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完美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一切皆可為籌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一切皆可為籌碼

董然全部注意力放在與林學言身上,沒有注意到陸湘琪神色異常,繼續認真問道:“那針對這一點,不知林總有什麼解決思路?”

林學言老臉一紅,要是能有解決的辦法,他還會面臨這樣尷尬的境地?

柯達公司的董事會也不止一次就這個問題提出過激烈討論,但最終結果,都只有歸咎於國內大眾消費水平不夠發達,柯達是世界知名企業,家大業大,但面臨這樣的問題,卻實在無從下手。

卻聽董然緩緩道:“關於這一點,我倒是有些辦法,林總不介意,倒是可以看一看,不過得先簽上保密協議,畢竟這份計劃很重要......”

林學言聞言,第一反應就是聽錯了,不可置信地看著董然:“董總你剛剛說,你有解決的辦法?”

一向以行事穩重著稱的林學言,今天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失態了。

陸湘琪神色一凜,照她的猜想,董然應該即使不惜在談判上讓步,也會盡全力讓林學言採納他的計劃,怎麼如今反而把計劃當做己方的籌碼提出來?這樣真的行得通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董然微微一笑,只要時機恰當,要求,也可以被轉化為籌碼。

林學言微微一愣,沒想到這些地方企業還有“保密協議”這樣嚴謹的商業意識,心裡不禁又多了幾分期待,毫不猶豫簽下保密協議,凝重地接過那份計劃。

董然遞給林學言一份,又交給陸湘琪一份。

陸湘琪這才記起,她在談判之前,竟然還不曾看過這份計劃。

自己什麼時候這麼粗心了?這樣重要的計劃竟然都沒有要求過目?還是說,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對董然有了一種盲目的信任?

搖了搖頭,陸湘琪使勁將這些奇怪的念頭拋之腦後,將注意力集中到計劃書上,心裡又隱隱有幾分期待,董然那驚才絕豔的構思,已經不是第一次帶給她驚訝了。

可這一次,她臉色卻有些難看了。

因為這份計劃的方案很詭異,說得難聽一點,甚至用荒謬來形容更為貼切一點。

她終於坐不住了,拿質疑的目光投向董然。

董然卻絲毫不為所動,仍舊對她報以微笑。

其實這份計劃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散佈出輿論,並引導輿論走向。

這份計劃的思路,卻來自於二十年後,一個眾所皆知的輿論營銷案例,那就是iphone蘋果手機的成功。

二十年後的智能手機市場裡,充斥著蘋果與安卓兩大主流,但蘋果手機真的好過大部分手機嗎?ios真的就好過安卓嗎?

不,就像蘋果總裁喬布斯在輸給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後,永遠銘記的那句話:喬布斯,你不明白,這不重要。

哪怕喬布斯先前對比爾蓋茨的手段再不屑,但他卻不得不承認,是他輸了,即使蘋果一切都比微軟好,但他輸給了比爾蓋茨的這份市場營銷理念。

於是他選擇了與比爾蓋茨合作,借鑑下比爾蓋茨那份全新的營銷方式,於是蘋果從此崛起。

是的。創造奇蹟的並不是蘋果手機,是喬布斯以蓋茨的思維模式做雛形,開創出的最先進網絡營銷方式。

輿論的發展過程是潛移默化的,輿論發展過程是這樣的。

最初可能只是幾個或是無聊、或是有心的人在某個論壇開玩笑,說蘋果價格昂貴,用得起的都是有錢人。

然後遍佈各國的網絡營銷人員就不斷的吹捧蘋果手機,但他們的發言核心不在蘋果的質量,而是透過看似高昂實則恰在水平線的價格來勾起人們的虛榮心。

虛榮心是個微妙的東西,沒人願意承認,它卻的確存在。

三人成虎,人云亦云不止在國內,全世界的人們都有這種心理。不明就裡的消費者看到後,也就不自覺跟隨著他們的發言而走,久而久之,偶爾有反對聲,也會在大眾的眼光中淹沒。

而後,蘋果變成了人手一臺的街機,他因此脫離了輿論的標誌嗎?

不,它沒有。

也許更多人是沒有這份虛榮心的,但四周人都在用,彷彿購買一臺蘋果手機是基本的理所當然,買不起反而會被人看不起。

而蘋果本身,也的確擁有過硬的手機素質,哪怕價格高於國內大眾消費者平均標準,但就像談生意一輛好車是基本的門面一樣,蘋果也成了大多普通人眼中所謂的門面。

於是蘋果的輿論戰術徹底成功,攻佔整個智能手機市場。

董然對利用人們的虛榮心,就抱著不屑的態度,但他不得不承認,這份計劃的營銷方案,是如今最好最驚豔的突破口。

他堅信,能夠調動消費者積極性的,不會只有虛榮心。每一個人心中,大概都有對美好的事物本能的嚮往,而數碼相機的優勢,就在於藝術,在於攝影的魅力。

就像人們會不自覺被一處怡人的風景吸引,男孩會喜歡拍攝風景,女孩會喜歡自拍一般。

董然這份計劃的核心,就是將虛榮心,改為這份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既然喬布斯和比爾蓋茨能做到,他董然為什麼不行?這句話,他可不是光說出來在徐姍姍和孫穎面前耍帥的。

與陸湘琪不同,林學言此刻心裡卻開始了激烈的天人交戰。

借喚醒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來開拓消費者市場?這樣的一道標題,給林學言的第一印象就是紙上談兵,空有夢想,卻不具備真實感。

林學言甚至已經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高看董然了,果然年輕氣盛的人,都容易走進自我的思維裡面嗎?

但當他耐著性子,看到具體的實施方案時,背後的冷汗立刻就下來了。

如果這份計劃的核心是幻想,那麼計劃的實施方案,就是透過報紙媒體、名家文章、街頭議論,極盡一切現實所能及的算計,來實現這份幻想。

輿論轟炸?這種全新的理念,立刻讓林學言渾身一顫,心裡似乎有一道矇矇亮的窗戶紙,驟然間被捅破。

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了,因為懷疑這份計劃案,的確真有可能成功。

但他卻不能立刻答應下來,因為這分計劃所需要耗費的資金和人脈力量,實在太過龐大了,一旦失敗,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虧損。

林學言終於理解董然為什麼要提出讓柯達承擔資金了,這個少年,算計得實在精準無比啊!

他哪裡知道,董然心裡從未想過計劃會失敗,之所以讓柯達承擔資金,是因為他真的沒錢......

所以林學言猶豫了,這份計劃的存在,無疑讓他看到了柯達,乃至數碼相機行業在國內市場唯一的崛起希望。但同時,這份計劃太過於詭異了,詭異到他甚至無法預測成功的機率!

這樣龐大的投資,要是失敗,他就只有辭職謝罪了,但一旦成功,他在柯達、在世界數碼產業地位,也必將拔高到一個可怕的程度......

林學言這才發現,眼前這名少年,居然成了自己職業生涯三十年來最大的危機......

(本章所闡述的只是一種輿論營銷模式,並不針對任何公司或是產品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