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重徵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伏波將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伏波將軍

白蓮教主朱子建和舒曰敬談話,直到後來舒曰敬惹怒他被抓走,在密室裡的黃得功和翁玉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再後來朱子建又對鐵面人面授機宜,卻是語焉不詳,甚為神秘。儘管幾人伸長了耳朵,也只聽到“遼東”“廣西”“雞籠”“呂宋”等幾個字。

之後頭頂腳步聲響,想是朱子建等人已經離開書院。黃得功剛才就差點沒忍住想殺朱子建,現在又想衝出去,卻被翁玉按住,因為外面敵情不明,萬一白蓮教徒還沒走,那就前功盡棄了。

直等到兩個多時辰以後,再聽不到任何動靜,幾個人才從密室裡爬上來,見整個書院內外已經空無一人,舒曰敬和所有學子全被白蓮教徒抓走了。之前翁玉還擔心,舒曰敬之外,還有幾個學子也知道他們來到書院,如果招供出來,他們就只能束手就擒了。結果這些學子與他們的老師一樣堅貞不屈,一個吐口的都沒有,黃得功他們這才化險為夷。

下一步怎麼辦?按照黃得功的意思,白蓮教主來到此地,多半是為了搜捕他們幾個,也就是說舒曰敬等人被抓是因他們而起,那就必須追上去,尋機會把舒曰敬救出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翁玉卻認為,只憑他們幾個去救人,無異於以卵擊石。而且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叛軍的軍事意圖儘快稟報南京,另外就是把沈浪和寶船圖紙平安護送回去。與此相比,舒曰敬等人的安危就只能往後排了。身為將領,在戰場上必須有所取捨,此即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黃得功也知道翁玉所言有理,只得恨恨地罵了幾句,隨即動身啟程。如果他們現在還有信鴿,那只要用飛鴿傳書,用不了一天,情報就能傳回南京。可現在他們身陷敵後,什麼也沒有,只得專揀偏僻的山路向北跋涉,打算從九江附近偷渡到長江北岸,回到官軍控制區再說。

這段路程長達三百餘裡,他們又不敢白天大搖大擺地走,生怕撞上叛軍,只得白天在林中休息和捕些鳥獸生吃了充飢,黃昏以後才上路疾行,一天最多也只能走三四十裡。照此速度,恐怕半個月也過不了江,幾人也只能在心中祈禱東北風能多刮些時日,儘量延緩叛軍東下。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官軍並沒有在南京守株待兔。此時此刻,一支掛滿風帆的艦隊已經浩浩蕩蕩地抵達安慶附近,距離鄱陽湖口僅有二百多裡了。為首的旗艦三桅縱帆全部張開,藉著強勁的東北風飛速向西南方向行駛。艦首艦尾和兩側的船舷上,黑洞洞的炮口昂然向天,兩側的船舷上用鮮豔的紅漆塗著三個大字:威海號;中桅頂部還高懸一面戰旗,上書六個大字:大明伏波將軍!

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將軍全身披掛,精神抖擻地站在船頭,舉起一支單筒望遠鏡向北岸眺望,片刻後威嚴地道:“李將軍!”

“將軍大人!”一名身材高挑,面色冷峻的將領上前抱拳為禮,赫然是不久前剛剛在皮島海戰中全殲朝鮮水師的大明北海艦隊威海艦艦長李允浩。

因為艦隊提督鄭森奉詔乘旗艦安娜公主號南下,另外一艘從葡萄牙購得的戰列艦定遠號負責守衛登州海域,現在北海艦隊能出動的最大戰艦就是排水量二百噸的威海號了。威海號本是威海衛水師中的普通福船,但經過半年多的改裝,在動力上增加了橫帆,在火力上配備了兩門主炮和十二門側舷炮,戰鬥力在艦隊中首屈一指。

而那位白髮老將軍不是旁人,正是當今天子朱由檢的老丈人令妃戚美鳳之父左都督登州衛都指揮使戚顯宗。他與李允浩正是奉了皇帝密旨,以兩千戚家軍和二十艘北海艦隊戰艦組成水師陸軍混合編隊,急赴鄱陽湖偷襲叛軍。

朱由檢一直對平叛戰爭高度關注,可以說回宮這些天來,戰事幾乎佔用了他的全部精力。河南和南直隸戰場捷報頻傳,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因為在全力動員之下,盧象升和孫傳庭都獲得了充足的彈藥和糧餉供應,用大量先進的火器去打戰鬥力本來就不怎麼樣的叛軍和流賊,不大勝反倒奇怪了。

惟一讓他擔心的就是長江。叛軍憑藉地理優勢搶佔了岳陽和九江,岳陽方向由於有二位藩王組織抵抗,倒還好些;可是九江的鄱陽湖把長江攔腰截斷,朱由檢已經接到塘報,知道叛軍有一支頗為強大的水軍,如果長江被叛軍封鎖,那江南與北方的聯絡就又被叛軍切斷了。現在的糧食和彈藥供應水平已經接近極限,如果不能迅速打垮叛軍,朱由檢真要吃不消了。

恰在此時,李允浩皮島海戰大勝,很快黃得功在鄱陽湖飛鴿傳書送來的情報也轉到京師。王在晉在傳書後附奏,言長江流域現在正吹東北風,而長江從鄱陽湖到南京這一段,正好是從西南流向東北。如果等到春季改吹南風,叛軍的戰船便可順江東下,極難抵禦,請皇帝早下決心,儘快攻打湖口。

此時朱由檢本已無兵可派,尤其又是水戰,即使把盧象升和孫傳庭調過去也沒用。可是皮島海戰的勝利給他提了個醒:為什麼不用北海艦隊呢?雖然長江不是大海,但一則鄱陽湖水面寬闊,二則北海艦隊經過將近一年的建設,在火力方面肯定大大勝過叛軍,何不趁著東北風,搶在叛軍動手之前,先給他來一傢伙?

於是朱由檢立即向登州飛鴿傳書,問李允浩能不能在長江作戰,以及登萊巡撫孫元化能否儘快為艦隊補齊彈藥給養。不想半天之後飛鴿帶回密奏,除了李允浩和孫元化表示沒有任何問題外,老丈人戚顯宗也堅決請戰!

朱由檢考慮到戚顯宗本來就熟悉水戰,曾經多次擊退倭寇,而且江戰畢竟不同於海戰,有戚家軍輔助,北海艦隊的戰鬥力會大大提升。再者李允浩畢竟資歷尚淺,又是朝鮮人出身,唯恐沿途官府不肯配合。而戚顯宗身份顯赫,肯定不存在這種問題。權衡之下,終於做出決定,下詔封戚顯宗為伏波將軍,統領海陸兩軍,李允浩為副將北海艦隊副提督,見詔即刻率部開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