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日本的生育政策和冷暖人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日本的生育政策和冷暖人情

第二十八章日本的生育政策和冷暖人情

在日本,無論是走路還是坐車,無論是逛超市還是逛公園,都可以看到年輕的媽媽帶著兩三個孩子,能走的用手領著,不能走的用車推著,也有極少數媽媽背一個、抱一個、領一個。尤其是在幼兒園門口,可以看到更多帶著孩子的媽媽。這並不意味著日本的生育率有多高,恰恰相反,日本現在的人口仍然處於負增長的狀態。只不過每對夫妻要孩子的年齡跨度小,上一個孩子與下一個孩子的出生時間普遍只差一兩年。有的相差甚至還不到一年,這個孩子生完兩個多月,下一個孩子又懷上了。

很多年輕的夫婦對生育幾個孩子都有明確的規劃,既然要結婚生孩子,妻子就要全身而退,把生孩子育孩子的事做為婚後的第一要務。等孩子長大了,當媽媽的再考慮出來工作。

本著一個孩子要養,兩三個孩子也是養的育嬰理念,多數年輕婦女都希望規劃中的兩三個孩子會在兩三年內相繼出生,同時帶幾個孩子雖然很辛苦,但也會儘早地從養育孩子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不至於因為生育時間跨度過長而將自己婚後的所有精力都搭在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在日本,年輕的日本夫婦很少有靠自已父母幫助帶孩子的,長輩們即使退休了,也沒有幫助子女帶孩子的習慣。

日本早在1945年就形成了相應的法令要求計劃生育,並且大力宣傳節育措施和發放避孕工具。1955年提出一對夫妻只生兩個孩子,直到1966年以後,日本發現他們的統合人口出生率到了警戒線以下,於是取消了相關法律。到了1977年,日本開始鼓勵生育,但是直到現在,日本人口仍然處在警戒線以下。

為了鼓勵生育,日本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生育優惠和補貼政策:在日本,每位孕婦可以憑政府發的產前檢查補助券做14次免費的產前檢查;生產時,每個媽媽可以憑醫療保險證領到42萬日元的生產補貼;產婦的產假時間為預產期的前6周開始到產後8周總計約14周。

日本孩子出生後,0~3歲每月可領取1萬5千日元營養補貼。3歲至小學畢業(12歲),第一個孩子和第二個孩子每月有1萬日元生活補貼,第三個孩子開始每月有1萬5千日元補貼。初中生(13~15歲)每月有1萬日元生活補貼,18歲之前每月可領取5千日元補貼。

兒童去醫院看病或因病因傷住院,個人只需承擔幾百日元的門診費和住院費,其它都由政府給予醫療補助,以此來幫助有孩子的家庭。

日本託兒所接收0歲至學齡前兒童的收費與個人收入相對應,夫妻雙方收入低繳費就低,收入高則多繳費。入托孩子並不會因為繳費不同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產婦在孩子出生後到1週歲期間可以休育兒假。男性也可以休育兒假,如果有僱傭保險,在休育兒假的開始半年間可以領取67%的薪水,之後可以領取50%。不過,日本男性極少參與育兒,主要理由是“工作太忙,休不了假”。日本男性將工作看得比家庭更重要,在日本,幾乎沒有男性陪同女性到醫院去作產檢,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的事男性也很少伸手,甚至還要帶孩子的媽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

這並不是說日本男性不懂得心疼老婆孩子,每逢節假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年輕的爸爸抱著孩子帶著老婆一起去餐廳吃飯,一起去動物園或兒童遊樂場玩耍,一起外出旅遊或參加各種活動。

與中國人相比,日本男性更懂得自己在家庭所擔當的責任,他們只所以會把工作看得比家庭更重,因為他們知道,只有把工作幹好了,才有被提拔被晉升的機會,即使不被提拔和重用,也不會被別人看不起,更不會被解僱。如果一個男人失去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還怎麼談家庭與責任。

日本“啃老”的青年人很少,男人從步入社會那天起,無論學歷高不高,能力大與小,一般都不會再向父母伸手要錢。不靠父母,勇於擔責、工作認真、服從和忠誠是日本男人普遍具備的品質!而哪些身體殘疾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成年後一般也不需要父母供養,政府設立的殘疾人福利機構會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

與中國女性相比,日本女性更懂得尊重和關心丈夫,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女性對丈夫多是以禮相待,對丈夫所做的決定和所做的事橫加幹涉或指手畫腳的妻子少之又少,日本人認為,一個被家務事和妻子羈絆住手腳的男人不配“大丈夫”的稱號。每個日本女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被人看不起。因此,她們儘量把家裡的所有事都做好,並照顧好丈夫的飲食起居,以便讓丈夫有更充沛的精力做好工作。

儘管日本政府不斷加大生產及育兒的優惠政策,日本的少子化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這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一輩子未結婚;有些雖然結婚了,卻一輩子未要孩子;有些人雖然想多生孩子,可畢竟政府的補貼有限,即擔心媽媽一個人照顧不了太多的孩子,也擔心經濟負擔太重,所以普遍生兩個到三個孩子就會釆取避孕措施。

此外,日本的大學學費高昂,國立大學四年約花費240萬日元,私立大學的文科類專業4年花費為320萬日元,理科類專業四年則需445萬日元。這在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層持續減少的日本是很大的負擔。這也是一些夫妻不想生孩子或不想多生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日本,靠權力和歪門斜道搞錢很難,老百姓沒有巴結權貴的習慣!“權貴”們把名聲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貪汙受賄很少有人沾邊!幾乎所有人的收入都是靠自己辛勤工作和聰明才智換來的,富人家的也不例外。對於哪些不想讓自己生活降低質量的平民百姓來說,在有限的經濟條件下,不生孩子和少生孩子則是最好的選擇。儘管有些人不缺錢,他們也沒有想生育太多孩子的觀念。

日本人雖然很注重禮儀,但在日本的電車和公交車上,日本人普遍沒有給孕婦和小孩讓座的習慣,這也許與電車或公交車上設有老、弱、病、殘、孕和兒童專用坐席有關。日本人在這點上與中國人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通勤高峰時段的電車裡或公交車上,不管是西裝革履的上班族還是十幾歲或二十多歲高校生很少有給別人讓座的。也有很多人不喜歡嬰兒車或嬰兒的味道,看到有嬰兒車在身邊,表情會顯得很冷漠,如果有孩子在車裡哭鬧,則會讓一些人表現出厭惡。這種冷漠和厭惡往往也會使一些有孩子的爸爸媽媽們產生一定的精神“陰影”!

在對孩子的培養教育問題上,日本人比中國人還捨得花錢,只不過他們不象中國人那樣對孩子過於溺愛,也不會給予孩子太多的嬌生慣養,不管家境是貧是富,孩子從走入幼兒園一直到高中畢業,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和所受到的教育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反而是窮人家的孩子得到的社會待遇會更多一些。

日本孩子犯錯一般不會遭到父母的打罵,但會受到家長嚴厲斥責甚至過於苛刻的懲罰,在被斥責和被懲罰的過程中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毎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有獨特的辦法和方式,並非千篇一律。

“自己的生的孩子自己養,自己的責任自己擔”是日本人普遍奉行的生活理念。

年輕人一旦步入社會,無論是個人創業還是找工作,無論是找對象還是結婚生子,或者是買車買房,普遍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分步實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們會社有個姓吳的華人司機,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和一個日本女孩結婚,現在他的三個孩子有兩個已經上學,有一個還在幼兒園。當第一個孩子快要出生的時候,他妻子就辭職在家裡當起了全職太太。

在三個孩子相繼出生的時候,吳師傅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年齡都不是很大,完全有能力幫小倆口照看孩子,且不說他岳父岳母是日本人會不會主動幫他們照看孩子。但吳師傅的父母是中國人,在吳師傅的父母看來,退休後幫助兒子和媳婦照看孩子是理所應當的,在三個孫子相繼出生後,老倆口也來過日本幾次,每次來住一兩個月就回去了,因為在兒媳婦的觀念中,把自己生的孩子交給公公婆婆養,或者自己被公公婆婆伺候會被人瞧不起,儘管她一個人照看三個孩子很辛苦,還是謝絕了公公婆婆的好意,讓老倆口在中國好好享受他們退休後的生活。

我們社長的女兒出生後,住在中國的爺爺奶奶也已經退休,社長是獨生子,他的父母在中國閒著沒啥事,也很想照看小孫女。可社長妻子受日本人自主自立觀念的影響,照顧孩子的事還是由她個人承擔。

日本孩子從小就很自立,也很懂得遵守交通規則,意志力和耐寒能力也比中國的孩子強。

在日本的小學校門口,看不到有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家長,孩子上學放學有的由校車接送,家長只是在校車定點停車的地方送孩子或接孩子。大部分孩子上學或放學都會結伴站排同行。一些放學後在公園裡嬉戲打鬧的小孩也沒有家長的陪伴,孩子在玩耍和奔跑的時候胳膊腿即使被磕碰出血也不會聽到哭聲,寒冷的深秋孩子穿著短褲走在街上依然看不出有什麼不適應。

在日本,孩子到了二十周歲才為法定成年人。不管是平民家的孩子還是富人家的孩子,一進入成年階段他們靠自己能力生存的意識就會迅速釋放出來,邊上學邊打工的高校生在餐飲、超市、加油站等服務行業極為普遍,靠自己能力賺錢補貼學費的孩子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美。倒是那些家境不錯不需要自己出去打工掙錢補充學費的孩子反而產生一種“寄生蟲”似的自卑感。

與日本孩子不同的是,很多中國人對孩子過於溺愛,富人家的孩子當成富人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成富人養。其結果是養出了一批不能吃苦,不肯務實的“啃老族”。這種家庭教育導致的結果不能說不是一種悲哀和失敗。

從培養孩子自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角度看,日本人的冷暖人情卻也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