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熱血三國之召喚猛將最新章節列表 > 悼·繼善公千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悼·繼善公千古

悼·繼善公千古

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清風幾處遊

018年5月18日,1:05分,繼善公享年85載,與世長辭。

外公的家鄉在遼寧臺安縣,舊名八角臺,曾是東北軍閥張作霖發跡的地方。

然,外公所在的王氏家族是當地望族,亦與張家有親戚關係。

……

關於,家庭地位。

外公族內兄弟姊妹十六人,卻獨得長輩恩寵,每逢家中有客人,必守在長輩身邊。

不單單受到長輩的喜愛,在平輩之中更是極富威望,唯他馬首是瞻。

……

關於,社會地位。

樂於助人,無論親疏。

由於是文人的緣故,不喜功名利祿,多起到“幕後”謀劃性作用,深受各級領導看中。

……

關於,書香門第、芬芳桃李。

外公是教書匠,亦是我的母校“愚公中學”的創始人與奠基人之一,不可謂桃李滿天下。

【太外公亦是私塾先生,族內兄弟與子侄多數均是老師。

記憶中,外太公留有五寸左右標準的先生鬍鬚,二十多年前便仙去了。】

那時候的老師非常稀少,致使一人教授全學科,外公最擅長、教的最好的則是物理。

曾聽外婆說起過,外公大概在距今5年前停止授課。

那時候處於特別時期,加上北京有親戚,導致外公不得不離開那個崗位。

即便離開育人崗位,外公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衣兜裡,永遠放著一支鋼筆——那是文化人獨有的標誌。

另1:

母親說,她的老師和校長,均是外公的學生。

另:

關於,西紅柿。

外公講課激情滿滿,以至於口乾舌燥。

這時,有位學生送給外公一顆西紅柿。

外公起初想吃,但最終卻沒有吃。

外公想到的不單單是為人師表,更多的則是一旦開啟這扇門,會有更多學生送西紅柿。

外公為人正直,絕不會做出有違人師的準則。

另:

兒時親眼目睹——

外公趕集賣草莓,遇到一位年紀在50歲上下的中年人,見到外公非常非常吃驚的喊出:“王老師!”

當時的我,忍不住嘴角上揚,為外公感到驕傲和自豪。

……

關於,腹有詩書氣自華。

記憶中,外公有一個詩詞記事本,裡面全是原創詩詞。

印象最深的兩篇,分別描寫中秋節、修水庫。

修水庫是一首民歌,只記得水庫叫“西湖景水庫”。

中秋詩詞卻記得很是清楚,其中一句這樣寫——

一輪明月照全球,神州大地永太平。

兒時,覺得這句話寫的很好,可如今看來……逝者為大。

……

關於,文房四寶。

學生時代,自從喜歡看課外讀物,每次外公寫完符籙,我都會說:“將來,我想要硯臺,還有那幾支毛筆。”

外婆急忙笑道:“你姥爺還沒死呢,這就急著開始爭家產了!?”

外婆是玩笑話,可外公答應給我。

硯臺邊緣有題字,但礙於時間久遠,已然看不清寫的是什麼。

當然,我只是純粹的喜歡硯臺,並沒有爭家產的想法。

前年,父母去往東北辦事,母親向外公提起我如今在寫書,外公沒有吃驚,反倒像是意料之中。

外公對母親說:“這幾個孩子,我最喜歡他,將來肯定有出息。”

外公的孫輩共有九人。

除去我家兄長,我有三位表哥,兩位表姐,兩位表弟,外公最看好我。

只是,我自認並非良才,卻會不斷努力,儘量不讓天堂有知的外公失望。

……

關於,孝心無價。

外公與外婆的祖籍在遼寧臺安,外婆17歲時,嫁給仍在讀書的15歲外公。

後來,太外公舉家搬遷,外婆的家人卻搬遷至內蒙莫力達瓦旗。

結婚後的外公與外婆前往內蒙看望岳父,數月後,得知外太公病重,急需一封“介紹信證明”方可回家看望。

此時,旗裡的領導們知道外公是文化人,百般留他教書,可礙於外太公病重,執意離去。

結果,雖然外公與外婆返回家鄉,但中間的過程並不順利——與對方發生爭執與摩擦。

在外公眼中,教書育人固然重要,可與堂上父母的病情相比,儼然不足以比擬。

……

關於,封建迷信。

印象裡,外公算是半個陰陽先生,在外婆的描述中更是神乎其神,令我很是神往。

一些人家的小孩招到髒東西,導致“渾身抽-搐”、行為異常等等,便會找外公在黃紙上寫符籙。

符籙,不同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一類的東西,以毛筆蘸紅墨水,書寫兩張,睡前燒一張,睡後燒一張,次日必痊癒!

外公曾不止一次叮囑,符籙內容只可在心中默唸,不可讀出,否則就不靈驗了。

現實社會雖講無神論,但關於迷信,不可不信。

……

關於,家訓。

勤儉持家。

待人誠實。

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

……

關於,外公的遺憾。

外公的藏書,我幾乎全部看過,多半是繁體豎版黃頁,古董級別。

外公比較喜歡買書,如今的我多半受到他老人家的影響,單單小說便有上千本!

在所有藏書之中,外公最喜歡《東周列國志》(明·馮夢龍),卻遺憾沒有簡體版。

我也買過這本書,仍是繁體版。

大膽設想過,圓了外公的遺憾,給他老人家一個驚喜,怎奈翻譯古籍絕對是一項浩大工程,唯無奈作罷。

******

母親身體極差,唯恐心臟遭受打擊,我於昨夜凌晨自百里外返回家中,陪她、安慰她。

母親想送外公最後一程,怎奈身體著實不允許。

今日上午,母親回想外公與外婆的過往——

外公是文人,同樣也是地主家的孩子,很是獨裁,故而時常吵架,卻從未與外婆分開住過,更沒有在兒女家中住過一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記憶中,母親和兩個姨,多次讓外婆去家裡住,外婆卻說:“不能去,你爸一個人在家不行。”

某一次,大姨殺了雞,哭著挽留,都沒有留下。

母親說:“在我的印象裡,你姥爺只表揚過你姥姥一次,就是‘做飯在前面,吃飯在最後。’”

我有兩個舅、兩個姨,那個年代家裡人多,基本家人吃完飯,一切收拾結束外婆才上桌吃飯,可飯菜基本被吃完。

如今,與外婆吵了一輩子的外公不在了,外婆哭的非常非常傷心。

風雨同舟,共度八十載白金婚!

如今,外婆高壽87歲,母親非常害怕,沒有外公陪伴的外婆會更加孤單。(原諒此刻已然淚流滿面的我)

此刻,耳機中播放華晨宇的《國王與乞丐》,正如歌詞說的那樣——

抱緊你的我比國王富有

曾多麼快樂

失去你的我比乞丐落魄

痛多麼深刻

******

題外話

之所以寫下《重生之關東匪王》這本書,多半與外公有關,因為裡面提到了八角臺——外公的老家。

******

遺世文章多灼見

平生事蹟足千秋

言有不能表其精微,而假之物象。

願天堂沒有病痛,外公一路走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