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章 再更序語—說說傳統文學與網路小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章 再更序語—說說傳統文學與網路小說。

第53章再更序語??說說傳統文學與網絡小說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一書是2018年6月到11月份我在日本居住期間草創的。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接觸網絡文學,可以說對網絡文學一無所知。所以,這本書前52章的編纂模式完全是按照傳統文學的著述方式編寫的。同年十一月份,我從日本大阪回到國內,先是給金盾出版社總編室打了個電話,準備把書稿投給他們。因為此前我曾經在金盾出版社出過兩本書,在這個出版社我也算有點知名度。

總編室的趙主任給我回話說:他們出版社已經不再出書了,所以也就不再受理書稿了。

這讓我感到有些意外,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金盾出版社怎麼會不出書了,難道是網路出版物衝擊了金盾出版社的生存空間嗎?

於是,我又聯絡了中國作家出版社總編室的宋編輯,並將《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一書的大綱和本書開篇的前幾章發到了她的郵箱,一週後我打電話問她是不是有望列入出版計劃,她說不可能這麼快,需要等總編室開會研究後才能定。

等了幾天之後,一位書友告訴我,等出版社通知沒把握,現在流行網絡小說,你不妨在.asxs.中文網作家頁面註冊一個帳號把你寫的書在網上釋出一下,.asxs.中文網了是全球有名的文學網站。按照書友的提示,我於2018年12月12號開始在.asxs.中文網釋出我的寫實文學《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僅僅一週多的時間,我就將這本21萬多字的小說在網上釋出完了。有點選,有收藏,也有反響挺好的評論,緊接著被“.asxs.中文網”列入A級簽約作品。

直到此時,我才算真正開始介入網路作品。

經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和比較對照,我發現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在寫法上和人物塑造上有很大的不同。從傳統文學的角度看,《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已經是一部有始有終的完本小說,符合傳統小說的創作特點。如果和幾百萬字甚至上千萬字的網絡小說比起來,區區二十多萬字僅僅是網絡小說的一個引文而已,更大的佈局和畫面還沒有展開。《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是釆用傳統手法著述的,卻也符合網絡小說的拓展佈局。書中的很多章節都可以被視為是另外一部小說的內容提要或者編寫大綱。比如:日本的黑社會是個什麼樣子;穆大哥的黑戶人生;他為什麼懼怕“山東老鄉”;日本歸國者和他們的後代等等都可以成為一部拓展和引申意極為寬闊的長篇作品,基於這種想法,所以再度續寫《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拓展篇章。如果非要給後續部分起一個書名的話,就叫《反觀與回望》吧。希望後續的故事情節能給讀者帶來更多的趣味和人生啟迪!

在此,也說說我對網絡小說和傳統小說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文學以優於傳統文學不同的姿態走進讀者的世界。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傳播媒介不同。傳統小說是以書籍等紙質硬載體形式流通的;網絡小說是透過網路流通傳遞給讀者的。這種容量大、傳輸快、輻射廣,且易於檢索等等優勢和特點使得文字本身就具有開放性和個性化的特點。因此,網路作品比紙質出版物的受眾面更廣,讀者群會更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傳統小說是透過長期積累和訓練的專業作家來完成的,屬於精英化的作品;現代網絡小說作品中,專業作家卻很少,有些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寫手也成了網路創作的大神。網絡小說之所以會超越傳統小說,除了網絡小說的傳播面廣和傳播速度快之外,更重要的是受眾人群不同,傳統文學側重啟蒙和教育。網絡小說側重娛樂和可讀性。這就使網絡小說和傳統小說創作目的形成了很大的不同,傳統小說注重透過人物塑造,環境描寫等方式來傳達一些深層的社會問題。網絡小說則注重可讀性,致力於自由抒寫,給人以輕鬆、愉悅的體驗。

在實際寫法中,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小說語言、情節安排也有區別。

在人物塑造上,傳統小說注重人物的典型化。透過典型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問題,傳達作者的深層思想。如魯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曹雪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等都進入了世界傳統小說中的典型人物畫廊裡。在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對人生哲學的探索。

網絡小說強調娛樂於讀者,激發讀者閱讀興趣,給讀者帶來快感。如果作品不具備這個功能,就不會吸引眾多的讀者去訂閱這部小說,如果一部網絡小說沒有收藏和訂閱,也就不會產生豐厚的稿費和經濟效益。那麼作家也就等於白白付出書寫的精力和時間。

傳統小說那種典型人物的塑造在網絡小說中並不太注重。只要能給讀者帶來上述需求,便足以是網絡小說的成功之作。因此,在網絡小說中,我們可能無法找到某個典型的人物形象。然而,由於其情節曲折,故事生動,也會在讀者心中有一席之地。

在環境描寫方面,傳統小說具有很高的要求,人物也就成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因此傳統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旨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理,揭露社會問題等。網絡小說則不需要刻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只要環境描寫可以推動故事情節就可以,相反,如果刻意描畫小說人物心理反應,過於渲染氣氛環境,反而會給網絡小說中的讀者帶來牴觸和消極。此外,網絡小說的主題也不像傳統小說要求的那麼嚴格和鮮明。由於網絡小說注重作者的自由表達,他的環境描寫也不需要作者向寫傳統小說那樣經過精心設計,隨意性和引由性很大。

從小說語言方面來說,網絡小說隨意性較大;傳統小說的語言卻需要高度的規範性。傳統小說繼承的是傳統文學語言,是以傳統文學語言為中心來進行人物的塑造和描寫環境。重在表現對美的讚頌,惡的批判;揭示人性的善惡;表現對人生的感悟等。

而網絡小說將此顛覆,在語言上,進行新的嘗試。它的語言不再如傳統小說那樣嚴密規範。更不像傳統小說語言那樣抒情狀物,無所不及,長篇大論。一般網絡小說語言以片段式,單句式等形式流行語充斥其中,語言隨作者所想而來,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儘管網絡小說缺乏嚴謹的條理性和規範性,依然對傳統文學帶來了不可逆轉的衝擊。

在情節安排上,傳統小說雖然有曲折性,但其目的是為表現人物形象而服務的。這樣一來,情節的安排與人物形象和作者思想融為一體,旨在揭示作者所要傳達的深層次的思想。甚至作者有時為了更好的傳達思想,淡化了小說的故事情節,沒有情節做支撐,受眾面當然會不理想。

而網絡小說的情節曲折和生動是不可忽略的。只有透過曲折的情節和生動的故事才能增強人們閱讀時的快感。從某種程度上說,網絡小說繼承了傳統小說開篇時的生動性,情節的曲折性,並以此進一步發揮作者的想象力對小說進行引申和佈局。

網絡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遠不止這些。還有審美特性,文化價值等功能。潮流Cwm對網絡小說的認識還談不上成熟,在此後續寫的篇章中也僅僅是個探索。感謝所有閱讀此書的各個年齡段的讀者!更感恩推薦、收藏、訂閱本書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