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製造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卷三 質量為本 第一百二十二節 七大浪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卷三 質量為本 第一百二十二節 七大浪費

“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消除一切無效的勞動和浪費,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田東回答說。

“你說的‘浪費’指的是沒有節制地用水、用電,濫用原材料、辦公用品嗎?”朱迪問道。

“哈哈!精益生產中所指的‘浪費’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浪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在製造型企業中,只要是不能直接創造價值的一切活動都視為浪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要是客戶不願意買單的那一部分企業活動都叫做浪費。”田東解釋說。

“可是,顧客願不願意買單,完全取決於顧客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等因素,跟企業生產流程的優劣沒有關係啊?”朱迪感到迷惑不解。

“你說得很對。只有完全瞭解顧客需求的企業,才能站在顧客的角度看待問題,促進企業不斷地對自身生產系統進行分析、完善,消除不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活動。”

“我覺得你說的這些還是有點過於籠統、抽象,我一時理解不了。不如我們換一個話題吧:具體地看某一個製造型企業,它可能有哪些浪費?”朱迪追問道。

“精益生產專家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和研究,總結出常見的製造型企業裡一般都會存在七種浪費。除了剛才我說的庫存浪費,還有過度生產、不良品浪費、運輸浪費、加工浪費、動作浪費和等待浪費,這七大浪費基本上能概括製造型企業日常生產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浪費。”

“剛才你說到的庫存,它除了掩蓋管理過程中隱藏的問題之外,還會造成什麼浪費?”

“實行精益生產管理的企業,幾乎所有的改善行動都是直接或者間接跟消除庫存有關的。精益生產的專家們之所以這麼看重降低庫存,是因為庫存可能還會造成以下的浪費:首先是倉儲成本增加了,比如說原材料庫存增加了以後,搬運工作量將會增加,需要增加堆積、放置的場地;為了減少物料的損傷,需要增加防護措施;甚至連盤點的時間都要增加,這一切都是浪費啊!”

“怪不得倉庫的管理人員一聽說原材料庫存增加了,他們就說頭暈了。”朱迪笑著說。

“不僅僅是倉庫管理人員頭會暈,財務部的人頭也會暈。庫存增加了以後,大量的資金將會積壓在庫存上面,不僅僅造成資金總量增加,還會增加利息、庫房的管理費用。當庫存量大於使用量時,由於原材料的長期積壓,某些物料的價值會降低、甚至會成為呆滯品,在財務上造成巨大的浪費。”

“好吧,‘庫存是萬惡之源’,現在我算是深刻認識到了。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為什麼過度生產也會被認為是浪費?我覺得過度生產的意思是生產能力非常足,生產部門超計劃完成產量,這應該是好事啊?”

“如果你能理解庫存是一種浪費,那麼‘過度生產為什麼是浪費’這個問題就很好理解了。精益生產強調準時化生產,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做出必要數量的東西。試想一下這個例子:如果客戶只需要60件產品,但是我們公司卻做了100件,那麼另外的40件暫時賣不出去就變成了庫存。別忘了,‘庫存是萬惡之源’哦。”

“可是,如果公司沒有收到客戶訂單

,生產線裝置停在那裡、員工無所事事也是一種浪費啊。不做白不做,還不如提前把產品做出來。”

“你說的是生產效率、生產產能的問題。但是你不要忘記了,公司真正的利潤來自於產品的銷售,而不是生產效率、生產產能。如果你把產品做出來了卻賣不出去,只會佔用公司的材料、人工成本,提前做出來的產品變成庫存積壓了寶貴的資金,除此之外得不到任何好處。在沒有銷售訂單的情況下,還不如讓機器停下來休整、等待,這樣做的損失反而更少。”

“你這麼說也對。那麼‘不良品浪費’指的是什麼?”

“我們製造型企業在任何時候出現不良品,都會造成材料、裝置、人工的浪費。精益生產的主要思路是儘早發現不良品、確定不良品的來源、從而減少不良品的產生。另外的一個思路就是要群策群力、想方設法消除一切關於不良品方面的不增值活動,比如說產品的過度檢驗、搬運、等待、返修等等活動都是浪費,應該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品零件、原材料流入生產線,並在生產工藝上追求零報廢。”

“聽到你說的這些,我想起來‘不良質量成本’的概念,指的是由於質量不良而造成的成本損失,或者說由於我們沒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而額外付出來的成本。”

“這個概念我也聽說過,由於質量不良而造成的成本損失是十分驚人的,很遺憾的是很少管理者能意識到這部分成本。比如說簡單的產品返工,從表面上看通常情況下不會造成產品的報廢,在財務這個角度看報廢成本等於零。但是,由於返工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返工時佔用場地、輔助材料的消耗、裝置的佔用卻是實實在在的成本。”

“作為一個學生消費者,我還意識到不良品帶來的間接成本,比如說不良質量對消費者的影響、對公司聲譽的影響、對客戶滿意度的影響等等,這些影響好像在財務上很難反應,但是它們對公司的業務發展來說卻是致命的。”

“你說得非常對!質量成本最初被分為四個方面:檢查成本、預防成本、內部缺陷成本、外部缺陷成本。這些成本當中,有些是必須付出的,有些卻是透過工藝改善可以避免的。所以在精益生產管理裡面,提出來‘零缺陷’這個目標,來減少不良品產生的浪費。”

“那麼搬運浪費呢?如果大量地使用自動輸送帶,是不是就可以減少搬運浪費了?”

“答案是否定的!對於生產過程中的搬運問題,大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搬運是不增值的動作;另一種卻認為搬運是生產上必需的動作,因為沒有搬運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呢?正因為大多數人都預設搬運的存在,就沒有想方設法去消除了;有些人甚至想到採用輸送帶的方式來減少人力上的搬運。精益生產理論認為,搬運是一種不產生任何附加價值的動作,是一種浪費;不管是用人搬運還是用傳送帶搬運,浪費還是浪費。減少搬運浪費最重要的措施是減少搬運的次數、縮短搬運的距離,比如說改善現場的佈局、讓物流線更加通順有條理、合理設定搬運計劃、讓搬運數量及次數與生產計劃相匹配、採用合適的工具進行搬運、減少裝卸次數等等。”

“這個理解

了。那麼什麼叫做‘加工浪費’?”

“加工浪費指的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對產品或者服務沒有增值的努力。有些公司的質量管理部門打著‘為客戶著想’的旗號,想方設法加嚴產品質量標準,並進行種類繁多的品質管控、檢查。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些不符合現實的標準會額外增加製造成本,造成浪費。”

“我不明白。如果我把產品的質量做得比客戶所要求的還要好,超越客戶的期望,這對客戶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嗎?”

“如果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他看得到你所做的努力,這些活動將會變得有意義;可是有些過高的產品質量,是客戶本身就不需要的。我舉一個生活上的例子,市場上做給老年人的電話只要滿足通話功能就可以了,如果在老人手機上增加了各種各樣高大上的功能,老年人卻因為不會用反而影響產品的銷量;這樣一來只會增加產品的製造成本,卻沒有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這是一種典型的加工浪費。”

“好吧,用你們中國人的話來說,這叫做‘過猶不及’,費力不討好。”

“呵呵!看來你對中國的文化越來越瞭解了。第六個浪費叫做‘動作浪費’,這個概念主要是從人體力學和工業工程學的角度去考慮的。動作浪費指的是任何對生產製造過程當中不增值的人員或者機器的動作。我們在生產現場上經常會發現動作浪費,比如說有些員工在裝置操作時,有一段線時間雙手或單手處於空閒等待的狀態;由於工藝設計得不合理,員工作業時動作不連慣、有停頓的現象;員工動作幅度太大以至於不得不努力晃動身體,甚至需要移動兩部以上進行作業;由於物品放置過高,作業人員不得不需要伸手、墊腳才能拿到物品;由於物料放置太低,員工需要彎腰才能完成動作;員工花時間尋找工具、物料等等。”

“是啊,隨著企業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人員效率的提升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這些動作研究,消除多餘的浪費動作,的確可以有效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你說得沒錯,精益生產‘七大浪費’的最後一個浪費就是‘等待浪費’。”

“說到等待浪費,讓我一下子想起來我爸爸經常跟我說:他很討厭不準時的人。他舉了一個例子,說一位主管約了一個會議,明明是在上午10:00開始的,結果等來等去到10:30人還沒到齊。十個人在會議室裡等,每人30分鐘,就是300分鐘的浪費呀!如果下次我爸爸找你開會,你一定不要遲到哦。”

“哈哈,我這個人一般不遲到。在我們製造型企業裡,一般造成等待浪費的主要原因是作業不均衡、安排作業不當、停工待料、品質不良等等。除了直接生產過程有等待浪費之外,其實在管理工作中也有可能造成等待浪費,比如說生產線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時候,需要技術、質量、生產等部門的人員到齊進行會診、共同下決策,那些漫長的討論、決策的過程會造成生產線的停線等待,這也是一種浪費啊。”

朱迪雖然是一個大學實習生,可是對製造型企業的生產管理系統卻理解得很深,這樣田東大感意外。他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這個朱迪到底是什麼來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