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諸天攻略計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五章 小天狼星布萊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二五章 小天狼星布萊克

另外補充:

第一名答主“整個西方奇幻都是建立在指環王基礎上的“這句不成立。

準確說,托爾金是西方奇幻的集大成者,是現代正統奇幻流派的開山鼻祖。而真正的西方奇幻的基礎是建立在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兩大體系下的,托爾金受影響最大的是《北歐神話》和英國中古傳說《貝奧武夫》,他在西方奇幻的地位跟金庸在現代武俠小說裡的地位很相似。

在金庸之前,古有太史公的《刺客列傳》《遊俠列傳》,唐時《聶隱娘》《昆侖奴》《虯髯客》,明清的《三俠五義》,民國時期的《兒女英雄傳》《蜀山劍俠傳》《臥虎藏龍》,這些都在金庸之前已經奠定了武俠江湖的根基。

而金庸是第一個把正統歷史細節跟江湖兒女情長結合起來寫武俠的第一人,這讓他筆下的江湖除了令人嚮往的刀光劍影的冒險和江湖之遠,還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所謂俠之大者。

金庸筆下架空的世界觀,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地理、人物、歷史事件都有相應的對照,這也讓很多人相信這個虛構的“江湖”

(很多年前曾有歷史學家炮轟金庸先生歪曲歷史,可見虛構的故事能成為某種程度上的“真實”,這跟三國演義、水滸傳一樣。)

托爾金也是,在指環王之前,法師和術士在《伊利亞特》裡就開始了爭戰,英國的《貝奧武夫》蓋亞斯坦族與惡龍搏鬥,北歐神話裡的神族、精靈和侏儒,再到中世紀之後的騎士文學,融合了哥特文學的《魔法師梅林》《亞瑟王的傳說》。

托爾金作為英國牛津大學的古代語言學家,主要教授研究北歐神話,編撰《牛津英語詞典》,他最開始寫《魔戒》系列是因為一次長途旅行。

1911年,慈禧太后的大總管李蓮英去世,辛亥革命爆發。托爾金這年19歲,他和朋友一行12人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冒險,這次冒險讓他記憶深刻。以至於到他二十多歲有了自己的兩個孩子,開始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時仍念念不忘。

與其他英國家庭不一樣的是,他家孩子的睡前故事是他自己寫的,藍本就是幾年前和朋友們一起的那次冒險,講述一個叫比爾博的小矮子在一個叫甘道夫的巫師的引薦下,加入了由13個矮人組成的尋寶歷險隊。

這個故事就是後來的《霍比特人》。

之後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托爾金志願加入了英國陸軍。

在絞肉機器一樣的索姆河戰役中,托爾金因為染病(戰壕熱)提前離開戰場,意外撿回一條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的朋友都戰死了。

他所在的陸軍營全軍覆沒。

對戰爭的親身經歷、恐懼和反思讓他開始構想第二個系列小說,更成人向的《指環王》。

(實話說,要感謝戰壕裡的那群蝨子,不然托爾金大機率就死在一戰戰場,也就不會有《指環王》了)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指環王》去年的截止銷量大概在199億美元

《哈利波特》去年截止的銷量大概在260億美元

嘛耶……還真是哈利波特比較虎……場面一度比較尷尬……

但是問題不大

《指環王》是托爾金老爺子整理民間故事,各種人物、事件、傳說調和大成

不說別的光一個精靈語就真的是正兒八經有書寫、有語法、有細節、有詞彙的一整套語言

相對來說,《中土》這個IP是後世所有魔幻/奇幻的基礎,所有的基礎!

《D&D》的基礎規則就是從指環王衍生出來的,暗言術/聖言數法師不能重甲、基礎的沉默、施法材料

四大種族精靈/半身人/人類/矮人大家都知道,塔娜魔、比翁、獸人、食人魔……這些都是繼承+變種的包括職業系統/技能卷軸這些後世絕大多數遊戲/影視/小說都由此而來

嚴格來說《哈利波特》可以算作《D&D》的變種,也是受《指環王》啟發和背景影響的

扯遠了,簡而言之,《指環王》是真的牛逼

《哈利波特》讀起來就是輕鬆加愉悅,前三本是童話,第四本開始隨著主人公成長故事和任務個更立體,隨後的基本商業設定集、續作也完善了這個世界

《哈利波特》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讀者爽,這個是真的爽,不信你摸出一本《精靈寶鑽》是不是有點澀

舉個例子,這個時代你班裡同學聽過慶餘年的應該蠻多的,知道三俠五義的怕是沒那麼多了這很正常也很合理

你看看現在所有魔幻。無論那一部,有精靈和獸人這兩個概念的

全部,沒有錯我是說全部都是抄魔戒的

當然一定有人扛。魔戒以前也有精靈或者矮人這個概念

但要注意魔戒出現以前的精靈這個概念是十分含糊的。就以亞瑟王的一系列傳說為例。亞瑟王傳說中所提到的精靈實際上是與“妖精”這個概念等同的,甚至在英格蘭的傳說中妖精的概念有點像童話故事中的小仙女物種。一定有特別有知識的人扛著北歐神話過來了。但是北歐神話,無論飛哥還是貝爺傳說裡面的精靈依舊還是混合著妖精的成分,和人類比起來更像哥布林。

至於獸人。獸人(ORCS)這個詞就是托爾金杜撰出來了。原義是一種鯨魚

為什麼?

托爾金塑造了一個世界,羅琳寫的是人

我們對世界是興趣,是研究,就像看一部歷史

我們在HP裡是注入了感情的啊(我也愛魔戒,雖然我只看過電影

我愛小天狼星布萊克大於愛索林橡木盾啊

歷史和故事,哪個流行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說還沒超過50年的HP只是流行呢?

哈利波特有更多的適合年輕人的元素,兩者的故事背景不同。

魔幻,校園,戀愛,成長。尤其是關於校園,還有少男少女青澀情感,這一點指環王裡根本看不到。

哈利的巫師世界就在麻瓜的世界之中,讓讀者有一種“這個巫師世界好像真的存在”這種代入感,而指環王的世界是純另一個世界。

還有指環王幾乎就是西方魔幻的教科書,但也正因如此指環王中全是刻板的西方文化,東方人接受起來更困難,很多時候讀起來會覺得冗長無聊。而哈利波特更接近少年文學,讀起來更活潑,且雖同為西幻,哈利波特里的一些魔幻東西是經過作者羅琳潤色的,就是雖然也是西方魔幻,但不是那麼刻板化,自成一體。

綜上所述,指環王在青少年心裡的地位不如哈利波特是很自然的,且指環王的誕生時間要比哈利波特早四十年,而在我的印象中,書店裡是先有了哈利波特的書,之後才上架了指環王,也就是說反而是哈利波特在中國帶動了同樣是西幻題材的指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