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諸天攻略計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七五章 幽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七五章 幽谷

首先索倫並不知道在幽谷(Rivendell)會議之後由誰持有魔戒,我們讀者開上帝視角知道是佛羅多,但是真的必須是他嗎?就不能換人?到時候找他結果魔戒不在他身上怎麼辦?

在索倫看來,魔戒之後的路線是從幽谷翻過迷霧山脈,順著安度因大河順流而下,然後被薩魯曼截胡,帶往艾森加德(Isengard),然後被帶到了剛鐸,然後被阿拉貢得到

然而還是有bug的,因為在米納斯魔古爾(minas mogul)戒靈實際上已經感應到了山中有東西,並在隨後派人搜尋,而且在黑門時索倫已經出示了佛羅多的秘銀鎧甲,竟然還沒反應過來人家來銷燬魔戒的!手下的小嘍囉不知道不要緊,索倫你自己心裡沒有點b數?這個時候還有霍比特人來你這裡難道是來找你單挑?

而且原著中Sam在佛羅多被屍羅(shelob)蜇傷以後為了躲避獸人使用了魔戒!就在魔多境內!你感覺不到嗎?

如果沒有這段情節……那麼就會合理很多因為確實末日山很熱,而且獸人不喜歡待,但是在收到情報有霍比特人混進來了還不派個人去守就很神奇了

索倫有一點和伏地魔以及很多反派很相似:有些盲目的自大,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尤其如此。他從來沒曾想過會有人能放棄魔戒的力量抵禦它的誘惑去摧毀他,畢竟有艾西鐸的例子在前。索倫想連人類中的佼佼者都無法抵禦,那麼還能有什麼問題?對於咕嚕的意外,我認為,索倫沒有注意,或者不屑於注意這個默默無聞的弱小種族。亞拉岡和甘道夫在黑門外的那一波險棋也完美,很有點空城計的意思。雖然他們也拿不準佛羅多的情況。如果佛羅多已經gg,索倫拿到魔戒,那就是送死。但是,縮在家也是死,過去剛一波也是死,剛一波還能為佛羅多吸引注意力,沒準能成功。這就讓索倫很困惑,就憑這幾個人來和我剛,不是找死就是有恃無恐。他們剛打了個打勝仗不至於來找死,那肯定就是有恃無恐了。索倫認為亞拉岡拿了魔戒,所以敢來挑戰他。末日火山這個最不可能的地方自然也不多想了。

魔戒這個故事,一直就是一個悲劇。

只不過他又如此甜蜜。

小時候看魔戒,被阿拉貢等人的英勇折服,也被佛羅多的堅強感動。當一切都走到尾聲的時候,我甚至還不明白為什麼佛羅多要去阿蒙洲,他就已經微笑著登上了船,伴隨著i的歌聲離開了灰港。那時候,說不出道不明的心情大概是一部電影結束時常有的惆悵空虛感。

甘道夫說,當我們離別的時候,我不會說別哭的。

後來我重新看魔戒,一遍又一遍。最後看到灰港那一段時,才恍然大悟,魔戒這個故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我也明白了為什麼看完這一段後心中是如此的難過。

因為這就是一個講述離別的故事。離別霍比屯,離別朋友,離別家人,和一切說再見。對於佛羅多來說是這樣,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這樣。人類告別精靈,精靈告別中土。

當索倫被消滅,我們看到的不過是精靈西去,矮人遁走,那些不知名的種族都一步步銷聲匿跡,歷史變成傳說,傳說又變成神話。最後,只剩下了人類。

你看,那是最後的灰港,夕陽西下,孤帆遠盡,無不是道別的意像。是他們在向人類道別,初生者們經歷了第一紀和魔苟斯的戰鬥,經歷了每一次失望和背叛,終於和這片土地說了再見。記憶大概都如帆後之風,去而不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人類統治中土,永恆而又孤獨。

魔戒中確實有很多地方與托爾金所處的時代有關,比如山姆其實就是托爾金在戰爭中來自農業地區的同僚,死亡沼澤隱喻了索姆河戰役後的法國,魔戒幽靈的尖嘯類似炮彈的呼嘯...

可以說魔戒有來自現實的靈感,但是並不是“托爾金眼中的現實世界和故事裡完全反過來的”,正相反,魔戒和現實從一定程度上是同步的。而托爾金所寫的也從來不是一個美夢。

最直接的證據是,“人們濟濟一堂歡慶愛情與勝利,歸鄉與友誼”並不是魔戒的結局。弗洛多回到了夏爾但“There is n back”,他再也找不回過去平靜的生活,戰爭帶給他的傷痛在中土世界難以痊癒。而失去了指環的力量,小精靈們也不再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起他們的樂土。雖然戰爭結束了,對森林的砍伐停止了,失去女恩特的樹人也再也不可能重新繁榮了...電影和書的結尾都是遠徵隊乘船永離中土大陸。魔戒中一個時代的逝去帶來的感傷恰恰是和現實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工業化帶給人們的感受相對應的。

其實細想,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難免有這樣的感傷。

美好的結局不過是主角的一場夢——這樣的解讀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是非常亮眼的,但並不是可以用到每一個文藝作品上的。

“擊敗伏地魔不過是哈利做的一場夢,其實之前在殺死魂器的時候他就已經死了”

“小紅帽和奶奶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不過是被狼吃掉的小紅帽做的一場夢”

“嫁給王子不過是被繼母虐待而死的辛德瑞拉做的一場夢”

....

Really?!

在這裡,無疑這樣說是不合適的。因為魔戒的故事真的只是中土大陸漫長時間線上的一個節點而已,後面的故事還很長,何必給它生搬硬套一個這樣的結局?

霍比特人或許還可算是給兒童閱讀的一篇童話,但魔戒對於一般意義上的童話還是太沉重了。

還有一處小小的勘誤:

托爾金參加過世界大戰,和他的朋友和同學。這一群熱忱高尚的年輕人,最終只活下來一個。

我想作者參考的應該是這一段:

一個真正親身處於過戰爭陰影下的人才能完全體會到它的壓迫;但當時間流逝,現在似乎忘記了在1914年被捲入其中的青年的經歷不比在1939年及以後的經歷少一分醜惡。至1918年,不是一個,而是我所有的好友都死了。

可是事實上,英文原版是

One has indeed personally to e uhe shadow of war to feel fully its oppression; but as the years go by it seems en that to be youth by 1914 was no less hideous ahan to be involved in 1939 and the following years. By 1918 all but one of my close friends were de

反正按照我的英語理解,應該是我只有一個親密好友活了下來。

親密好友不等於所有參加一戰的朋友和同學,而且算上托爾金最終也活下來了兩個....

以上。

-------------------正文開始

魔戒完整而龐大的世界觀是我最愛的地方。書最後的設定背景我翻了快十遍,喜歡這段遠甚於書的正文----雖然這也因為我看的那個版本正文的翻譯實在是非常糟糕...

在托爾金的中土世界裡,電影的結尾魔戒被摧毀,索隆被擊敗,精靈離開中土大陸前往極西地——這是第三紀的結尾,第四紀元的開始。電影的結尾是魔戒遠征軍的離開;在書中,精靈遠航,矮人衰減,恩特也不可能再度繁榮了...第四紀元是人類的紀元。

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古老的種族將隱於歷史之中,或是離開世界”,從這個結尾開始,英雄和神秘的生靈逐漸歸為傳說:這是從奇幻到現實的轉折點。

這裡應該也能類比為人類紀元中青銅時代的終結和黑鐵時代的開始。從這裡開始,人類開始使用鐵器,發明文字,開始記錄下歷史——也就意味著從這個時代以後,歷史中只剩下了凡人。

但是誰不留戀過去?誰不嚮往傳說?

在與伊奧默爾的爭辯中,吉穆利說:“你選擇了黎明,我卻將愛獻給黃昏——儘管我知道,這黃昏很快將消逝。”

所以荷馬寫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赫西俄德寫神譜,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所以我們為魔戒的結尾而悲傷。

因為我們都愛著無限好的黃昏啊。

除此之外,托爾金也在書中渲染了一種沉重的宿命感。露西恩·蒂努薇爾和貝倫的傳說與阿爾溫和阿拉貢的故事相映,精靈在蘿林溪邊唱響的哀歌大概也會在極西地再度響起;阿拉貢回到蘿林懷念他最美好的日子時,他也寫道“終其一生,他再也沒有踏上這片他鍾愛的土地”;蓋拉德麗爾夫人的預言....這樣交錯的時間線給人的震撼遠大於高興或難過這樣單純的情感。

在電影中也有很棒的情緒處理,比如我最喜歡的片段之一——在法拉米爾帶領騎士開始一段必敗的征程的時候,皮平在宮殿中為攝政王唱歌:

Home is behind, the world ahead,

And there are many paths to tread

Through shadows to the edge of night,

Uars are all alight.

Mist and twilight, d shade,

Away shall fade

Away shall fade....

(這一段的melody是皮平的演員billy boyd寫的,他同時還現場了hobbit5的片尾曲。

魔戒系列背景樂作曲家Howard Shore 是真男神)

許多這樣的處理讓我覺得這部電影並不想做成一部“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敗了大魔王”的冒險劇,而是一部關於英雄的悲壯史詩。

書和電影,其實都本不是只想讓你看到一個美好的結局啊。

Et Erello Eúlien. Sinome maruvan ar Hildinyar tenn' Ambar-metta!

這是伊倫迪爾從海上乘風而來時說的話,意思是:“我離開大海來到中洲,我和我的子子孫孫將居住在這裡,直至世界末日。”

-------《The Lord 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寫完這段我下定決心要去看英文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