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布衣獵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拓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拓荒

範陽府的冬日,與往年大不一樣,雖是嚴寒,天氣刻骨的冷,但在寒風中,鄉民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作為禹城一帶最早期十二個農堡的鄉民,終於過上,有生之年的第一個惡狠狠的肥年,能吃上飽飯不說,有新房子住,有新衣穿,飯食中時不時的還有些葷腥,這樣肥的流油的年,讓範陽府其他地界的鄉民,都饞紅了眼。在範陽府整頓完民政司吏後,便在急切的等待著,土地改革、整頓。

劉峰知道在在農業生產在全部經濟中還佔有主要地位時,土地、人口便可為一切資源之首,如何利用好這寫土地、人手,給範陽府帶來極大的利益,是他要仔細思量的,雖說在禹城南農堡的鄉民們,有極大的收益,可對於劉峰來說,在錢財上僅僅是收支平衡而已,禹城南的農堡給劉峰提供的最大的利益是人口穩定,糧食提供,而稅收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而鄧俊良等人在開墾禹城以北的土地時,便再三的猶豫不決,邢州、冀州、磁州三郡並不和禹城南一般,雖然同為戰亂被棄之地,但是各地還有些大小豪閥,他們有著自己的土地、佃農,在政策上便不能和禹城南一概而論,他們沒有那麼大的魄力,和這些早已破敗的世家翻臉。

劉峰也知道有一個好的、適合的土地政策,將會給自己的治下帶來極大的生產動力,在這個時代,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為種田的鄉民,倘若他能因為土地政策及生產力進步,從而在種田的鄉民中解放出百分之二十的鄉民,用於工業生產發展上,他的範陽府發展便不可限量。

但如果,稅賦沉重,土地流失、荒蕪嚴重,他將也只是著滾滾歷史長河中,一個略大些的石子,濺起的浪花,隨即就會被湮滅。

於是乎,在對於土地政策的制定上,劉峰慎之又慎,重之又重,再經過反覆的磋商後,才制定出《範陽府土地條令》

即,範陽府治下所有土地歸為範陽府所有,酌情補償徵收的治下私有耕田;

轄下土地均以農堡為單位模式耕作,農堡的經營方式將分為多種,可由範陽府組織生產,所有基礎設施有範陽府負責,而將農堡所得分為三份,範陽府得兩成為稅賦,農堡得其四成作為農堡運營,租種鄉民得其四成為各自收入。

而各地商人、世家、可自行承包,各郡規劃出的農堡經營,須自籌一切農備、勞力,而農堡所收,只需上繳一成五的賦稅。

好在邢州、冀州兩地長期戰亂,鄉民流離失所,戶口遷徙,田地大量荒蕪,而僅存的世家、鄔堡等,在劉峰銀子加刀子的脅迫下,都痛快的進行了土地整改。

而訊息傳出,最為激動的還是那些鄉民們,禹城南的成功,讓這些方圓的鄉民,都明白了加入這種農堡的好處,劉峰同時也在大肆的招募各地鄉民來邢州、冀州二地。

一時間各地鄉民、商戶、世家的探子蜂擁而來,鄉民是為了來尋一條生路,而那些商戶,卻是嗅覺靈敏,聽聞了禹城富庶的訊息,來尋商機發財,世家的探子則是為了,尋找能與三郡合作的機會。

而隨著陸續進入到二州的鄉民,經過整頓後,分別進入了作坊、礦產、農堡、軍伍之中,範陽府愈發有一絲中興之意。

劉延棟這個屯田使也再度的忙碌起來,麾下司田組織起有檢驗的老農,在仔細的勘察著各地的土地,進行著水渠、耕田、井池的規劃。

劉峰下了嚴令,也下了重賞,三郡十八縣,要切實的把範陽府的土地政令實施下去,磁州郡守曾祥儒、邢州郡守丁明德、冀州郡守宇文嘉佑也都精心的督查治下司田、縣令在勘察。

讓劉峰等人欣喜的是,三郡可用於耕作的土地達兩千萬畝以上,而且大多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尤其邢州、冀州二地,河流眾多,利於灌溉,只是因為戰亂頻發,才導致土地荒蕪。

好在這些土地並未完全是荒地,只是荒蕪了幾年,而原來的水渠等還有所儲存,只要修復後便能繼續耕作使用,為了爭取在開春後,這些土地都能耕作,劉延棟等人決定,當即,治下農籍鄉民,全力投入到開荒中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禹城的匠作營,便也晝夜不停的投入生產,整個範陽府有著一股,全民大作戰的氣氛,不論是三郡原籍的鄉民,還是前來投奔的鄉民,都加入了這場前所未有的“戰鬥”中,為他們自己的生活鬥爭著,冰天雪夜中,也不見絲毫抱怨。

而禹城劉延棟的農作營,也在經過劉峰的指點,和老農的實踐操作後,對於畝產的提高,也進行了多種的實驗,在種子的選育上頗下了一番苦心。而在當下提高畝產的辦法,也只有精耕細作,加大灌溉面積,有效的增施肥料,採用輪換的耕作制度。

在這一方面,各處的司田,都來到禹城的農作營取經,這些司田有的是年紀長些的老吏,有的則是剛剛加入到範陽府的南唐抑或北漢的讀書人,但他們在禹城接受到了不一樣的教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由老農給他們進行授課,這如何能讓這些自覺高高在上的吏員接受,正待大鬧一場,卻見到劉峰恭敬的向老農打了招呼後,也坐在堂下,聽老農授課。

本來還有些不服的司田,也不敢再言語,老農見劉峰如此支援,也放開了膽子,一一的給這些司田講耕作的技術等等。

授課結束後,劉峰如同學生一般,給老農行禮後,向堂下的諸多司吏。朗聲道:“韓文公曾有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堂上老農,在耕作間,是我等之師,怎能不尊?”

堂下諸多司吏,聞言,噤若寒蟬。

劉峰又搖頭語重心長,道:“非我如此嚴厲,倘若明年秋收後,汝等治下農堡畝產之量,能超出禹城十二農堡的畝產量,那便記你首功,我也以師之禮待之!”

堂下眾司吏,面面相覷,有的道定不負使君所託!也有的唱喏道待明年秋收,要來與禹城一較高下,但更多的是,圍在了老農前,繼續的討教耕作方面的事宜。

而劉峰如此重視農耕的訊息,也在北地流傳起來,三郡鄉民,對劉峰感恩戴德的聲音不斷,而“劉瘋子”的外號,也早已不見了,不過他武勇仁義之名到是流傳了起來。

聲名大好的劉峰,此刻卻又在犯愁了,瓷磚的第一次燒製失敗了,而府庫中的金銀,也不夠他如此的揮霍糟蹋,出現了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