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卷 第五章 斥候遭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卷 第五章 斥候遭遇

農民軍要來了!

彰德府四周,衛輝府、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一片風聲鶴唳。

當然,感覺風聲鶴唳的主要還是貪官汙吏和地主豪神,平民百姓並沒有多少害怕的感覺,甚至,他們內心還有點期盼,期盼農民軍能快點過來。

這個時候,張斌自然不希望農民軍快點過來,因為大沽港離大名府足有四百多裡,上了岸可沒船坐了,趕路全靠雙腳趕路,要想儘快趕到大名府,唯有急行軍。

那麼,急行軍到底跑多快合適呢?

這個就要看具體的情況了,行軍有正常行軍、急行軍和強行軍之分。

正常行軍速度大概是每個時辰十六裡到二十裡,也就是每個小時八里到十里,一天行軍不超過四個時辰,行進大概六十裡到八十裡左右,都算正常,這樣的話士卒都不會太累,休息一晚上基本上就恢復了。

如果軍情不緊急,一般都會按這個速度正常行進。

急行軍則是跑步前行,速度大概是每個時辰三十到四十裡,也就是每個小時十五到二十裡,一天行軍超過四個時辰,行軍距離超過一百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一般士卒勉強還能忍受,只要一天行進距離不超過一百五十裡,還不會出現抽筋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等極端的情況。

強行軍就不一樣了,強行軍是按急行軍的速度前行,一天行軍超過六個時辰,行進距離超過一百五十裡,這樣跑,很有可能會出人命!

當然,戚家軍精銳並不是一般士卒,他們可是從十萬將士裡面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身強力壯,體力充沛的健卒,就算一天跑個兩百來裡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張斌並沒有命戚家軍拼命跑,因為大名府那邊有哨探時刻關注農民軍的動向,這會兒農民軍還集結在安陽沒有任何動靜,他完全沒有必要令戚家軍將士強行軍。

他選擇的是一般的急行軍速度,一個時辰行進三十裡左右,一天奔行五個時辰,大約行進一百五十裡,三天之內趕到大名府。

由於有五百輛糧草車搭載糧草輜重和武器裝備,戚家軍將士等於是輕裝行進,一天跑個一百五十裡倒不是很累,疲勞度跟一般士卒正常行軍差不多,休息一晚基本上就沒什麼事了。

張斌這邊正率戚家軍趕往大名府,京城和安陽兩地也不平靜。

京城這邊,戚元弼率將近五百特戰營精銳,押解著一百萬兩銀子於第二天午時許準時趕到京城,崇禎收了銀子頓時心情大好,對張斌的那點不滿也隨之煙消雲散。

這個時候,他又記起了張斌的好,當他看到張斌奏摺上說的,麾下只有一萬人馬時,頓時又擔心起張斌的安危來,山西那邊的奏報他也收到了,反賊又有十多萬大軍穿過太行山奔赴彰德府,那可是二十多萬人馬,就算再不濟,直接堆上去也能把一萬人壓死啊!

對張斌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操練一萬新軍的建議他十分贊同,不過,兩萬人馬還是有點不夠,他乾脆直接命盧象升以右僉都御史和兵部侍郎之銜總督宣大、山西軍務,同時負責整頓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這樣,盧象升也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總督。

話說,這宣府鎮和大同鎮都在山西,為什麼還要設個總督來統管宣大、山西軍務呢,山西巡撫管不了嗎?

山西巡撫還真管不了,因為邊鎮和屯衛壓根就不是一個體系,基本不歸地方上管,就算是宣府鎮和大同鎮兩鎮兵馬都需要設定一個宣大總督來統管,宣府鎮和大同鎮的邊兵再加上山西的屯衛,自然更需要總督來統管。

盧象升這個總督管轄的地域看起來比張斌小的多,但是,要算邊兵和屯衛數量,可比張斌的福廣兩省多的多!

崇禎這邊在調兵遣將,準備收拾農民軍,農民軍那邊也在積極備戰,準備衝到京城附近去折騰一番,吸引各地兵馬進京勤王。

農民這會兒也十分注重情報的刺探,因為前幾年他們經常被官兵伏擊,一被伏擊就損失慘重,所以,他們慢慢就開始重視起了情報的刺探,每次行進之前都會派人去目的地好好打探一番。

這年頭反正到處都是流民,只要不攜帶武器,基本不會有人管,所以農民軍的哨探簡直無孔不入,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流民,只要把武器一扔,誰知道他們是農民軍,官兵總不能見流民就殺吧。

安陽大會決定進逼京城之後,王自用立馬派出了數十組哨探進入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境內查探,好死不死,這會兒張斌正好還在路上,所以,他們查探的結果就是,大名府、廣平府、順德府壓根就沒有明軍,只有地方知府和知縣組織的鄉勇在守城!

這麼好的機會,自然不能錯過,王自用連忙下令,三十六營齊上陣,奔赴大名府,先拿下京城南邊這個門戶再說。

而這時候,張斌已經率軍抵達真定府與廣平府交界的清河縣境,離大名府已經不到一百五十裡。

第三天一早,農民軍和戚家軍幾乎是同時出發趕往大名府,這下就熱鬧了,農民軍派出了偵騎,張斌這邊自然也派出了偵騎,整個大名府境內幾乎是偵騎密佈,還沒到中午,農民軍和戚家軍的偵騎便遭遇了。

準確的說,應該是張斌手下的特戰營精銳和農民軍的偵騎遭遇了。

這個時候,張斌手下只剩四組親衛,為了保證大軍安全,他將最精銳的三組,謝正剛、張差、趙如部全部派出去了,張差負責的是北邊的廣平府、趙如負責的是大名府以南,而謝正剛負責的則是大名府以西安陽城與大名城之間的地段。

一開始,並沒有什麼情況,謝正剛手下的特戰小隊突進速度都很快,尤其是張盤所率的小隊,最為突前,還未到巳時,他便已率隊趕到大名府以西的北臺頭,這裡正是安陽城與大名城正中間的位置。

由於馬匹有限,只是負責傳訊的特戰營精銳才騎著馬,各路負責刺探的特戰營小隊都是徒步向前。

張差剛率手下小隊來到北臺頭以西的官道附近,前面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他都不用貼地聽聲就能判斷出來,前方有十餘騎正在靠近,而且離他們最多兩裡遠。

這個時候還敢打馬在官道上賓士,不是官兵就是農民軍,而現在北直隸以南就他們這一萬戚家軍,再無其他任何官兵,而且,他們的馬匹數量並不多,不可能有十餘騎跑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所以,他判斷,這肯定是一股農民軍的斥候。

怎麼辦?自然是想辦法幹掉他們!

他迅速的掃了一眼四周,前面不遠處官道旁正好有一座小樹林,他立馬一揮手,率手下隊員跑進小樹林中,隨後飛速爬上緊挨著官道的幾顆大樹。

很快,不遠處的官道就出現十餘騎,這些人並沒有統一的裝束,一看就是平民百姓,但是他們卻明明配有兵器,不用問,這肯定是農民軍的斥候無疑。

張盤偷偷掃了一眼,立馬就做出了一個格殺的手勢,而那邊,農民軍的斥候還不知道小樹林裡面埋伏了人,因為小樹林太小了,撐死也就能藏進去幾百號人,官兵不可能在裡面伏擊,所以,他們壓根就沒在意。

原本他們還是沿官道散開搜尋的,但是被小樹林這麼一阻,所有人不得不策馬來到官道上,排成一溜,不疾不徐的進入小樹林中間的官道。

經過小樹林的時候,他們倒是仔細的往樹林裡面掃了掃,但是,他們看的都是樹下面,並沒有看樹上面,這種小樹林從安陽到大名沿途到處都是,他們都不知道經過多少座了,一直都沒什麼事,誰會想得到樹上面還藏著人,看到樹下面沒人,他們便打馬繼續往前奔去。

而這時候,樹上的特戰營精銳已經取出手弩,偷偷瞄準下面騎馬的農民軍斥候,樹林離官道還不到十步遠,這個距離,手弩的殺傷力是十分恐怖的。

當最後一騎進入手弩的射程範圍,張盤立馬把抬起的手輕輕往下一揮,同時扣動了另一只手中手弩的扳機。

“嗖嗖嗖”,十二只弩箭閃電般的射向官道上的農民軍斥候,頓時有十二個人慘叫著跌下馬來,其他人還沒明白怎麼回事,樹上突然跳下來十餘個黑影,人還未到,寒光先到,“啊啊啊”,剩餘的幾個斥候紛紛捂著脖子跌落馬下,而特戰營精銳則紛紛落到馬鞍上,很快便把所有奔行的戰馬全拉住了。

緊接著,張盤指揮人把所有農民軍斥候的屍體丟進小樹林裡,又命兩個隊員將多餘的馬匹送回去,隨即便率領剩下的十人騎著馬向西探去。

一路向西,農民軍的斥候越來越密集,他帶著手下隊員接連殺光了三組農民軍斥候,終於在磚寨營附近發現了農民軍的蹤跡,那家夥,鋪天蓋地全是人,亂哄哄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張盤也來不及數人了,因為他們已經被農民軍外圍的斥候發現了,這個時候可不是殺人的時候,將訊息傳回去才是最重要的,他立馬帶著隊員打馬迴轉,又幹翻了幾組農民軍的斥候,才回到己方控制的區域,將訊息層層上傳。

張斌收到訊息嚇了一跳,因為磚寨營離大名城已經不到八十裡了,而他所在的位置離大名城還有將近百里,如果讓農民軍先一步抵達大名城可就麻煩了,因為城牆上全是鄉勇,能不能頂住農民軍的進攻還不知道呢。

他看了看精神尚可的戚家軍將士,立馬咬牙下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兩個時辰之內,一定要趕到大名城!

不管怎麼說,一定要先一步抵達大名城,從斥候傳回來的訊息來看,農民軍行進的速度並不慢,因為他們馬匹非常之多,馬車也很多,還有騾子,驢子什麼的,不知道有多少,總之,他們也是輕裝前進,只是沒有跑起來而已。

農民軍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騾馬呢?

這跟西北的氣候條件有關係,因為西北本來就乾旱少雨,而且氣候比較寒冷,農作物產量偏低,如果僅僅依靠種地,很難養活一家老小,所以西北的畜牧業比較發達,像明朝張翰所著的《松窗夢語》就提到陝西主要經濟產品為“地多驢馬牛羊旃裘筋骨”。

農民軍大多起於陝西,所以獲取騾馬的途徑很多,另外從農民軍的組成人員來說,馬伕,驛卒也佔了很大一部分。

像高迎祥,參與農民起義之前就以販馬為業,善騎射,膂力過人。

還有李自成,當驛卒的時候主要就是招呼驛馬的,說白了就是個馬伕。

這些人種地可能不行,養馬卻都是好手,所以,起義軍的騾馬很多,而且他們也十分重視收集騾馬,每到一地,其他的不說,騾馬他們絕對會搶光,這樣一來起義軍的騾馬就越來越多,很多參與圍剿起義軍的明軍將領在奏報中都有提到,到後期,官兵是馬三步七,起義軍卻是人人精騎,甚至,連婦女器械都以騾馬載之,所以轉移起來特別快,官兵根本就追不上。

像張獻忠還作了一首打油詩嘲笑官軍: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後有廖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楊嗣昌追著他屁股後面跑隨隨便便就被他甩開三天的路程,可見農民軍機動性之強。

這個時候農民軍也知道有官兵趕過來了,因為派往東邊和北邊的斥候幾乎都沒回來,全被人幹掉了!

擺在他們面前有兩條路,要麼立馬退回安陽城固守,要麼加快速度趕往大名城,一鼓作氣把大名城拿下來,再與官兵周旋。

王自用等人自然是打退堂鼓了,因為他們不知道來了多少官兵啊,但是,張獻忠卻堅持要加速前進,先一步抵達大名城,因為前幾天斥候傳回來的訊息,大名府附近根本就沒有官兵,突然一下又能派過來多少,他估計最多也就一兩萬人,二十多萬大軍被一兩萬人嚇跑了,還打什麼天下,還當什麼皇帝。

王自用拗不過他,只能下令全軍加速前進,而這時候,他們離大名城已經不到七十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