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姐劫最新章節列表 > 0100【水井呼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00【水井呼聲】

作為家學薰陶而生的地地道道女文青,楊嘉瑜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儘管對尼采的“超人主義”和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深有研究,但她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偏向於客觀邏輯思維。至於她計劃中的旅行,她把這當作自我放逐,一場思維上不受約束的滌盪洗禮。

人死了,沒有靈魂。越是參與、融入到這個社會當中,越能感受這個大作坊齒輪之間的單調和艱澀,她從不輕信,更不會對什麼鬼神抱有敬畏之心。

她唸書那會兒,校園裡也是有鬼故事流傳的,當時社會經濟建設還沒達到現在這水準,主流鬼故事都帶有強烈歷史和鄉土的情味,像掉了幀、黑白畫面的紀錄片。故事型別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個老腔調,什麼“你家祖先葬地的風水有問題”,什麼“黑貓越過,屍體坐了起來”,再就是什麼“溺死鬼”、“餓死鬼”等等各色具有鮮明說教意味的靈異故事。

這會兒她閨女要徵集素材,她便將以前道聽途說來的民間迷信禁忌簡要道來。

鬼吹燈:傳說人的身上有三盞油燈,一盞在頭上頂著,另兩盞在肩膀上。據說是人身上的陽火,晚上走夜路的時候,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不可向兩邊張望,若給吹滅了,便給鬼招了魂。

夢兔:和貓一樣,這類行動敏捷的夜行動物,在民間認為易為孤魂野鬼上身,獨自在外、荒郊野嶺,或走夜路時,遇到這類動物得繞著走,切莫被它們外表矇蔽上前追逐,否則將招致禍事。

守靈:人去世後,停屍三天發喪,三天內不合天地。必須擇壯年六人,穩健長者三人,陪長子寸步不離守候棺前,直至起棺。忌諱任何動物接近屍體,若有動物從棺上躍過,將導致死者回魂起屍。

撞神,在此不作贅述,小彩妹聽得膩煩,既感到磕磣,又覺得百無一用,思維亂到一定程度,果斷打斷了她媽的陳述。

事實上小彩妹真心不相信有鬼,但是怪力亂神,搞得心裡七上八下怪忐忑的不好,儘管如此卻死活不信,就是種信念上的堅持了。她以前看鬼故事帖子,沒看懂故事裡邊的彎彎繞繞,點進樓層回覆檢視其他網友的解答,常常有賤人作妖,在回覆中發表一些“女孩子慘死,不轉發就會找上門”的迷信言論,伴隨這類言論同時出現的除了密密麻麻的“詛咒反彈”,還有什麼神神叨叨、煞有其事的“驅邪咒”。她雖然不會效仿,但多少會受到影響。更是感覺怪沒意思的,設想一下,貼吧裡會回覆的大部分都是低齡網友,披戴卡通頭像、個性化暱稱,給人以現代童話主義的觀感,卻在這帖子裡發表一些跟鄉村老農一樣的迷信言論,那種反差感,直觀反映了社會主義新一代接班人科學素養的嚴重缺失。

“校園七大不可思議”嚴格意義上屬於“校園鬼故事”,和這些泛著股鄉土味、具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民間鬼故事截然不同,人家是正正經經的講鬼故事,而民間鬼故事那純粹是在佈道,透過這樣那樣的禁忌和習俗來約束人的言行舉止,手段下作至極。

這類素材,她不屑採取。

於是又遭到新一輪家暴。

這個說起來,也怪難堪的,小楊老師說是在責罰她,更像是藉機褻玩。打了屁股,再看她屁股像果凍一樣顫啊顫的,特別的亢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小彩妹個子小,打不過她媽,只能賣可憐撒嬌,撅著小嘴揮動小手報以無謂的反擊,若是引起了小楊老師的憐惜,倒是能得到解脫。若是激發出了小楊老師更強的抖S心理,那下場可就慘了。

鬧完了,小楊老師又端起媽媽架子,正經地教授她關於鬼故事的寫作技巧。

鬼故事要注意保持神秘感,神秘感比刻意營造的恐怖氛圍更為重要。既然你寫的是鬼故事,只需基調偏陰鬱,劇情偏晦澀,哪怕根本沒死人,讀者也感覺怪滲人的。比方說你把一篇關於精神病的推理小說硬塞到靈異雜誌上,也能給讀者帶來驚悚體驗,這就是先入為主效應。需要加強代入感,再次是故事情節的晦澀性,越難理解,越搞不清楚原理,讀者就越是花心思琢磨。將“現象”不加整理分析原滋原味丟到讀者面前,這種沒頭沒尾、令人費解的故事性,再穿插支離破碎的敘事視角,反而能產生奇效。

在這樣的寫作基調和風格下,四十分鍾後,小彩妹在小楊老師輔佐下成功創作出了《校園七大不可思議》之一的“水井呼聲篇”。小楊老師看了,很滿意,小彩妹也很滿意。

“水井呼聲篇”,圍繞曾發生過一起意外事故的水井,講述了三則小故事。

故事一:“言程中學”初三(5)班學生王思明接到來自其追求物件向青青的委託,一次晚餐後在校內共同尋找向青青走失的寵物貓,於水房前的水井中尋得,第二天寵物貓出現異狀,暴躁易怒,咬傷了向青青,擊斃後經檢查,胃部有一節人類指骨。

故事二:“言程中學”畢業班語文組組員張愛民老師在辦公室準備教案時受到神秘呼聲的騷擾,外出檢視時在走廊發現一隻黑貓,拾得一塊細長橢圓的白色石頭,張愛民對其愛不釋手,作為收藏放在了案頭上。語文組長範青山針對他工作上某次失誤大肆責難,引起爭執,兩名教師大打出手,張愛民受到革職處分,那塊石頭在他出走當天丟到了窗外。

故事三:以田青峰為首的四名初三學生在翻牆外出的途中聽到有人呼救,緊接著有老師巡邏,他們迅速藏到樹林裡邊,等老師走後,田青峰發現他的翻牆隊伍少了三個人。田青峰在樹林裡找了很久都沒找到,最後摸到外邊有個水井的水房裡,發現其中一個蹲在牆角,對方告訴他老師巡邏得很頻繁,今晚上出不去了。田青峰跟對方聊天說話,天亮後混回早操隊伍,在他的詢問下,另外三人卻表示昨晚一直在寢室裡沒有出去。

這三則小故事的平均篇幅是一千五百字,由於行文口語化,小彩妹寫起來效率很高,事實上到底寫的啥,她自己也不清楚,至於三則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絡,那更是見鬼。

寫到自己都雲裡霧裡的地步,算是將故事性的晦澀發揮到極致境界,看起來有種沒道理的恐怖感。小楊老師說,故事在講什麼不重要,怎麼講是關鍵,現在寫的只能當做初稿,接下來要做的是故弄玄虛,增強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廣泛性,模糊人物屬性,提高代入感,總之一切為了恐怖效果服務。

這次創作嚴格意義上是小彩妹首次講求技巧的文學活動,雖然不知道到底寫的是什麼故事,但在實踐過程中,對於敘事視角這一概念,有了粗淺的理解。隱約意識到這個“文字”,也可以像線條、積木、程式碼一樣,透過特定的技巧形成特定的結構、層次,來呈現各式各樣的藝術效果。

食髓知味,她開始從文字層面喜歡上文學創作。從以前的被動心態,慢慢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心態。

回到教室後,她翻出那本《中小學生語文作文應用基礎知識》,思考其中術語的含義,又拿出《簡愛》來比較對照,然後再看看是否符合指導書上所寫的技巧,小妮子忙得不亦樂乎。

在上次的稿件失竊事件中,《誅仙》在班上男生圈子得到了爆炸性的宣傳,那幾張被當時懷著怨婦心態的陶桃撕下來的稿紙,一個晚自習的時間在班上廣為流傳,一個週末過去,大家都饞了。

張小凡掉進海里之後發生了什麼呀?

經不住廣大書友的軟磨硬泡,當時的主要經手人王剛只好來找小彩妹約稿,小彩妹告訴他:“就快了,一會什麼課?”

“英語課啊。”

“嗯,明天中午吧,明天中午,睡午覺之後拿給你。要給我看好啊,準時還給我。”

一開始還是小彩妹拿給人王剛品鑑的,現在還使喚上人家了,可王剛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作為一名粉絲團團長的責任,何況人小彩妹壓根沒提稿酬的事。

這個年代農村裡的娃,有條件看看漫畫書,看看動畫片就已經是很值得吹噓的了。看童話嫌幼稚,看名著啃不動,於是也沒什麼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看的小說,小彩妹口語化行文的《誅仙》一出,三兩章一看,很快便成為了小朋友們的心頭肉。

一個個原來信奉什麼江湖武林的,現在改信修真界了。更有人還把“大衍魔劍”給畫了出來供大家觀祥,一看都說這不對,有說不夠霸氣的,有說不夠邪魅的,有說劍刃這麼寬不方便使用的,像開學術研討會議似的討論起來十分的正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把“大衍魔劍”。

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是清醒的,那就是學習成績在班上遙遙領先的班長李小虎,懷著濃厚的困惑,他找到了在小妮子分隊簇擁下的小彩妹,告訴她,是大衍魔劍嗎?好像是天衍魔劍來著。

小彩妹撓頭,把他轟走了。

事實上呢,到底是“大衍魔劍”,還是“天衍魔劍”,她記不清楚了。

也許是出於歉疚,胭脂返校後,在小妮子分隊中不再一貫灑脫刁蠻,而是表現得很安靜,和陶桃對坐著一起畫畫。相比於上週,她的繪畫技藝大有長進,一個線條的塗改率已經從幾十次降低到三五次了,雖然畫出來的東西依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還是沒法跟陶桃比,但至少速度上有了顯著提升,對以畫畫消磨時間的方式也產生了一定依賴性。

嬌嬌坐在小彩妹對面,翻看她的記事本,皺著眉頭,似乎想找出班上男孩子們們為之記掛的故事上的亮點。

她這裡是靠門口的教室角落,是人流量大的出入口,一般很少有人在這裡駐**談,今天有,而且是三五個。

以抱著樂施施胳膊的文藝委員馬蓮瑤為首,在小彩妹背後陰陽怪氣以“某些人”為主語指桑罵槐說閒話。

意思大致是某些人仗著她媽是校裡老師,濫用職權,譁眾取寵,招蜂引蝶,忒不要臉。

小彩妹沒搭理這幫妹紙。就是有點可憐默不作聲陪襯著這幫妹紙的樂施施,按說這妮子脾性也不蠻橫刻薄,怎麼就跟馬蓮瑤玩到一塊了呢?她覺得得尋覓個機會,把馬蓮瑤等人踢出樂施施的交際圈子。

嬌嬌滿頭冷汗將記事本還給了小彩妹,說:“你這哪裡抄來的啊?小彩呀,這個本子,是給你寫小說的,不要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害我一點防備都沒有。”

小彩妹一看,記事本攤開的那頁正巧是《校園七大不可思議》之“水井呼聲”篇的末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