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最新章節列表 > 108、牧童的神識流轉與太子苦修之本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8、牧童的神識流轉與太子苦修之本意

109、牧童的神識流轉與太子苦修的本意

(1)牧童虎口喪生時的神識流轉

過去世有位比丘,精進行持佛法,少年時就開始受持禁戒,守護梵行。他獨身居住在寺院之中。他所誦的是般若波羅蜜經,誦經之聲郎朗清澈,妙不可言,無有人能及得上他。若有人聽到這位比丘的唸經聲,都會感到身心愉悅。

有一個在城外放牛的小孩子,年齡只有七歲,當他遠遠地聽到比丘誦經的聲音時,就隨著聲音走到了寺廟之中。他向比丘禮拜後坐到一邊,安心聽比丘講經。當時正講到色本空性之處,這孩子聽後立即解悟了,心中無限喜悅,等比丘將經全部講完,他便請教比丘。比丘的回答不如孩子心意,這孩子反過來為比丘說,其義理解悟極妙,過去難得聽到這樣的解釋。比丘聽後也感到無限喜悅,驚奇這個孩子有如此大的智慧,覺得他定是個非平凡之輩。

小孩子離開了寺廟回到牧牛的地方,他所放牧的小牛犢都跑散到深山裡去了。小孩跟著牛的足跡,追蹤尋找,路上遇到了一隻老虎,將小孩吞食了。小孩命終後,神識流轉,投生到一個長者家,成為長者第一夫人的兒子。

夫人在懷孕期間,口中便能念般若波羅蜜經。她從早到晚一直念,從不懈怠或休息。這長者家素來不知道佛法,認為婦人嘴裡在說胡話,稱這種現象為“鬼病”。長者到處請教別人去除鬼祟的方法,就是無人知道如何辦。長者非常憂愁,不知道夫人在什麼地方得的病;家中內外人等也都為此而憂慮惶恐。

有一天,那位比丘進城分衛乞食,走到長者家門口,隱隱地聽到唸經的聲音,心中非常喜悅,久久站在門前不願走開。主人偶然出門,見到這位比丘,也不行禮。比丘心中覺得很奇怪,心想,如此賢善人的家中,唸經聲音妙不可言,而這位長者見到我卻又不打招呼,這是什麼緣故呢?於是就問長者道:“你家中有誰在念深奧的佛經,聲音微妙得如此美好呀!”

長者答道:“我的夫人得了鬼病,晝夜不斷地說胡話,口中始終不得停息。”

比丘才知道這位長者不懂佛法,於是對他說:“這不是鬼病呀!她是在念尊貴的經典,是佛說的大道啊!我願到你家中與她相見。”

長者答應可以,就將比丘帶到他夫人的房間裡。婦人見到比丘,隨即向他行禮。比丘為她祝願說:“你很快會成就佛道。”夫人便與比丘相互問難,解說經法,兩人反覆披題解答,比丘欣賞非常。

長者問比丘說:“這是什麼病呀?”

比丘告訴他道:“夫人無病。她是在說深妙的經典,人世間的真理。我懷疑夫人所懷孕的胎兒,必定是位佛弟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長者的心意解開了,就留比丘吃了齋飯。飯後,比丘便回寺廟去了。

這件事輾轉相傳,說有一長者夫人,懷孕後非常奇怪,口中諷誦世尊的經典,凡有所問對答如流。她唸經的聲音妙好,解釋的經理高深。

過了幾天,長者又邀請比丘和其他僧眾一齊到他家中,設齋供奉。午時到了,僧眾坐定,用水洗過手,進食過後,僧眾咒愿,答謝主人。這時夫人由房中走出,給眾比丘行禮,坐到一邊,又為眾比丘暢說經法,凡有疑難和不明白的經文部分,盡為眾比丘解說圓滿。僧眾踴躍讚歎,歡天喜地離去。

分娩的時間到了,夫人臨產,生下一個男孩,沒有惡露。嬰兒出生時,手叉胸前,長跪合掌,口誦般若波羅蜜經。夫人生育後,仍如未懷孕時一樣,再也不知經文了,真如夢後醒來一樣,什麼也記不清了。

長者隨即又請來眾僧人,比丘們都聚集到他家中,嬰兒說經文上的故事,始終沒有任何障礙。當時,眾僧各各靜坐入定,想一心觀察小兒的本源,皆不能了知究竟。

長者問道:“這是什麼緣故呢?”

比丘答道:“他是真佛子啊!慎重慎重,切勿驚疑,好好地護養,這孩子日後長大當為一切大眾作導師。我等悉數要跟從他,接受他的啟迪。”

男孩日漸長大,年齡到了七歲,熟悉地了知世出世間的一切微妙法門,不論出家、在家修行要識都能知道,智慧德行超群絕倫,諸比丘皆跟從他,接受他的教導。佛經中誤有脫漏的字句,他都拾遺補闕,刪訂完整。男兒每次進出都有目的,到處開化眾生,啟發人們發大乘心。長者家中內外親屬、僮僕有五百餘人眾,皆跟從男孩學習,皆發大乘心,舉家行菩薩道。男兒所教化的城鄉,被開化的人中,有八萬四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出家的弟子有五百名。諸比丘聽了小兒講說的正法,原來的煩惱都得解脫,立志求大乘者皆得到了法眼淨,能夠分明見到真諦。

……

佛告訴阿難說:“那時的小兒就是我的過去身啊!那時的比丘就是迦葉佛。如上事實,阿難啊!我在過去世時,從比丘那裡一聽到大乘品的經典,讚美開解,心意中長時地歡喜不移,從此精進不忘,深刻地認識到人的宿命根源,以至於達到無上平等正覺。一次聽聞佛經的功德尚且如此廣大,何況終日修學遵守道業的人呢!”

(2)太子苦修之本意

在佛陀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立志出家修行,並對送他來苦行林修行的車匿說道:“我為了解脫世間苦的根本——生老病死,我為了要救拔一切苦惱的眾生,所以才要捨棄個己的恩愛之情,來到這苦行林。我不是為求生天的快樂,我也不是不懷念父王的大恩,我更不是為懷恨什麼而出城,我只是為了要斷除人世之中憂與悲的根本!例如睡在長夜恩愛的床上,終是免不了別離的寂寞,因為人生都要別離,所以才要求解脫,如果得到解脫,才能永久地沒有別離。我是為了斷除憂悲苦惱而來出家,希望你回去後轉告我的父王千萬不要為我出家的別離而悲傷!父王若說我不懂得享受人間五欲的快樂,其實,五欲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貪戀,因為一切苦都淵源於這五欲之中。我們的祖先用盡苦心,就是為要求享受這五欲,然而他們所獲得的是什麼呢?我現在即使接受父王的嗣位,享受這五欲的快樂,但是將來這些還是要離開我的。這五欲不能永久地跟隨我們,所以五欲的本身仍然是沒有快樂而言。世間是一個迴圈的矛盾,當一些做父母的人們,在世的時候,努力爭取財產,一旦撒手辭世,自己又不能帶走,把財產留下給兒女,兒女為貪愛這些財產終於又陷進墮落的深淵。我要決定離開這可厭的世俗之慾,我要求的是千劫萬劫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真理法財!假若說少壯的時候不應該出家,可是追求真理正法,是沒有什麼是時候、什麼不是時候的分別,無常是沒有時候沒有定期的。死的可怕,在我們出生的一剎那,就已經跟隨而來。所以趁這短暫的強壯的時候,我決定來探求真理,這就是我出家的原因和出家的時候。”

太子命令車匿代向父王稟白的話說完後,他又望望車匿,加重口氣說道:“車匿!請你不要忘記我對父王所講的話呀!你替我說,我現在已沒有一點恩愛之情,我已經忘記父王的一切事情,請他也忘記我吧!”

太子的這些話,聽得車匿胸塞眼昏,合掌作揖,哭泣長跪在太子的面前說道:“太子!請你不要這樣說好吧?你應該知道,這將更增加大王的悲哀,好比你說你決定斷離恩愛之情,這話給大王聽到,心中怎不悲傷呢?金石尚且容易摧碎,你的心怎麼就這樣硬呢?而且你過去是生長在王宮之中,像金枝玉葉一樣貴重的身體,現在要在這荊棘叢林中起臥,這樣的苦,你想怎麼能忍耐呢?起初你令我牽出馬來的時候,我心中就感到非常的不安,但不知怎麼的,好像另外有一種什麼力量,使我感到你的威嚴,我不敢違逆你迦毗羅衛國太子的命令。然而現在你要出家了,你應該想想迦毗羅衛國人民的悲哀以及大王到了垂老的年齡,他掛念愛子的深情,我心中實在已經不忍再想。你現在是絕對不可以出家,忘卻父母的大恩,所做的一切,這絕不是道理,而是邪見!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她代王後撫育你,她為你煩得身形枯乾,你怎麼能捨棄這樣的大恩於不顧呢?不想到養育的恩德,不省察國民仰望的殷情,一旦長大起來,把所有的一切都要捨棄,這絕不是聖人所行的大法!而且你有年輕的妃子,你有年幼的羅睺羅,你怎麼能完全捨棄而不問呢?唉!太子!你既捨棄父王,又捨棄了全家全族,你現在更要捨棄我!太子!我無論如何是不願離開你,我為你,無論什麼,赴湯蹈火都不會推辭!現在你要留在這裡,叫我單獨回城,我有什麼顏面向大王講你說的那些話呢?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耶輸陀羅公主,她們責問起我來,我將如何回答呢?我深深地感到慚愧,我回城也講不出話來,就算是講得出,天下還有誰相信我的話呢?設若有人說太陽是冷的、月光是熱的,世間可能還有人相信,我若是說你賢明的太子而行如此非法的事,這是絕對沒有人相信!太子!你過去的心地是非常慈悲、柔軟,你見了一位老者,曾深深地嘆息;看到一個病人,曾引起你無限的悲哀;他們對你都沒有關係,你尚且這樣同情憐愍,現在你把深深愛你的一切人都毫不留戀地拋棄,這是難以叫人置信的矛盾!無論怎麼樣,請你要和我一同回城!”

車匿雖然是一個御者,可是他很善於言詞,太子聽他揮著眼淚沉痛地苦諫以後,志願更加堅固,就再告訴車匿道:“車匿!你現在為我感到這麼深切的痛苦,然而這個痛苦正是我今日所要舍離的。一切眾生,雖然各有各的環境,但合必有離,這是最平常而又最真實的道理。例如我們現在只曉得和很多親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當死亡到來的時候,哪一個人能跟著同去呢?我的慈母懷孕我的時候,忍受種種痛苦,把我生下來以後,她就去世,她哪裡會想到竟然得不到她愛子的孝養呢?你看,那樹林中有一群飛鳴著的禽鳥,每當到了黃昏夕陽西下的時候,它們聚集在林間;一到晨光升起,它們又各自飛散;暮集晨散,人生的別離,哪裡又不是這樣呢?你再看,那邊遠遠的高山漂浮著白雲,看去好像是白雲與高山是不能別離,但是白雲終是要飄離高山。會而又離,人生的聚散,哪裡又不是這樣呢?世間是暫時聚合的假象,所以聚合就是人生悲哀之本、眾苦之源。暫時會合的恩愛之情,雖然也纏綿得叫人難以分舍,但是,如一場大夢,不久終要醒來,這不一定只是我和我的親人!好比說,暖氣洋洋的春天,那樹木的幼苗,漸次地經過夏天而生長得枝盛葉茂,但一遇到秋霜的侵襲,繁茂的枝葉就會零落,嚴寒的到來,它又會變為枯木,一棵樹上的枝與葉本來是同體的,尚且不免聚散離合,何況親族都是暫時的會合呢?唉!人生實在靠不住的啊!實在是沒有依賴的啊!車匿!你再不要悲哀,你可以把心靜下來,恢復到人生的本源,聽順我的話趕快回城去吧!假若迦毗羅衛國有關懷我的人民,那就請你對他們說:我為了超越度脫生死的大海,為了解救眾生的煩惱痛苦,所以到這裡來出家學道,等我將來達到目的的時候,我必當回城。假若不能成就這個願望的話,我的身體,就終老在山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