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卷 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卷 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

楊嗣昌是很瘋狂一個人,做起事來根本就不計後果,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哪怕所有朝臣都反對,他都會一意孤行,幹下去。

像他提出的議和之舉,歷史上,有很多朝臣反對,這其中就包括盧象升和孫傳庭,結果,他的瘋狂體現出來了。

他聯合薛國觀和高起潛暗害盧象升,逼的盧象升率幾千人跟數萬清軍主力決戰,他們卻率十多萬大軍在幾十裡外看著,就是不去救,害得盧象升力戰而亡。

他在崇禎面前進讒言,汙衊孫傳庭,氣得孫傳庭雙耳失聰,後面孫傳庭因病告休卻他汙衊成裝病推脫,以致崇禎怒而將孫傳庭囚禁,直到他死都沒放出來。

或許,他認為他能拯救大明,所以,不顧一切阻擾,就是固執己見,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他沒能拯救大明,反而把真正能拯救大明的盧象升和孫傳庭都害死了!

這點,他跟崇禎真的很像,都是犟的跟驢一樣,都是剛愎自用,都認為自己能拯救大明,最後卻把事情搞的一團糟。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崇禎才把他引為知己。

崇禎對他那是真的信任,直到他督師身死,反賊猖狂到無法收拾的程度,崇禎還在群臣面前為他說話,不準群臣“汙衊”他!

可以說,他們就是一丘之貉,同樣瘋狂無比。

這對瘋狂的君臣,瘋狂的折騰著氣息奄奄的大明,最後,楊嗣昌嚇死了,崇禎上吊死了,大明也被他們折騰的亡國了!

當然這些都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現在,張斌來了,他們想要折騰的大明亡國都難。

這個時候楊嗣昌的瘋狂已經初現端倪,他父親罷官削籍,入獄論死就是閹黨餘孽害的,這個時候,他為了掌權,竟然跟閹黨餘孽薛國觀合作!

他不孝順嗎?不,他很孝順,他都願意為自己的父親替罪去死,足見他是很孝順的。

但是,這麼孝順一個人,竟然跟陷害他父親的閹黨餘孽合作,不得不說,他真的很瘋狂。

這瘋狂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更瘋狂的想法,他之所以這麼急著掌權,就是想展開他“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剿賊計劃。

他提出攘外必先安內,不惜與建奴和談,也是為了能騰出兵力來執行這個計劃。

他提出足食然後足兵,瘋狂加徵稅賦,還是為了能徵召更多兵力來實施這個計劃。

這個計劃也相當的瘋狂,所謂四正就是陝西、河南、湖廣、鳳陽這些農民軍的主要活動區域,所謂六隅就是四正旁邊的榆林、山西、山東、應天、江西、四川的六個區域,所謂十面張網就是設定十個巡撫,對農民軍進行圍追堵截,最後由五省總督和五省總理率軍去剿滅農民軍主力。

這個計劃耗費的人力物力之巨,堪稱恐怖,根本就不是現在的大明能夠負擔的起的,但是,楊嗣昌向崇禎提出這個計劃的時候,崇禎卻是拍案叫絕。

因為楊嗣昌說:“下三個月苦工夫,就能了了這十年不結之局!”

三個月就剿滅遍佈西北的農民軍,比當初袁崇煥提出的五年平遼還要瘋狂,他也真敢吹,崇禎也真敢信!

當然,他所說的三個月並不是從上任兵部尚書五省總督開始計算,他認為,夏秋兩季是農民軍最活躍的時候,這個時候農民軍一般都會到處亂竄,不利於圍剿,而春冬兩季,天寒地凍,農民軍一般都會找個地方窩著,正是圍剿的良機,所以,他把崇禎九年的十二月和崇禎十年的一月、二月作為圍剿之期,要在這三個月內剿滅所有反賊!

這會兒還不到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自然不是圍剿的良機,不過,卻是籌備的好時機,於是乎,崇禎、楊嗣昌、薛國觀三個人緊鑼密鼓的籌備開了,又是瘋狂加徵稅賦、又是瘋狂擴軍,又是瘋狂任免各地巡撫,忙的不亦樂乎。

這三個人,一個皇帝,一個兵部尚書加內閣大學士,一個吏部尚書加內閣大學士,兵部、吏部皆在其掌控,官員、將領任其提拔任免,著實方便。

五省總督這個早就已經確認,就是楊嗣昌本人;五省總理也已經確認,就是原福廣總督熊文燦;至於領兵將領,他們竟然選擇了這會兒還名不見經傳的左良玉。

左良玉這個人真不好怎麼形容,他也是相當複雜一個人,他出身於遼東軍,卻因率遼東右車營參加寧遠兵變而被革職,後面他又受到東林黨人侯恂的提拔,官至副將。

應該說在這一時期,他的表現還算是中規中矩的,而且在與建奴和反賊的戰鬥中都表現的比較出色,但是,他是那種典型的得志便猖狂型,不讓他得志,不讓他手握兵權還沒事,一旦讓他得志,讓他手握兵權,他便會擁兵自重,不聽號令!

崇禎和楊嗣昌當然不知道這一點,他們為什麼選擇左良玉也不得而知,總之,這兩個瘋子發起瘋來,誰都擋不住。

這個時候,張斌相當的無奈,雖然六部尚書裡面他佔了四個,雖然都察院在他的掌控之中,雖然內閣之中他佔據優勢,但是,他卻不能阻止這兩個瘋子,因為這是個皇權至上的社會,跟皇權對抗,那是找死,除非,他想像魏忠賢那樣,當個隻手遮天的大奸賊,又或者像曹操那樣,當個架空皇帝的梟雄。

但是,這兩個人,他都不想學,因為那都不是救國之道,而是亡國之道,就算能爽快一時,最終結局都會很慘,就算他不遭報應,他的子孫後代也要遭報應。

像魏忠賢,天啟朝那叫一個權勢熏天啊,誰不服,就殺誰,想怎麼殺怎麼殺,想怎麼虐怎麼虐,爽的一塌糊塗,最後,他甚至瘋狂的連天啟都幹掉了。

結果又如何呢,崇禎一上位,他就完蛋了,其實,就算崇禎不上位,他陰謀得逞,李代桃僵,扶持魏家血脈上位,他也得完蛋。

因為他不講一點規矩,誰不服,就殺誰,而且手段殘忍至極,殺來殺去朝堂上下就剩下一幫攝於他淫威之下的應聲蟲了,建奴來了誰去抵擋,農民軍起來了誰去剿滅,靠他的流氓手段嗎?

他這手段對付文人可以,對付比他更不講道理的建奴和農民軍,人家抬手就是一刀,你跟誰耍流氓呢,砍不死你丫的!

像曹操,他自己是沒遭報應,甚至他兒子都篡漢自立,稱帝了,結果又如何呢,你能壞規矩,人家就不能壞規矩嗎,天下還不是被司馬氏給奪去了,他們都不講規矩,亂搞一氣,最後造成了史上最大的浩劫,中原漢民幾乎因之滅絕。

所以,必須講規矩,一旦沒了規矩,天下就會大亂,到時候,日子還沒現在好過呢。

怎麼跟腦子有病的人講規矩呢?

這個問題,好像無解,但張斌卻隱隱找到了解決之道,那就是將這個瘋子送進“瘋人院”!

太子已經八歲了,按虛歲算,那就是九歲了,再過六年,他就成年了,或許,那時候,可以讓他取代崇禎,繼位登基!

這種事情歷史上不是沒有發生過,唐太宗李世民不就來了個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幹掉了,將唐高宗李淵給軟禁了,繼位登基為帝,開創了貞觀盛世。

太子朱慈烺或許不會玩玄武門之變,但是,自己可以幫他玩啊!

算算時間,也就六年了,有自己在,大明撐六年還是沒多大問題的,只要遼東不出事,西北五省,隨崇禎和楊嗣昌怎麼折騰,他們好歹是想剿滅反賊,而不是想培養反賊,總能起到點抑制作用,六年時間,反賊照樣翻不了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斌暗自定下策略之後,便不再去管崇禎和楊嗣昌這兩個瘋子了,而是一心撲在太子的教導上,這兩個瘋子,隨他們去折騰吧,反賊反反覆覆也好,正好將那幫蛀蟲一般的皇室宗親好好清理幾遍,讓大明丟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他對於太子的教導真是上心了,為此,他還專門研究了一下歷朝歷代的皇帝,他發現,文采出眾的皇帝,不一定能成為明君。

像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說他是大文豪,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南唐卻在他的治理下亡國了!

所以,後世總結,給出一句評價,作為皇帝,他是個笑話,作為詩人,他是個神話!

還有宋徽宗趙佶,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大家,畫家,文采那也是相當出眾的,但是,北宋卻在他的治理下差點亡國了!

所以,後世總結,給出一句評價,本是書畫藝術家,奈何生在帝王家!

反觀那些開國皇帝,大多都是開創盛世的明君,為什麼呢?

他們的文采大多並不出眾,罕有能吟詩作對,出口成章的,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來自民間,看透了世間百態,知道民間疾苦。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精於人情世故,情商高,知道怎麼把國家治理好,。

張斌研究透了這個以後,便開始改變對太子朱慈烺的教導方法,在叫他讀書識字的同時,重點教他做人。

具體點說,就是三天兩頭帶著他出宮去玩!

這會兒他對奏摺的處理越來越有心得了,再加上內閣已經滿員,每人每天大概也就處理一百來份奏摺,他基本上半天時間就能處理完了,剩下的半天時間,他大多在考慮怎麼提高太子的情商,或者乾脆帶太子出宮,現場教導。

這情商教育簡單說起來就是多走多看,多與人相處。

張斌定下周密的計劃,慢慢放開太子的活動範圍。

一開始,他只是帶著太子在自己府邸和後花園轉轉,讓他看看親衛的生活,看看丫鬟老媽子的生活,並試著和這些人接觸,跟他們相處。

這還是他府邸範圍,安全自然沒有什麼問題,張香和張洋兩姐弟跟這些人也很熟,所以,小太子朱慈烺並沒有感覺到任何異樣,反而對這些下層人的生活充滿了好奇。

隨後,張斌又將太子帶到自己父母那裡,讓他感受一下濃濃的親情,這一下,可真把張成德和黃氏激動壞了,皇太子啊,這以後可是要當皇上的人,他們還沒見過真的皇上呢!

這環境對小太子朱慈烺來說就有點陌生了,不過,好歹是師傅的父母,而且對他還相當的寵愛,他還是沒有什麼不適感,去了幾次之後,他甚至跟著張香和張洋叫起爺爺奶奶來。

緊接著,張斌又將太子帶到自己府邸周圍的親衛家裡,什麼匠戶、商戶、鏢師、苦力等等,各種類型的家庭都讓他仔細看看。

這會兒因為生活基本穩定了,再加上張斌慷慨的資助,大多親衛都已經成家了,有很多親衛家裡的小孩甚至都會滿地跑了,一看到小太子朱慈烺和張香他們就哥哥姐姐的叫,那感覺,朱慈烺甚至覺得自己彷彿瞬間就長大了。

最後就是去京城普通百姓家裡做客了,這些都是李定國他們暗中聯絡好的,又有親衛扮成平民百姓的模樣團團護住,安全上也沒多大問題。

不過,一開始朱慈烺還是有點心慌慌的,因為他明顯感受到了平民百姓對他的陌生感,他對人家同樣陌生啊,而且張斌並沒有暴露他太子的身份,只是偽裝成普通富家子弟,而且去的基本上都是比較貧困的老百姓家裡,給人送點糧食又或者食鹽等生活物資,人家對他們是有感激之情,但是,卻沒有對他這個太子的崇敬之意,他剛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

還好,走的多了,看的多了,他慢慢也適應了,這時候,他不再那麼天真爛漫,貌似多了那麼一絲成熟之感。

張斌又不問朝政了,天天除了處理奏摺就是教導太子,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崇禎對此還是比較欣慰的,張斌能這麼識趣就好,省得他擔心這傢伙權柄太重,權欲太重,威脅到自己的皇權。

瘋狂的楊閣部,楊嗣昌一開始對張斌也是充滿警惕的,因為滿朝文武,真正能穩壓他一頭的就是張斌。

但是,後面一看張斌的表現,他也慢慢放鬆了警惕。

他只是暗暗在心裡道:“小子,不來惹我最好,敢來惹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