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好萊塢公敵最新章節列表 > 第77章 記錄和神話的區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7章 記錄和神話的區別

李特和奧維茨並排坐在汽車後座上,望著窗外飛退的街景,各自在想著自己的心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過了一會兒,奧維茨轉過頭來,看了一眼還在凝神注視著窗外的李特。

“你真的覺得《泰坦尼克號》票房能夠超過10億美元?”

其實上車的時候奧維茨就想問李特,但是他一直憋到了現在,期間他也在不斷地思考這個假設變成現實的可能性有多大,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否定的。

李特將目光從車窗外收了回來,心中開始醞釀著合適的措辭。

李特很清楚,奧維茨對《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前景並不看好,除了這部電影本身存在的種種問題之後,還和好萊塢現在談“水”色變的大環境有關。

同樣是講“水”的片子,很多人至今都還對兩年前環球公司出品的《未來水世界》的慘敗記憶猶新。

《未來水世界》在夏威夷搭景拍攝時,光建造兩千噸重的海上廢城就耗資五百萬美元,但是因為潮汐不定、天氣變化,主景一再被淹沒,導致成本不斷追加,很快超過億元。

作為當時史上投資最高的影片,《未來水世界》以高達1.75億美元的投入僅換回88萬的北美票房,可謂慘不忍睹。

僅從拍攝過程來看,《泰坦尼克號》簡直就是《未來水世界》的又一個翻版。

一開始《泰坦尼克號》的預算是1.5億美元,但是到了原定的上映日期,影片還在後期制作,而此時電影的製作成本已經飆升至億美元。

兩部電影相似的拍攝經歷,讓很多人都懷疑投入到《泰坦尼克號》中這兩億美元會不會也同樣打了水漂?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李特給出了奧維茨這樣的答案:“其實我也不太確定,但是直覺告訴我,詹姆斯-卡梅隆的這部電影和其他任何一部電影都是不同的。”

“直覺?”

奧維茨忍不住將這個詞語重複了一遍,語氣中充滿了懷疑和不確定。

李特無奈地點了點頭,不是他不想用更多現實層面的理由來說服奧維茨,而是《泰坦尼克號》實在是太特殊了,別的電影叫刷新記錄,而《泰坦尼克號》直接創造的是一個神話。

在李特的記憶中,《泰坦尼克號》在北美上映第一周的成績並不顯山露水,週末三天累計收入760萬美元,這只相當於目前正在熱映的《我為瑪麗狂》首週末票房的一半,而後者的成本僅是《泰坦尼克號》的十分之一。

可想而知,當這個票房結果公佈的時候,全世界都在等著看詹姆斯-卡梅隆失敗的笑話。

可就在第二周,《泰坦尼克號》的票房逆勢增長到500多萬,而第三周仍有00多萬,然後在接下來的數週內,影片繼續以每週不少於000萬進賬的堅挺表現甚至逆市上揚,一次次的顛覆著著一部電影在影院公映本應遵循的票房規律。

終於,在影片上映了快個月之後,開始有美國的主流媒體小心翼翼地提出這樣的假設:《泰坦尼克號》很可能成為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

雖然這時候《泰坦尼克號》的票房已經衝高到了億美元,但是大家對這個假設的成立條件依舊抱有十分的懷疑,因為《泰坦尼克號》此時距離位列最賣座電影榜首的《侏羅紀公園》創下的9.1億美元票房記錄尚有不小的差距。

當時即便是最大膽的假設,對《泰坦尼克號》的票房持久力都嚴重估計不足,到了1998年月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泰坦尼克號》的北美票房已經飆升到了5億美元,距離打破北美最高票房記錄只有一步之遙,僅僅是三項北美紀錄就足夠令人咋舌——蟬聯北美票房冠軍15周,6周穩居北美票房前十,87天的漫長北美映期。

而與此同時,這部電影也開始在全球各個主要電影市場一路攻城掠地,不斷地重新整理著當地的票房最高紀錄,到了這時候,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擋住《泰坦尼克號》邁向世界票房之王的腳步了。

就這樣,《泰坦尼克號》在全世界影迷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的眼淚中,成功登上了影史票房紀錄的巔峰:美國6億美元,全球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8億美元。

在d、ima遠未盛行的90年代末,一部電影在全球收穫18億美元的票房,這是後世很多yy娛樂小說裡都不敢隨便亂寫的情節,可它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而且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了十年之後,詹姆斯-卡梅隆用他另外一部作品打破這個記錄。

直到李特穿越前,《泰坦尼克號》都還保持著全球票房第二的位置,而且沒有人知道還需要多少年,才會有一部非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票房能夠超過這個數字。

所以後面很多人提到《泰坦尼克號》的這段歷史時,都不會說它重新整理了記錄,而更多是講它創造了一個票房神話。

神話之所以被稱之為神話,是因為它存在太多的不可複製性。

除了超長的上映週期,《泰坦尼克號》同時還是一部有著超高“回頭率”的影片,一般觀眾重看兩三遍可謂稀鬆平常,甚至一位澳大利亞的骨灰級影迷居然在影院看了76遍《泰坦尼克號》,成為當時新聞熱議的話題。

而這所有一切,李特都沒辦法和奧維茨去解釋,因為從《泰坦尼克號》表現出的種種情況來看,說它的全球票房能夠超過10億美元都沒有人相信,更不要說18億美元了。

所以在李特說出“直覺”這樣的解釋時,奧維茨心裡其實已經放棄了詹姆斯-卡梅隆可能成為amg公司客戶的一切幻想,因為他覺得詹姆斯-卡梅隆這次根本就不可能成功,而李特建議詹姆斯-卡梅隆和福克斯公司簽署的對賭協議,只會成為將來詹姆斯-卡梅隆對amg說no的理由!

李特沒有再試著去說服奧維茨,他只需要利用這件事在奧維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等明年《泰坦尼克號》用事實證明證明他的“直覺”無比正確的時候,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進而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信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