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崇禎:重徵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平叛方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平叛方略

按照明代的規矩,奉詔督師的周延儒接詔當天便要出京,不能留在府中過】他快早朝時才從紫禁城出來,回府簡單收拾了一下,沒過一個時辰,又匆匆進宮“陛辭”。

讓周延儒沒想到的是,崇禎皇帝竟然早已在午門等候他了。不單是皇帝,文武百官亦在此恭候多時,禮部還準備了典簿儀仗,給他搞了一個風風光光的出師儀式。雖然周延儒此去是接替盧象升,身邊並無千軍萬馬,但崇禎還是從京營中撥出騎兵一百、步軍三百,做為周延儒的親衛,一路護送至軍中。如此禮遇,把周延儒感動得涕淚橫流,對崇禎行三跪九叩大禮時,頭磕得咚咚作響。

禮畢,朱由檢勉勵了周延儒幾句,又親自奉上壯行酒。周延儒平時本不飲酒,但皇帝賜酒焉能不喝,當即一飲而盡。此時的他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藉著酒精的刺激,縱身躍上坐騎,帶著驕傲的微笑,一邊緩轡出城,一邊向送行的官員及圍觀的百姓招手致意。

周延儒如此狂傲,可把不少官員給氣壞了,尤其是東林黨人。在他們看來,周延儒本不夠格做督師,只因善於媚上,才獲得皇帝青睞。你督師做了也就做了,還如此目空一切,實是“得志便猖狂”,壞了官場的規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其中便有個與周延儒同籍的官員冷笑著議論道:“周玉繩自幼便是如此張狂,在宜興盡人皆知。他剛四歲那年,有一天騎在他祖父脖子上,到街上遊玩,見長橋南堍有一座石柱牌坊,修得高大氣派。別人見了不過是嘖嘖讚歎,周玉繩卻把小臉一沉,問他祖父:‘這是何人的牌坊?’他祖父告訴他,是已致仕的徐溥徐閣老的牌坊,官做到入閣拜相,自然可在家鄉立牌坊。

“你道周玉繩說什麼?他竟然說,徐閣老入閣拜相,把牌坊豎在這裡,那我以後入閣拜相,牌坊豎在哪裡?’他祖父自然責他年幼無知胡說八道,周圍的人聽到了,也鬨笑一番。周玉繩卻把這件事記住了,自此以後,再也不從這座牌坊下過。你說說這人是得有多狂!”

“且讓他張狂一陣。”另一人譏笑道,“他可比不得盧象升,人家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他一個白面書生,能有什麼平叛方略?聖上如今是病急亂投醫,他周玉繩能平叛滅賊則罷,若做不到,別說我們,聖上也饒不了他。依弟之見,他這個字取得可非常不好。玉繩,不就是白綾麼?不吉利,真真不吉利,哈哈哈哈”

這二人只顧冷嘲熱諷,卻沒注意到身後有一位官員正一邊不動聲色地聽著,一邊對得意洋洋的周延儒冷眼旁觀,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這位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大力舉薦周延儒的溫體仁!

讓京中官員大為吃驚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周延儒的奏摺便遞至內閣,奏摺中詳細介紹了他的平叛方略,洋洋不下萬言,算是回擊了質疑他腹中空空的東林黨人。其實這個時候周延儒才走到宛平,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沒離開京師呢。

奏摺首先說的是“首逆”朱由崧。很顯然,在戚顯宗、孫傳庭同時大敗叛軍後,除了流賊以外,朱由崧手中已無其他兵力,在內地無法立足,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那支神秘的艦隊了。而該艦隊在開出長江口後失去蹤跡,能去的地方並不太多;能擁有如此強大艦隊的勢力,同樣屈指可數。眼下的當務之急,便是讓北海艦隊移防長江口,同時全力調查艦隊的身份和去向,待弄清來龍去脈之後再做計議。

奏摺同時指出,朱由崧雖為“首逆”,但現在對朝廷威脅最大的,其實是已經不受朱由崧節制的流賊。而流賊又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在南京附近、剛剛被盧象升打敗乞降的“曹襙”、王光恩、賀錦、賀一龍等部,另外一部分則是正在揮戈西進的李自成、張獻忠二部。

對於南京附近的流賊,周延儒認為他們雖已乞降,但過去流賊詐降,或是降而復叛屢見不鮮,絕不可輕信。盧象升雖已奉詔回京,但李來亨、郝永忠、曹文詔、孟拱、劉全忠等部應繼續拱衛南京,伺機繼續進剿,以期徹底消滅流賊餘部,或迫其真降。

至於實力最強、威脅最大的李自成、張獻忠二部,周延儒給出的辦法是,讓原歸孫傳庭指揮的李定國、解勇二將率軍追趕。他認為二賊或已入陝,或正要入陝,說明流賊始終重視陝西,官軍正該在此與流賊決戰。當然,把李定國和解勇調至陝西也需要時間,眼下留守陝西的官軍必須死守潼關和西安。另外,可令南陽的左良玉,以及洛陽、開封一帶的大明軍第一師分別追擊,但不可浪戰,須等他抵達陝西後,再統一指揮行動。

因為奏摺是明折遞至內閣的,所以大多數官員都很快瞭解了周延儒的平叛方略。有不少人認為這個方略並無過人之處,甚至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被流賊牽著鼻子走的感覺。更有王洽、楊嗣昌等人當即指出,流賊入陝後,目標未必是潼關、西安或是陝北,也有可能會向南入川,而周延儒對此卻隻字不提,實在堪憂。

但周延儒的奏摺也確實有些新意。他認為無論是“四正”還是“六隅”,最大的問題是無兵可用,或是有兵而不堪用。導致平叛只能靠總督率軍追擊,疲於奔命,故此難以成功。因此他建議,“四正六隅”一共十省,可模仿河南的大明軍第一師,臨時打亂衛所軍編制,同時還可以募兵,每省各組建一支機動兵力,設總兵官、副總兵官帶兵,統歸督師指揮。若這十省官軍可用,剿滅流賊就指日可待了。

對此建議,大多數官員的第一反應就是反對,因為衛所軍制乃是祖制,豈可隨意變更。河南的“大明軍第一師”,已經被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哪能再多模仿?

但讓他們鬱悶的是,周延儒有皇帝撐腰。朱由檢看罷奏摺後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如今平叛剿賊為第一要務,事急須從權。朕既用周延儒為督師,便要用人不疑。所請一概詔準,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