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章 改命之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5章 改命之說

第75章改命之說

自從在梁山街頭抽到那個“下下籤之後,就成了我媳婦的一個心病,每次出門,她都會反覆的叮囑。有時她還會問:“你說那個搖到下下籤的施大壯現在怎樣了?你和他不是有微信聯絡嗎,你問問他現在怎樣?”

我對她說:“施大壯已經回國一年多了,聽說他現在混得還算不錯,人家搖到‘下下籤’的事兒還是不問才好,如果他現在混得不錯,問問他到也無妨;如果他現在混得不好,問他這事兒就等於揭人家短一樣。過幾天我打算去看看,在日本的時候我和他關係都處得不錯,他這人很務實,很正經,沒有一點壞心眼兒,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沒有出息的?我認為搖到個下下籤並不是什麼壞事,這比搖到個上上籤還要好!“

“為什麼這樣說?”

“你想啊,如果搖到個上上籤,我可能就會飄飄然,以為自己運氣好,人生路上會一馬平川,很可能會被一種錯覺衝昏了頭腦,不努力,不奮鬥,不追求,坐等好運來臨;正因為搖到這個下下籤,我才會不斷地提醒自己走好人生每一步,用自己的良好的品德和行為去改變命運。只有這樣,才符合知命不算命的正解!”

“知命不算命是什麼意思呀?”

“去算命的人,大都是不想順應天命,不想坦蕩對待人生;或者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想透過算命得到一些心理安慰;或者向我這樣,無意間動念或者在被引誘被勸說的情況下算上一卦或抽上一簽。得到好簽好卦到也心安理得,卦籤不佳則會感到鬱悶甚至蒙受心裡陰影。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知命,首先是知‘已命’,有了人閱歷之後,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從而能夠順天應命。一個人知命以後,沒有疑惑,能夠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算命。這就是知命不算命。”

“說的也是,你說算命準嗎?”

“說準也準,說不準也不準!只要行得端,走得正,命不算自己也會知道。反之,即使算出來好命,命也不會真好!”

寫著寫著我的思維又進入了散文狀態。

萬事萬物有時、有運、有勢。“時”是時機,有天時而運氣未至,也難免會落空;“運”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和合。三者沒和合時,運自然不動。運不啟動,人就受困;“勢”是勢差,勢差越大,能量越大,猶如瀑布。這三者合在一起,就統稱為“命”。

我認為,人的命再好,人生當中也免不了會有挫折。每個人都會經歷人生當中的很多圓,從圓的某個地方設一個點,這個點既是.asxs.,也是終點,人生會週而復始的經歷這種迴圈或往復。夢想、希望、期盼,如果沒有太大的曲線波折,接下來就會收穫成功和喜悅,當興奮伴隨著喜悅而來的時候,之前的拼搏、努力、奮鬥伴隨著收穫的到來也會讓這件事或這場經歷進入了尾聲並到達了終點,就向百米衝刺的運動員獲得冠軍時的那種興奮!興奮是人們幸福快樂的至高點,為了達到這個幸福的至高點,人們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辛勤與努力;農作物的收穫大都是在秋節,收穫之後的人們固然是一年四季當中最為豐衣足食的時候,也是體會和感受幸福快樂的最佳時節。然而,自然法則和迴圈規律告訴人們,當一個人或是一批人攀登上了一個至高點之後,接下來又是一個由低到高的起伏。為了下一個成功和收穫,經過一些時日的喘息休閒之後,他或他們又會墜入一種新的思慮和謀劃之中。人的一生,免不了要經歷幾次這樣的往復輪迴,飛機上的油加的再滿也會有降落的終點,再有耐力的雄鷹也有歸巢的時候。無論是飛機的降落還是雄鷹的歸巢,都是為下一次高空翱翔蓄積更大的能量。從長遠來看說,這種歸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要不是墜落,爬升到萬米高空之後平穩著陸依然可以再度攀升,如果是中途墜落,即使爬升高度只有幾十米,墜落下來也會粉身碎骨。

每個向自己人生目標衝刺的人都應該明確這個道理,知道的越早越不容易走彎路,人生的遺憾就會越少。我在和媳婦感嘆的時候對她說:“等我們兒子稍微懂事的時候,就要把這些說給他聽,而且要反反覆覆地向他說,直到他真正心領神會,並要求他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自覺分清好與壞善與惡的界線。要想我們的兒子將來有出息,這種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剛到三十而立之年,慶幸我已經知道並認清了這些人生真諦。所以我相信,自己的命運自已是可以把握的。無論我們做好做壞,生命中的每一步,都在為自己創造命運的正能量和負能量。例如我踩你一腳,你會瞪我一眼,都是因為能量在平衡。如果我不想讓你瞪我,我馬上說一句對不起,這一句話就能平衡能量。我在日本三年,幾乎沒有看到吵架和相互打架的人,即使你想找個人或找點茬與人打架,這種架也很難打得起來。假如一個人在路上走,你故意去撞他,沒等你說話,他先給你鞠躬,並說對不起,被撞的人以為是自己妨礙了別人正常走路,所以道歉。”

能量守衡原理告訴我們:人的禍福都是自己造的。生命中一切的現象,都是受能量的影響,都是根據能量守恆原理的再創造。就如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塊蓄電池,蓄電池的電量不是固定的,它是變化的。

只要不斷修善積德,我們隨時都可以改變生命中的蓄電量。

因為能量是可以轉化的,電能可以轉換成熱能,冰箱製冷、燈泡發光,實際上都是由電能轉換而來。

人生在世,難免會有不順心的時候,會有做錯事的時候,會有為了自身利益和小團體的利益去損害他人利益的時候,人們所做的壞事惡事就等於是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挖坑。有朝一日透過學習傳統文化清醒了之後,就會幡然悔悟,就會用自已的善行善舉去彌補自己的過錯,你以往做的惡事少或過錯小,你人生道路上的坑就會小,透過改惡從善會很快填平人生路上的坑;你如果做的壞事多,你人生道路上的坑就會又多又深,需要很大的付出和努力才會使你的人生道路變的平坦起來;有些人過去挖了百米千米的坑,平時又不太努力,又不知道改惡從善,所以這個坑永遠都填不完。

孩子好或不好;身體健康或不健康;生意順利或不順利,這是個體差異。也就是自己所作所為積累的一個定數。有時候我們看到有的人很好很善良,但是該得到的他並沒有得到,覺得他是一個傻瓜,或者說好運並沒有輪到他頭上。其實我們要知道,該得的他沒有得到,他的能量依然儲存在蓄電池中。這些能量可以轉化成長壽;轉換成健康;還可以轉化在子孫身上。

有些人不擇手段地拼命去賺錢,金錢是賺到了,可是他的健康出現了問題,甚至用賺到的錢去填補身體損害的坑還不一定夠用。

所以一個人開不開心,家庭和不和睦,這些都是由能量決定的。如果一個人的“德”比“得”高時,會產生什麼現象?當“德”比“得”高時,這個人就會無法拒絕得到。就像天降福,為什麼要降福呢?就是因為他德厚。如果相反,“得”比“德”高了會產生什麼現象?這個人就會無法抗拒地失去,必定會出現災難。因為宇宙有一個規律,萬事萬物會自動恢復平衡,所以才會產生這個現象。

行善就是積徳。行善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當行善變多後,你會慢慢養成習慣,就會發現,那不僅是善,那是一件快樂的事。行善好像是為別人在做什麼,實際上它也是在為自己積德,積累人生所需要的正能量。積微善,才可以成大德!如果我們不去積功累德,最後得到的只有兩個字:危險。

就像《大學》中所描述的: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仁者願意把外在的東西迴歸內在。

《法句經》中說:“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一個人惡貫滿盈是怎麼來的,就是小小的惡積累而來的。大善也是積累而來的,不要以為撿一個垃圾,節約一張紙是一個小善,覺得無所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個人的大福報,都是從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

事業是渡人的平臺,金錢是利人的工具。

有智慧的人會將多餘的主動奉獻給社會和世界,這樣“得”和“德”的天秤就會平衡。如果不主動貢獻,天秤就會失去平衡。

這就是: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無德無物。

生活自有自己的因果迴圈,它不滿足於任何人的私心貪慾。

《六祖壇經》上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這個天,就是你周圍的環境和人。一直善良下去,只問自心,不問得失。

善,是人性中所蘊藏的一種最柔軟,但卻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懷。

不管如何艱難,我們也應該堅持善良;不管多麼孤獨,也要堅守人格的高尚。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因為聰明只是一種天賦,而善良,卻是一種選擇。你付出了善良,或許不會馬上回報,但一定會在另外的空間節點,得以彌補。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可以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