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逐鹿崇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烽火再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三章 烽火再起

崇禎即位以來,時運不濟,外憂內患始終困擾著他,雖然百般的掙扎,不但打破不了這個套在這個他頭上的枷鎖,而且枷鎖越來越近,時時刻刻的讓他感到窒息。雖然即位之初,剷除閹黨、組東林內閣、注重遼事,讓朝綱為之一振,但是大明就像苟延殘喘的老人,無論下什麼藥,也不見一點起sè,反而越來越有病入膏肓之態。崇禎能夠使用的辦法用了個遍,最後他找到了一絲希望,那就是楊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之策。楊嗣昌也就是在這時得到了崇禎的信任,他一邊遮遮掩掩的與韃子求和,一邊集中力量打擊各地的起義軍。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剿撫並用,招撫了張獻忠、曹cāo等人,又消滅了闖賊,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但是命運總是和崇禎在作對,就在中原局勢好轉的時候,韃子入寇中原。面對直逼京師的韃子,崇禎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之策。把多年與起義軍作戰的洪承疇和孫傳廷及其jīng銳部隊一股腦調往了攘外的戰場,終於使張獻忠,李自成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當然這也和崇禎沒有足夠的思想認識,還有過於信任楊嗣昌推薦的熊文燦,認為熊文燦足以應對湖廣的張獻忠有關。

雖然由於田羽的出現產生的蝴蝶效應對於大明來說,不啻於及時雨,一眾強兵悍將沒有喪命在崇禎的刀下,但是崇禎一直在攘外和安內兩個戰略上搖擺不定,猶豫不決。在這樣的思想下,許多政策都出現了失誤,而所有的小失誤聯結起來就造成了國內局勢的再次動盪。當時,洪承疇和孫傳廷力爭中原賊種未決,應留一人鎮壓,當時楊嗣昌也贊成這個辦法,但是卻被崇禎拒絕。透過這件事情可以窺見崇禎的內心仍然將攘外放在了安內的前面。

韃子剛剛退出長城不久,熊文燦就上疏崇禎,表明降將張獻忠有復叛的跡象。其實崇禎早就知道張獻忠不是真投降,只是當時明軍疲於應付,兵力已經捉襟見肘,只好採用招撫並用的辦法,張獻忠一降,崇禎就可以分出更多的兵士對付闖賊。當韃子退出長城之際,楊嗣昌和崇禎的目標就對準了谷城的張獻忠,收到熊文燦的奏疏後,四月二十三rì,楊嗣昌做出反應,一方面派員催促熊文燦探明張獻忠兵力情況,另一方面向湖廣方面調集大兵,準備合圍張獻忠。命令甘肅總兵柴時華和寧夏總兵祖大弼入援湖廣,歸熊文燦支配,但是柴時華藉口兵士思歸,不願從徵,祖大弼藉口yù安置遼丁,不能出兵,使這個命令化成泡影。楊嗣昌不得不再次籌劃,讓陝西總督鄭崇檢出師關洛、四川巡撫傅宗龍出師蜀地,與熊文燦手下左良玉等總兵合圍張獻忠。

但是為時已晚,張獻忠五月反出谷城,再次舉起義旗。崇禎才如夢方醒,悔不當初就革去熊文燦的所有官職。雖然崇禎接受教訓,革去了熊文燦的一切官職,但命令未下達之前,熊文燦仍然玩忽職守。聞聽左良玉要追擊張獻忠,不但張露其事,讓張獻忠有了準備,還強留左良玉為之踐行,使張獻忠有了時間退出谷城,並將兵器糧草運入山中。待接到皇帝讓他立功贖罪的聖旨後,不顧敵我雙方的態勢,強使左良玉出兵。雖然左良玉氣得暴跳如雷,但是督臺之命不敢有違,冒著火熱的天,入山進剿。一方面是冒暑進攻的疲憊之師,一方面是以逸待勞士氣正旺的張獻忠大軍,結局可想而知。左良玉在羅睺山中了埋伏,全軍覆沒,符印盡失,只帶著幾百家丁逃得命來。

左良玉不願代熊文燦受過,寫了一道奏疏給崇禎,將熊文燦所做和盤托出,讓崇禎大為惱怒,下令逮捕熊文燦,左良玉戴罪立功。

張獻忠反出谷城,又在羅睺山大破左良玉部,讓原來受撫各部起義軍紛紛響應,一下子整個中原地區再次烽火四起,形勢急轉而下。

本來崇禎想著熊文燦就能夠平滅張獻忠,沒有想到不但大敗,而且形勢一下子不可收拾,八月二十五rì,崇禎做出決定,派楊嗣昌代替熊文燦督師。楊嗣昌所有奏請都得到崇禎的同意,在楊嗣昌的要求下,九月四rì在平臺召開御前會議商議平賊事宜。

楊嗣昌知道光憑自己根本就對付不了張獻忠,遍觀滿朝武將,最讓人放心的就是田羽,但是田羽已經出征,而且自己和田羽的關係已經壞到了極點,田羽就是沒有出征,也根本不會幫助自己,其他人楊嗣昌想了一個遍,最後只有無奈的選擇左良玉。雖然左良玉新敗,但是在滿朝武將中,還是一個能打的勇將,因此他請崇禎授予左良玉平賊將軍印,以便激勵左良玉殺賊之心,崇禎也口頭答應了。

九月初六rì,楊嗣昌起行討賊,崇禎親自在平臺設宴為之踐行。宴席上崇禎賦詩一首,以狀形sè:

鹽梅今暫作干城,

上將威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

還期教養燧民生。

楊嗣昌肩負著崇禎的重託,踏上了督師的路程,而這時田羽的大軍已經出兵椴島。崇禎總覺得不踏實,讓人追田羽傳他聖旨,不論戰果如何早rì回軍,一旦楊嗣昌不能早奏凱歌,崇禎準備派出田羽這個王牌。田羽接到聖旨的時候,已經趕往定遼左衛。聽完聖旨以後,田羽三呼萬歲,然後起身打賞了宣旨太監三百兩銀子,自從有了李如盛那個先例,田羽也學的乖了,不敢對這群閻狗有絲毫的不敬,以免重蹈覆轍。那個太監可不像李如盛那麼有權勢,看到田羽出手大方,不由高興的說:“田大人不愧我大明柱石,這次出軍一定能夠早奏凱歌,封侯拜相。”

又和宣旨的太監還有六名錦衣衛客套一番,讓馬威和陳啟山替自己宴請宣旨太監等人。田羽送走了宣旨的太監等人,連忙召集眾將會議,將作戰計劃進行了一番修改,準備在定遼左衛討個便宜就回軍山東。田羽卻不知道,自己的行動已經大大的激怒了皇太極,由於洪承疇的兵力佯動,使皇太極的目光一直盯著遼西走廊,而且大部分兵力也已經調往前線,遼東兵力空虛,幾乎沒有野戰之兵,大多數都是守城兵。他和范文程還有八大臣商議過後,最後決定由復州和蓋州各出兵七千,由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率領星夜馳援定遼左衛,由孔有德率領烏真超哈作為後援。另外緊急從遼西調回一萬騎兵,由阿敏率領作為第三隊,皇太極準備在定遼左衛全殲這幫膽大妄為的明軍。

阿巴泰還在路上的時候,田羽的大軍趕到定遼左衛,將定遼左衛圍了個水洩不通。定遼左衛的城池要比鎮江堡高大不少,城牆也是條石築成,堅固異常,城高兩丈開外,城外還有兩丈寬的護城河,可謂易守難攻,要是平時,超哈爾一定會選擇野戰,而不是守城戰,但是對手是田羽,讓超哈爾沒有膽量硬碰硬,只好困守孤城,等待援軍。

本來超哈爾以為田羽還會用什麼拼盾戰術攻擊定遼左衛,但是田羽到了以後,根本就沒有攻擊的意思,而是開始挖壕溝,像是準備打持久戰的樣子。超哈爾摸不透田羽的想法,孤軍深入,打的就是速戰速決,哪有像田羽這個樣子的,難道他不怕援軍雲集而來,落入重圍?

到了第三天,田羽的山東鎮才有了動作,不過這次出戰的不是重甲兵,而是“信”字營和“禮”字營,還有一個大旗上寫著“雨”字營。首先是“雨”字營的民夫拉著一大批物資,在重甲兵盾牌的護衛下,停到距離城牆大約一百五十步的地方,這個距離雖然在超哈爾守軍的shè程之內,但是在shè了兩輪之後,超哈爾意識到弓箭根本就沒有辦法威脅到山東鎮便放棄了,縮在城牆後邊注視著明軍的動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雨”字營大約花費了三四個時辰,用鐵桿搭建好了十座高臺,高臺足足比城牆還高了半丈,而後“信”字營和“禮”字營的兵士開始登臺。十座高臺一共容納四百人。二百火槍手、二百弓箭手,這些人登上高臺後,便開始shè擊。這下子反倒是超哈爾的守軍成了仰shè,而山東鎮的兵士成了俯shè,韃子火器不多,而弓箭對於身著輕型歌德甲的弓兵營和火器營,殺傷幾乎可以忽視,一時間韃子反而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弓兵營的負責殺傷韃子守軍中的頭領,而火槍手們則採取了漫shè。用完一批箭矢和火藥,自有後邊的人送上,透過繩索吊上高臺。

剛開始韃子的傷亡很大,但是超哈爾令城中的百姓將門板拆了下來當做盾牌以後,明軍的殺傷力大大降低,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