責任,而另一部分責任就是來源於原生家庭,父母根本就談不上有什麼見識。加之,教他們的老師,也普遍都是一群平庸之輩和混工資的傢伙。

三井秀樹當然懂得,環境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要不然,也就不會有孟母三遷的典故了。

以前,條件不允許,自己有心無力,即便想要給女兒換一所學校,也不能夠。現如今的他,今非昔比。

自己的第一要務就是給女兒轉校,從而好讓女兒能夠在好的教育環境當中是健康茁壯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